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南光专利>正文

联锁延时防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98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联锁延时防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门扇与门框间安装有若干块金属片组成的置位信号发生器,同时在门扇与门框间安装有一把门内锁,由门内锁控制复位信号发生器,同时门内锁本身又兼有防止窃贼进入的另一层屏障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防盗装置的缺陷,防盗能力强,不易产生误报警,同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简便,成本低。(*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门内附加防盗装置。现有的家用防盗报警装置大多是在门扇与门框上设置触点,由触点把开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触发报警器报警。为了区别主人与窃贼,一般在线路中引入一延时部分或延时触发电路,延时触发电路有“置位”和“复位”两种信号输入,“开门”信号转换成“置位”信号使延时部分进入暂稳的延时状态,延时状态结束时才输出报警信号触发其后的报警器,若在延时状态中有“复位”信号输入,则不产生报警信号并使延时部分恢复初始状态,其中复位信号通常由一个暗藏的开关产生,由于复位开关必须藏在窃贼不易找到的地方,整套装置不易批量生产、安装,特别是用于车辆防盗时更难。同时,由于需频繁使用复位开关时,易暴露其所藏之处,主人又可能忘记拨复位开关而引起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防盗报警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盗性能更强的改进型联锁延时防盗装置。本技术的要点在于在门扇与门框间增加一把长环状门内锁,通过门内锁的锁头控制复位开关,同时门内锁本身又成为防止窃贼进入的另一层屏障,置位信号由开门信号产生。下列附图提供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联锁延时防盗装置示意图图2是延时触发和报警器电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联锁延时防盗装置包括置位信号发生器〔3〕,复位信号发生器〔7〕、延时触发电路〔11〕和报警电路等几部分,本技术的置位信号发生器〔3〕为一个由若干块金属片组成的接触开关,安装于门扇〔1〕和门框〔2〕之间,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触发电路〔11〕的置位输入端Z相联,将开门信号转换成置位信号输入延时触发电路,门扇〔1〕上有一固定金属环〔10〕,门框〔2〕上有两只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的金属套管〔9〕,在金属环〔10〕和金属套管〔9〕之间有一把长环状门内锁〔4〕,门内锁〔4〕的锁头〔6〕设置在两只金属套管〔9〕之间,门框〔2〕上紧靠金属套管〔9〕安装有复位信号发生器〔7〕,两只金属套管〔9〕之间紧靠复位信号发生器〔7〕有一弹性按钮〔8〕,复位信号发生器〔7〕内部为一只与弹性按钮〔8〕联动的开关,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触发电路〔11〕的复位输入端F相联,长环状门内锁〔4〕可采用现有的链条锁或钢丝锁等。这样,当打开门后,置位信号输入延时触发电路〔11〕,由于有长环状门内锁〔4〕,使得门只能打开到一定的角度,便于打开门内锁〔4〕而人不能进入,延时触发电路处于延时暂稳状态,若为房主人,打开门内锁〔4〕后,弹性按钮〔8〕牵动复位信号发生器〔7〕中的开关发出复位信号使报警电路〔12〕不报警,并使触发电路回到初始状态,若为窃贼,因要打开门内锁〔4〕需要较长时间,此时,一旦延时时间到,置位信号即通过延时触发电路〔11〕启动报警器〔12〕发出报警声,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窃秘的目的。同时门内锁〔4〕又起到了防止窃贼进入的一层屏障,使防盗效果更为理想。图2是一种现有的延时触发和报警电路原理图,电路中选择电容C2、C4的参数使得初始时--不管有无复位信号,但无置位信号--与非门F2输出低电平,与非门F3、F4输出高电平。当置位端Z由接地转为悬空而输入置位信号时,反相器F1及电阻R1、电容C1将其整形成负向阶跃信号,经电阻R2、电容C2微分,成为负向尖脉冲。若此时复位端F接地,则脉冲过后电路维持初始状态,若此时无复位信号(复位输入端F悬空)则与非门F2、F4反转,二极管D0截止,电容C3开始充电,电压上升至反相器F3的开门电平时反相器F3跳转,输出低电平并经二极管D1至与非门F2输入端自锁,电容C3的充电过程即为电路的延时状态,延时时间由电阻R3、电容C3和反相器F3的输入特性决定。延时状态结束后,即使再输入复位信号由于二极管D1的限位作用,与非门F2、反相器F3输出不变,此时只有断开清除开关K才能使电路恢复初始状态。若在延时状态中输入复位信号,则与非门F4输出高电平,因反相器F3输出仍为高电平,与非门F2跳转为低电平,二极管D0导通,反相器F3维持高电平输出,电路恢复初始状态。报警电路的动作由反相器F3的输出控制。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报警器的缺陷,防盗性能强,不易产生误报警,同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简便,成本低。权利要求1.一种联锁延时防盗装置,包括置位信号发生器、复位信号发生器、延时触发电路和振荡报警电路等几部分,本技术的特征在于A、置位信号发生器为一个由若干块金属片组成的接触开关,安装于门扇和门框之间,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触发电路的置位输入端Z相联,B、门扇上有一固定金属环,门框上有两只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的金属套管,在金属环和金属套管之间有一把长环状门内锁,门内锁的锁头设置在两只金属套管之间,C、门框上紧靠金属套管安装有复位信号发生器,两只金属套管之间紧靠复位信号器有一弹性按钮,复位信号发生器内部为一只与弹性按钮联动的开关,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触发电路的复位输入端下相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锁延时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内锁〔4〕是现有的链条锁或钢丝锁。专利摘要一种联锁延时防盗装置,本技术在门扇与门框间安装有若干块金属片组成的置位信号发生器,同时在门扇与门框间安装有一把门内锁,由门内锁控制复位信号发生器,同时门内锁本身又兼有防止窃贼进入的另一层屏障的作用。本技术克服了现有防盗装置的缺陷,防盗能力强,不易产生误报警,同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简便,成本低。文档编号E05B45/08GK2055160SQ8921158公开日1990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南光 申请人:陈南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锁延时防盗装置,包括置位信号发生器、复位信号发生器、延时触发电路和振荡报警电路等几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置位信号发生器[3]为一个由若干块金属片组成的接触开关,安装于门扇[1]和门框[2]之间,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 触发电路[11]的置位输入端Z相联,B、门扇[1]上有一固定金属环[10],门框[2]上有两只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的金属套管[9],在金属环[10]和金属套管[9]之间有一把长环状门内锁[4],门内锁[4]的锁头[6]设置在两只金属套管[9 ]之间,C、门框[2]上紧靠金属套管[9]安装有复位信号发生器[7],两只金属套管[9]之间紧靠复位信号器[7]有一弹性按钮[8],复位信号发生器[7]内部为一只与弹性按钮[8]联动的开关,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延时触发电路[11]的复 位输入端下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南光
申请(专利权)人:陈南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