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63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由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首尾相连构成一体成型的箍形结构,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用于确定下颌骨缺损的边界。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移构件对截取骨进行调磨、塑形,免于血管蒂切断后再放到受区进行精细调整,从而达到缩短骨组织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增加骨成活率,减轻并发症的目的。

Jaw Defect Transfer Component for Rapid Prototyping of Bone Tissue before Vascular Pedicle Diss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jaw defect transfer component for rapid prototyping of vascular pedicle anterior bone tissue, which consists of a hoop-shaped structure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boundary end of the condylar region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the boundary end of the central body region at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the arc-rod connector and the head and tail of the bracket 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defect area, and the condylar region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The boundary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is determined by the boundary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and the body region of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By means of the transfer compon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cut bone is grinded and shaped, and the vascular pedicle is not cut off and then placed in the recipient area for fine adjustment, so as to shorten the ischemic time of bone tissue and operation time,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bon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
本技术涉及下颌骨缺损重建过程中,骨缺损区域的大小和形态信息转化,尤其是如何通过快速成型转移构件将缺损的形态和大小信息转换到供区骨,用于在血管蒂离断之前,供区骨块的原位精细塑形调整,使之与受区形态相匹配,从而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滋养血管蒂断开之后骨块塑形导致的骨组织缺血现象,提高骨块的成功率。
技术介绍
快速成型技术(又叫3D打印技术)是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通过离散/堆积原理,将三维制造过程简化为二维过程的叠加,从而简易地制造出复杂的三维几何实体。近几年伴随着桌面3D打印机的快速发展,虚拟手术设计的手术方案及操作技巧可部分通过3D打印的导板来实现。口腔颌面部肿瘤、创伤、感染、发育畸形等多种疾病均可造成颌面部缺损畸形,给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生活、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血管化游离游离骨是目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常用组织瓣之一,腓骨因为其形态的复杂性以及与颌骨形态的差异较大,成型时往往需要多个节段、斜面的调整,需要40-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既往这些操作均在离断血管蒂后完成,因此常常导致移植骨块的缺血和局部坏死,术后伤口延期不愈,需要较长时间的换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该转移构件可将下颌骨缺损情况转移到模型上,随后利用模型进行移植骨的原位塑形,最后再断开血管蒂,移植到下颌骨缺损区域,可以极大地缩短骨组织缺血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增加骨的成活几率,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其特征在于:由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首尾相连构成一体成型的箍形结构,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用于确定下颌骨缺损的边界;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其形状和尺寸最小为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颈部区域匹配、最大为与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至部分下颌骨升支结构区域匹配;所述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若下颌骨缺损不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匹配,若下颌骨缺损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体部结构相匹配;所述弧杆状连接体为两根上下设置的相互平行的弧形杆,两个弧形杆两端分别固定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用于维持和固定两边界端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一方面可避开病变表面的膨隆,另一方面可增大移植骨塑形的操作空间。所述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用于托住下颌骨缺损区域移植骨的下缘,其形状与缺损区的移植骨外形的底部轮廓匹配。