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立新专利>正文

安全保险弹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698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安全保险弹子锁,其主要特点是将组成锁的锁心和锁套的弹道直径做成不相一致,同时也改变了部分弹子的形状,使偷盗者用非配套钥匙开启时,不能将所有弹子全抵于锁套,从而达到防盗之目的。(*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保险弹子锁,为一种日用小五金。现有的锁具,包括一般的弹子挂锁和弹子门锁,均采用直径一样的弹子,(如附图2所示)对于这种锁只要用一种较薄的铁片制成的钥匙,插入锁孔即可把弹子完全抵出锁心,此时旋转钥匙即能打开此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希望在不改变现有锁具结构的情况下,提高锁的安全保险性,使偷盗者不能轻易用薄铁片做成的钥匙开启锁具。本技术专利技术是由以下方案来实现的和目前通用的锁具一样,这种安全保险锁还是由锁心、锁套、弹子、压簧等组成,只是将锁心和锁套上的同直径弹道,改变为不同直径的弹道,同时改变了部分弹子的形状,使其不能同时在锁心弹道和锁套弹道中运行。其主要特点是将锁具中锁心与锁套的放置弹子的弹套直径,做成弹道直径不一致的同心圆(即锁心直径要大于锁套直径),同时将弹道中的最上一颗弹子做成T状,使其上部只能在锁心弹道运行,下部则能插入锁套弹道。按照以上方法做成的锁,当偷盗者将自制薄铁片钥匙插入锁孔时,不能完全将所有弹子抵入锁套内,所以也不能轻易将锁打开,起到了安全保险作用。附附图说明图1为安全保险弹子锁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一般原理有弹子锁结构示意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专利技术,并给出本技术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中锁心(1)穿于锁套(2)内,锁心(1)中的弹道(4)的直径大于锁套(2)的弹道(3)直径;各锁心弹道内的最上一颗弹子呈T形状,直径大的一端只能在锁心(1)的弹道内运行,直径小的一端则可插入锁套(2)的弹道内。在正常开启状态时,将配套钥匙插入锁心(1)插孔时,钥匙将五组弹子在各自的弹道内向锁套运行,此时五组弹子的第一颗弹子正好全在锁心(1)的弹道内,其顶端边缘恰好在锁心(1)与锁套(2)的接触边缘;开启者可以拧动钥匙使锁心旋转,达到了开启锁的目的。当偷盗者将自制的薄铁片插入锁心(1)的插孔时,虽然也能将弹道内的弹子抵向锁套(2)内,但此时由于弹套内的第一颗弹子(5)呈T形状,它只能在锁心(1)的弹道内被卡住,却不能象现有锁一样让其把所有弹子全部抵入锁套(2)内;因此不能转动锁心(1),达不到开启锁的目的。由此,应用本技术专利技术制作的锁,达到安全保险之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保险弹子锁由锁心(1)、锁套(2)、弹子(5)和压簧(6)构成,其主要特征是将锁心(1)与锁套(2)的放置弹子(5)的弹道直径做得不一样(即锁心弹道直径要大于锁套弹道直径),同时将弹道中的最上一颗弹子做成T状,使其上部只能在锁心弹道内运行,下部则能插入锁套弹道。专利摘要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安全保险弹子锁,其主要特点是将组成锁的锁心和锁套的弹道直径做成不相一致,同时也改变了部分弹子的形状,使偷盗者用非配套钥匙开启时,不能将所有弹子全抵于锁套,从而达到防盗之目的。文档编号E05B21/00GK2053643SQ8921153公开日1990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陈立新 申请人:陈立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保险弹子锁由锁心(1)、锁套(2)、弹子(5)和压簧(6)构成,其主要特征是将锁心(1)与锁套(2)的放置弹子(5)的弹道直径做得不一样(即锁心弹道直径要大于锁套弹道直径),同时将弹道中的最上一颗弹子做成T状,使其上部只能在锁心弹道内运行,下部则能插入锁套弹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立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