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彦斌专利>正文

双扇门用碰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668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双扇门用碰锁,由常规碰锁改进而成,即锁头、手执及锁的结构基本不变,只将锁体(1)中锁舌(2)和固定板(3)翻转180°,使锁舌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位置;再适当增大锁体尾部厚度;锁扣盒(7)上增设一个方形锁框(11)。改进后的锁体(1)和锁扣盒(7)分别装在双扇门的两侧门上,当两门靠近时,锁扣盒(7)和锁舌(2)接触碰撞,此时,由于锁舌弧形面靠近方形锁孔(13);锁体很容易套进锁框中,锁体进到锁框后,锁舌的直平面靠近方形锁孔(13),非钥匙开锁,锁体是退不出来的。该锁方便、耐用且成本低。(*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碰锁,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双扇门上使用的碰锁,这种锁对无论是向里开或向外开或同时可以向里开也可以向外开的双扇门均可使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碰锁只能适用于单扇门上使用,即使有一些安装在双扇门上,但上锁时,还必须先通过其他方法(如安上门栓)将其中一扇门固定住,才能使用碰锁,其实质仍相当于单扇门上使用,即使这样,它的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象仓库、车库等太大的门或门与地面之间间隙太大时则无法固定其中一扇门,也就不便使用这种碰锁。现在双扇门上使用的锁一般是用链条锁或搭扣锁,这种锁只是一种在关上门后,在门的外面利用门上的搭扣临时加上的锁,它们长时期暴露在门外边,风吹雨淋日晒,容易生锈,不仅造成锁使用起来不灵活,同时也减短了锁的寿命,另外搭扣锁只能在门外面上锁,人在门里面时还需另外再安装一套栓紧门的装置,极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用双扇门上使用的碰锁,这种碰锁适用于朝里开或朝外开或同时朝里开,也可以朝外开的双扇门,而且使用寿命长、安装、使用极其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在目前常规使用的碰锁基础上改进而成把常规碰锁的锁体(1)中的锁舌(2)及其固定板(3)翻转180°,使锁舌(2)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位置,再适当增大锁体尾部的厚度以形成锁体尾部(6);另外将锁扣盒(7)上增设一个方形锁框(11)即可。将锁头(图中没有画出来)和经过上述改进的锁体(1)及锁扣盒(7)分别装在两扇门上的每扇门上,当两扇门靠近时,锁扣盒(7)和锁舌(2)接触碰撞,此时,由于锁舌(2)弧形面(5)靠近锁扣盒中的方形锁孔(13),锁体很容易套进锁框中,锁体(1)进到锁框后,锁舌的直平面(4)靠近方形锁孔(13),非钥匙开锁,锁体是退不出来的,故起到锁上双扇门的作用,当门锁好后由于双扇门之间有一定的活动距离,所以增加锁体尾部厚度;从而避勉锁框从锁体尾部脱出来。由于本技术增加了锁框等,作了结构上的改进,使碰锁能很方便地适用双扇门使用,从而扩大了碰锁的使用范围。而且不受门的大小,门与门框距离的限制。同时在门的外边,里边都可以很方便地将门锁上。该锁也避免了受风吹雨淋而使之生锈,操作不灵活等缺点。而且成本增加极少,适宜大量使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锁体外形示意图。图2是锁舌及其固定板示意图。图3是锁体正视图。图4是锁扣盒示意图。图5是推拉式锁框锁扣盒示意图。其中(1)为锁体,(2)为锁舌,(3)为固定板,(4)为直平面,(5)为弧形面,(6)为锁体尾部,(7)为锁扣盒,(8)、(9)为螺孔,(10)为固定脚,(11)为方形锁框,(12)为手执,(13)为方形锁孔,(14)为方便孔,(15)为方形孔。由图知,本技术是在常规的碰锁基础上改进而成,与常规的碰锁一样,本技术由锁体(1)、锁舌(2)、手执(12)、锁扣盒(7)及锁头(图中没有标出)等组成,锁头、手执及其碰锁的整体结构不变,区别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锁体(1)是将常规碰锁方形锁体靠近手执(12)的端部增加了锁体尾部(6),即增大了锁体尾部,锁体尾部(6)外端面和锁体(1)的B平面垂直,锁体尾部(6)内侧面可呈圆弧面或其他形状,常规碰锁是将锁舌(2)弧形面(5)朝向房屋门的外侧,直平面(4)朝向房屋门的里侧,而本技术则相反,其弧形面(5)朝向房屋门里侧,直平面(4)朝向房屋门的外侧。