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尚林专利>正文

浮泥渣清除装置和浮泥渣清除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323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和浮泥渣清除池,浮泥渣清除装置包括导向立杆、滑动横杆、支撑架、浮泥渣斗、水泵和排污管,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斗,浮泥渣斗上端设有能与其内连通的浮泥渣口,浮泥渣斗下端设有浮泥渣孔;浮泥渣清除池包括浮泥渣清除装置、处理池和刮泥桥车,处理池上设有能在其内移动的刮泥桥车,刮泥桥车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清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水泵先将处理池池面的浮泥渣抽入浮泥渣斗后从排污管排出,解决了池面浮泥和漂浮物难以去除的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效率,具有可靠、高效和便捷的特点。

Sludge Removal Device and Sludge Removal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which is a sludge removal device and a sludge removal pond. The sludge removal device includes a guide pole, a sliding cross bar, a support frame, a sludge hopper, a water pump and a sewage pipe. At least one sludge hopper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 sludge mouth which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sludge hopper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and a sludge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ludge hopper. The sludge removal tank includes a sludge removal device, a treatment tank and a dredge bridge truck. A dredge bridge truck capable of moving within the treatment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dredge bridge truck, and at least one dredge removal device is fixed on the dredge bridge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sludg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eatment pond is pumped into the sludge bucket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sewage pipe through a water pump,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ludge and floating mat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nd are difficult to remove,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improves the sewag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enterpris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泥渣清除装置和浮泥渣清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是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和浮泥渣清除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池的池面常有浮泥和漂浮物,给污水处理企业的日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现有的污水处理池在清理浮泥和漂浮物时,由于刮泥桥车转动较慢,且易被风吹散,难以有效清理浮泥和漂浮物,当浮泥和漂浮物较多时,必须通过人工清捞,耗费大量人力清除浮泥和漂浮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和浮泥渣清除池,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污水处理池池面浮泥和漂浮物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包括导向立杆、滑动横杆、支撑架、浮泥渣斗、水泵和排污管,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斗,浮泥渣斗上端设有能与其内连通的浮泥渣口,浮泥渣斗下端设有浮泥渣孔,对应浮泥渣孔位置的浮泥渣斗下端设有能与其内部连通的浮泥渣管,每个水泵均设有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每个浮泥渣斗均通过其下部的浮泥渣管与至少一个进水管路连接在一起,所有水泵均位于支撑架上,每个出水管路均与排污管连接在一起;支撑架后侧面间隔两根滑动横杆,滑动横杆的前端与支撑架后侧面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根滑动横杆后端位置均设有导向立杆,导向立杆前侧面设有与滑动横杆相匹配的滑行槽,每根滑动横杆的后端均位于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每根滑动横杆均能在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上下滑动,导向立杆上设有能对滑动横杆上下滑动进行限位的升降限位装置。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浮泥渣斗可由前侧面、右侧面、后侧面和左侧面依次连接围合而成,前侧面的上部、右侧面的上部、后侧面的上部和左侧面的上部形成浮泥渣口,浮泥渣口呈狭长形。上述浮泥渣斗的前侧面可与浮泥渣斗的后侧面前后对称,浮泥渣斗前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上述浮泥渣斗的左侧面可与浮泥渣斗的右侧面左右对称,浮泥渣斗左侧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上述升降限位装置可为吊葫芦,吊葫芦包括链条,每道滑行槽内均设有链条,链条与滑动横杆的后端安装在一起。