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39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安装支架包括:用于设置于左侧车门处的左门支架和用于设置于右侧车门处的右门支架,所述左门支架和右门支架均包括拉线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多个子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拉线控制器活动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通过将与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设置为对称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子支架的结构种类,进而也减少了制作子支架时所需要的模具数量,降低了生产研发成本;且每个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使得安装支架可以实现至少两种拉线输出角度,满足了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使用的广泛化、普及化,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的性能、品质、外观等方面的使用需求,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具体的,需要对汽车上的各个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对于汽车生产商而言,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有可以升降的车窗,而对于可升降的车窗而言,玻璃升降器作为驾驶者经常用到的主要功能件之一,在汽车更新换代时,一般对玻璃升降器以及与其相关的安装结构也需要进行重新开发并设计,尤其是经常需要对玻璃升降器的安装支架需要进行重新开发和设计。然而,在汽车更新换代时,每次都需要对玻璃升降器的相关结构(安装支架)进行重新开发和设计,从而会产生较大的开发费用,极大的增加了汽车生产商的生产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汽车更新换代时,会产生较大的开发费用,极大的增加了生产研发成本的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包括:用于设置于左侧车门处的左门支架和用于设置于右侧车门处的右门支架,所述左门支架和右门支架均包括拉线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多个子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拉线控制器活动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子支架通过拉线输出机构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拉线输出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供拉线穿过的第一输出孔和第二输出孔。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拉线输出机构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一输出孔和第二输出孔上下排列设置于所述侧边上。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子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在左侧前门处的左门前上支架和左门前下支架、用于安装在左侧后门处的左门后上支架和左门后下支架,所述左门前上支架与所述左门后下支架结构相同,所述左门前下支架与所述左门后上支架结构相同。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左门前上支架、左门前下支架、左门后上支架以及所述左门后下支架呈菱形对称结构。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子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在右侧前门处的右门前上支架和右门前下支架、用于安装在右侧后门处的右门后上支架和右门后下支架,所述右门前上支架与所述右门后下支架结构相同,所述右门前下支架与所述右门后上支架结构相同。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右门前上支架、右门前下支架、右门后上支架以及所述右门后下支架呈菱形对称结构。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所述左门前上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孔输出拉线,所述左门前下支架、左门后上支架以及所述左门后下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孔输出拉线;或者,所述左门后上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孔输出拉线,所述左门前上支架、左门前下支架以及左门后下支架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孔输出拉线。本技术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本技术提供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通过将与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设置为对称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子支架的结构种类,进而也减少了制作子支架时所需要的模具数量,降低了生产研发成本;并且每个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使得该安装支架可以实现至少两种拉线输出角度,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该安装支架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门支架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门支架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线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支架;10、左门支架;101、左门前上支架;102、左门前下支架;103、左门后上支架;104、左门后下支架;11、右门支架;111、右门前上支架;112、右门前下支架;113、右门后上支架;114、右门后下支架;12、拉线控制器;13、拉线输出机构;131、第一输出孔;132、第二输出孔;133、本体;134、侧边;300、汽车;301、后部车身;302、中部车身;303、前部车身;304、前立柱;305、中间立柱;306、后立柱;307、车顶;308、车门;309、行李舱;310、前保险杠;311、前翼子板;312、发动机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或结构的装置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结构或步骤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或装置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1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1,包括:用于设置于左侧车门处的左门支架10和用于设置于右侧车门处的右门支架11,左门支架10和右门支架11均包括拉线控制器12以及与拉线控制器12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多个子支架对称设置,子支架与拉线控制器12活动连接,并且每个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其中,左门支架10和右门支架11为相对称结构或者相同结构,具体的,左门支架10可以包括一拉线控制器12以及与该拉线控制器12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而对于上述子支架的具体个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4个、6个等等,较为优选的,子支架的个数为4个;而右门支架11的结构可以与左门支架10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描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于子支架与拉线控制器12的具体连接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实现的功能进行任意设置,只要能够保证每个子支架与拉线控制器12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并且每个子支架都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即可。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1,通过将与拉线控制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左侧车门处的左门支架和用于设置于右侧车门处的右门支架,所述左门支架和右门支架均包括拉线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多个子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拉线控制器活动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左侧车门处的左门支架和用于设置于右侧车门处的右门支架,所述左门支架和右门支架均包括拉线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多个子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拉线控制器活动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子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拉线布置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通过拉线输出机构与所述拉线控制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输出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供拉线穿过的第一输出孔和第二输出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输出机构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一输出孔和第二输出孔上下排列设置于所述侧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在左侧前门处的左门前上支架和左门前下支架、用于安装在左侧后门处的左门后上支架和左门后下支架,所述左门前上支架与所述左门后下支架结构相同,所述左门前下支架与所述左门后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