由于常规碰锁和锁舌(2)相连结的固体板(3)是对称的,可以把它的对称面转180°,即将锁舌(2)上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了位置,然后再把固定板(3)装进锁体(1)中去,这样本技术所提供装进锁舌(2)的锁体(1)便成了附图3所示的形状。锁体尾部(6)厚度H不应小于4cm,以避免同时可以向外开也可以向里开的双向开的双扇门向内推时,锁框从尾部脱出来。图4、图5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两种形式的锁扣盒结构示意图,常规的碰锁锁扣盒是一带方形锁孔(13)的方形盒,本技术是将这种方形盒带方形锁孔(13)的平面上的棱A上、下端部焊接固定脚(10),固定脚(10)和方形锁孔(13)同在一平面上,沿棱A焊接一个方形锁框(11)、方形锁框(11)和方形锁孔(13)所在平面垂直。固定脚(10)和棱A的另一平面的中部设有螺孔(9)和(8),利用螺孔(9)和(8)可将锁扣盒(7)固定在双扇门中的一扇门上,由于螺孔(8)、(9)分布在两个平面上,这样可增加锁扣盒的牢固性。其中(8),当上锁后,位置正好在锁舌下面,这样用钥匙上锁后,即使有人从门里边也无法卸下锁扣盒,起到保险作用。和方形锁孔(13)所在平面垂直的另一个平面上开一个方便孔(14);它是用来安装螺孔(8)上螺钉用的。图4中所示方形锁框(11)由于超出门边部分面积较大,影响美观和开门的方便性,故它适用于只能向外开,且开门频率不高的双扇门使用。这种结构,结实可靠,使用方便。图5所示的锁扣盒,把方形锁框(11)做成能推、拉的结构,即在带方形锁孔(13)的平面和其相对的平面上开有方形孔(15),以保证方形锁框(11)可在方形孔(15)上滑动,在启开锁后,把方形锁框(11)推进去,需要上锁时,再将方形锁框(11)拉出来,这种锁扣盒适合于楼道门等开门频率高,且同时可以向外开也可以向里开的双向双扇门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双扇门用碰锁,由锁体(1)、锁舌(2)、固定板(3)、手执(12)、锁扣盒(7)及锁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锁体(1)中的锁舌(2)和固定板(3)翻转180°,使锁舌(2)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位置,再适当增大锁体的尾部以形成锁体尾部(6),锁扣盒(7)上增设一个方形锁框(1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扇门用碰锁,其特征在于锁体(1)为靠近手执(12)端增加了锁体尾部(6),锁体尾部(6)外端面与锁体(1)的B平面垂直,锁体尾部(6)内侧面可呈园弧面或其他形状,锁体尾部(6)的厚度H不小于4cm;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扇门用碰锁,其特征在于锁扣盒(7)是将常规碰锁的方形盒中带方形锁孔(13)面上的棱A上、下端部各焊接固定脚(10),固定脚(10)和方形锁孔(13)同在一平面上,沿棱A焊接一个方形锁框(11)、锁框(11)和方形锁孔(13)所在平面垂直,固定脚(10)和棱A的另一平面中部设有螺孔(9)和(8),和方形锁孔(13)所在平面垂直的另一平面上开一个方便孔(14);4.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双扇门用碰锁,其特征在于锁扣盒(7)中锁框(11)可做成能推、拉的结构,即在带方形锁孔(13)的平面和其相对的平面上开有方形孔(15),锁框(11)在方形孔(15)中滑动。专利摘要本技术属双扇门用碰锁,由常规碰锁改进而成,即锁头、手执及锁的结构基本不变,只将锁体(1)中锁舌(2)和固定板(3)翻转180°,使锁舌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位置;再适当增大锁体尾部厚度;锁扣盒(7)上增设一个方形锁框(11)。改进后的锁体(1)和锁扣盒(7)分别装在双扇门的两侧门上,当两门靠近时,锁扣盒(7)和锁舌(2)接触碰撞,此时,由于锁舌弧形面靠近方形锁孔(13);锁体很容易套进锁框中,锁体进到锁框后,锁舌的直平面靠近方形锁孔(13),非钥匙开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扇门用碰锁,由锁体(1)、锁舌(2)、固定板(3)、手执(12)、锁扣盒(7)及锁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锁体(1)中的锁舌(2)和固定板(3)翻转180°,使锁舌(2)的直平面(4)和弧形面(5)调换位置,再适当增大锁体的尾部以形成锁体尾部(6),锁扣盒(7)上增设一个方形锁框(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彦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