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进气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噪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来抑制进气管道噪声的消声器。
技术介绍
共振腔是一种传统的管道噪声抑制装置,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管路6通过旁支管道5与共振腔2相连。旁支管道5中的空气柱类似活塞具有一定的声质量,共振腔2中的空气类似弹簧具有一定的刚度,二者组成一个共振系统。当声波沿主管路6传递至与旁支管路5的交汇处时,空气柱在声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声波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时发生共振作用,共振时的摩擦阻尼使大量声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传统共振腔消声器的共振频率可以根据下式求出:式中:c0为介质中的声速;A和l分别为旁支管5的截面积和长度;V为腔体2的容积。传统共振腔消声器的缺点是只能针对频率在固有频率附近的噪声具有较好的消声作用,且一旦共振腔的尺寸参数确定,共振腔消声器的固有频率也随之确定,无法再次变更,因此其有效频率范围较为单一,并不能适应介质在不同流速下噪声频率各异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进气消声器,该消声器能够根据介质流速,自适应的调整共振腔的结构参数,从而匹配不同介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进气消声器,包括主管道、旁支管道、左右两个相邻的共振腔,两个共振腔通过腔室间的隔板分割消声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并通过各自的旁支管路分别与主管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消声器壳体内侧设置轨道槽,使消声器壳体以及共振腔间的隔板可以相对主管路发生运动,并在消声器内部相对运动的部件间设置一根或多根弹簧,以控制各部件相对运动的位移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进气消声器,包括主管道、旁支管道、左右两个相邻的共振腔,两个共振腔通过腔室间的隔板分割消声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并通过各自的旁支管路分别与主管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消声器壳体内侧设置轨道槽,使消声器壳体以及共振腔间的隔板可以相对主管路发生运动,并在消声器内部相对运动的部件间设置一根或多根弹簧,以控制各部件相对运动的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适应进气消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内侧两端采用一侧铰链而另一侧采用轨道的方式,或壳体内侧两端都采用轨道的方式,且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