因下颌骨具有多个弯曲部分,故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一方面用于摆放腓骨结构,另一方面用于引导、确认缺损区骨的角度、方向,以使重建骨的外形尽量与缺损区的骨外形一致,以更好的恢复患者面型轮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有助于确定缺损骨的尺寸和形状;②利用转移构件在腓骨肌皮瓣血管蒂断开之前进行精细调整骨块的大小,形态;③腓骨肌皮瓣血管蒂离断之后直接就可以用于缺损的修复重建,免于缺血状态下的塑形调整,可以极大地缩短骨组织缺血时间;④分组手术时可同步进行,缩短手术时间;⑤增加骨的成活几率,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颌骨缺损转移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实施例1所述颌骨缺损转移构件进行腓骨的原位塑形重建示意图;图3为:采用实施例1所述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对腓骨进行原位塑形完成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2-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3-弧杆状连接体;4-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5-修复后腓骨段;6-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7-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其中,所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术语对于本相关专业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作详尽说明。另本实施方式举例仅着重介绍与转移构件的相关部分,其他内容如虚拟手术设计、手术操作等仅做简要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其特征在于:由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1、弧杆状连接体3、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2、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4首尾相连构成一体成型的箍形结构,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1、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2用于确定下颌骨缺损的边界;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1,其形状和尺寸最小为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颈部区域匹配、最大为与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至部分下颌骨升支结构区域匹配;所述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2,若下颌骨缺损不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匹配,若下颌骨缺损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体部结构匹配;所述弧杆状连接体3为两根上下设置的相互平行的弧形杆,两个弧形杆两端分别固定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1、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2,弧杆状连接体3用于维持和固定两侧边界端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一方面可避开病变表面的膨隆,另一方面可增大移植骨塑形的操作空间。所述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4,用于托住下颌骨缺损区域移植骨的下缘,其形状与缺损区的骨外形的底部轮廓匹配。因下颌骨具有多个弯曲部分,故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4一方面用于摆放腓骨结构,另一方面用于引导、确认缺损区骨的角度、方向,以使重建骨的外形尽量与缺损区的骨外形一致,以更好的恢复患者面型轮廓。实施例1所述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的设计及使用方法:1.数字化虚拟手术重建导板设计:a)常规采集患者影像数据,行三维重建,保留截骨后的非病变区域的三维模型。b)依截骨后非病变下颌骨模型及缺损大小设计腓骨移植方案设计转移构件,设计截骨导板。c)取游离骨块,拟合到骨缺损位置,并模拟骨移植重建后的模型。d)依骨移植重建的模型制作转移构件。e)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加工腓骨截骨的转移构件。f)制作好以上模型后消毒备用。2.具体手术使用方法如下:a)依颌骨截骨导板将病变截除,拆除颌骨截骨导板后,非病变断端止血并修整锐利边缘骨刺;b)制作好患者下颌骨三维模型、下颌骨截骨导板、供区移植骨截骨导板、重建导板以及下颌骨重建后模型以后,术前依重建后模型弯制颌骨固定钛板,并于手术之前消毒;c)在剥离好腓骨供区骨组织后,将腓骨截骨导板放置于腓骨预定位置,截得移植骨块,依照转移构件切割边缘形状并用磨骨模型打磨外侧骨致合适,备用;d)依定位孔将重建导板固定于双侧游离下颌骨,颌骨固定钛板复位到位后,依钛板上的固定孔钻孔,拧入固定钉,将钛板固定于两端下颌骨上;e)将调整形态及边缘修整的供区移植骨放入重建导板中,达到受区与供区充分匹配。f)常规置入钛钉,血管吻合以及关闭术区创面。根据设计方案,在虚拟手术中制作相应的数字化导板并通过3D打印得到导板应用于实际手术中。根据导板进行操作,最大程度了减少手术中的设计、调整、调磨等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其特征在于:由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首尾相连构成一体成型的箍形结构,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用于确定下颌骨缺损的边界;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其形状和尺寸最小为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颈部区域匹配、最大为与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至部分下颌骨升支结构区域匹配;所述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若下颌骨缺损不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匹配,若下颌骨缺损超过中线,其形状和尺寸与下颌骨体部区域相匹配;所述弧杆状连接体为两根上下设置的相互平行的弧形杆,两个弧形杆两端分别固定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用于维持和固定两边界端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所述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用于托住下颌骨缺损区域移植骨的下缘,其形状与缺损区的移植骨外形的底部轮廓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管蒂离断前骨组织快速成型的颌骨缺损转移构件,其特征在于:由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弧杆状连接体、缺损区域移植骨下缘托槽首尾相连构成一体成型的箍形结构,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下颌骨缺损近端心端体部区域边界端用于确定下颌骨缺损的边界;所述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区域边界端,其形状和尺寸最小为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颈部区域匹配、最大为与从下颌骨缺损远心端髁突至部分下颌骨升支结构区域匹配;所述下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陈吟雪吴添福倪玥琪邵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