上述两个导向立杆间可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杆,两个导向立杆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间隔分布的安装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浮泥渣清除装置的浮泥渣清除池,包括浮泥渣清除装置、处理池和刮泥桥车,处理池上设有能在其内移动的刮泥桥车,刮泥桥车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清除装置。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水泵先将处理池池面的浮泥渣抽入浮泥渣斗后从排污管排出,解决了池面浮泥和漂浮物难以去除的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效率,具有可靠、高效和便捷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导向立杆,2为滑动横杆,3为支撑架,4为浮泥渣斗,5为水泵,6为排污管,7为浮泥渣口,8为浮泥渣管,9为滑行槽,10为吊葫芦,11为安装板,12为圆形处理池,13为中心轴座,14为圆形轨道,15为转动桥车,16为行走电机,17为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2、3所示,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包括导向立杆1、滑动横杆2、支撑架3、浮泥渣斗4、水泵5和排污管6,支撑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斗4,浮泥渣斗4上端设有能与其内连通的浮泥渣口7,浮泥渣斗4下端设有浮泥渣孔,对应浮泥渣孔位置的浮泥渣斗4下端设有能与其内部连通的浮泥渣管8,每个水泵5均设有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每个浮泥渣斗4均通过其下部的浮泥渣管8与至少一个进水管路连接在一起,所有水泵5均位于支撑架3上,每个出水管路均与排污管6连接在一起;支撑架3后侧面间隔两根滑动横杆2,滑动横杆2的前端与支撑架3后侧面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根滑动横杆2后端位置均设有导向立杆1,导向立杆1前侧面设有与滑动横杆2相匹配的滑行槽9,每根滑动横杆2的后端均位于对应位置的滑行槽9内,每根滑动横杆2均能在对应位置的滑行槽9内上下滑动,导向立杆1上设有能对滑动横杆2上下滑动进行限位的升降限位装置。根据需求,现有公知的污水处理池分为圆形池和方形池,在圆形池内设有沿池面转动的刮泥转桥,在方形池内设有沿池面移动的刮泥平桥。在使用过程中,将本实施例装在圆形池的刮泥转桥上,通过升降限位装置调整支撑架3的高度,使浮泥渣斗4上端面低于圆形池内污水液面高度,高度差可介于1厘米至3厘米之间,然后打开水泵5,本实施例在随刮泥转桥转动时,将圆形池池面的浮泥和漂浮物吸入浮泥渣斗4,并将吸入浮泥渣斗4的浮泥和漂浮物从排污管6排出,避免人工清捞,实现高效清理池面浮泥和漂浮物;还可将本实施例装在方形池的刮泥平桥上,通过升降限位装置调整支撑架3的高度,使浮泥渣斗4上端面低于方形池内污水液面高度,高度差可介于1厘米至3厘米之间,然后打开水泵5,本实施例在随刮泥平桥移动时,将方形池池面的浮泥和漂浮物吸入浮泥渣斗4,并将吸入浮泥渣斗4的浮泥和漂浮物从排污管6排出,避免人工清捞,实现高效清理池面浮泥和漂浮物。根据需求,为了获得更高的清理效率,浮泥渣口7的宽度可介于1厘米至4厘米之间,浮泥渣斗4的长度可介于5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另外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池的处理量可选用多个浮泥渣斗4和多个水泵5,如处理量大的时候,可选用三个浮泥渣斗4和三个水泵5,处理量小的时候,可以选用两个浮泥渣斗4和一个水泵5。本实施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水泵5先将处理池池面的浮泥渣抽入浮泥渣斗4后从排污管6排出,解决了池面浮泥和漂浮物难以去除的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效率,具有可靠、高效和便捷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浮泥渣清除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3所示,浮泥渣斗4由前侧面、右侧面、后侧面和左侧面依次连接围合而成,前侧面的上部、右侧面的上部、后侧面的上部和左侧面的上部形成浮泥渣口7,浮泥渣口7呈狭长形。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浮泥和漂浮物进入浮泥渣斗4后形成漩涡,影响处理效果。如附图1、2、3所示,浮泥渣斗4的前侧面与浮泥渣斗4的后侧面前后对称,浮泥渣斗4前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浮泥和漂浮物进入浮泥渣斗4后形成漩涡,影响处理效果。如附图1、2、3所示,浮泥渣斗4的左侧面与浮泥渣斗4的右侧面左右对称,浮泥渣斗4左侧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浮泥和漂浮物进入浮泥渣斗4后形成漩涡,影响处理效果。如附图1、2、3所示,升降限位装置为吊葫芦10,吊葫芦10包括链条,每道滑行槽9内均设有链条,链条与滑动横杆2的后端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调节支撑架3的高度。根据需求,吊葫芦10可采用现有公知的技术,可使用手动吊葫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立杆、滑动横杆、支撑架、浮泥渣斗、水泵和排污管,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斗,浮泥渣斗上端设有能与其内连通的浮泥渣口,浮泥渣斗下端设有浮泥渣孔,对应浮泥渣孔位置的浮泥渣斗下端设有能与其内部连通的浮泥渣管,每个水泵均设有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每个浮泥渣斗均通过其下部的浮泥渣管与至少一个进水管路连接在一起,所有水泵均位于支撑架上,每个出水管路均与排污管连接在一起;支撑架后侧面间隔两根滑动横杆,滑动横杆的前端与支撑架后侧面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根滑动横杆后端位置均设有导向立杆,导向立杆前侧面设有与滑动横杆相匹配的滑行槽,每根滑动横杆的后端均位于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每根滑动横杆均能在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上下滑动,导向立杆上设有能对滑动横杆上下滑动进行限位的升降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泥渣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立杆、滑动横杆、支撑架、浮泥渣斗、水泵和排污管,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浮泥渣斗,浮泥渣斗上端设有能与其内连通的浮泥渣口,浮泥渣斗下端设有浮泥渣孔,对应浮泥渣孔位置的浮泥渣斗下端设有能与其内部连通的浮泥渣管,每个水泵均设有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每个浮泥渣斗均通过其下部的浮泥渣管与至少一个进水管路连接在一起,所有水泵均位于支撑架上,每个出水管路均与排污管连接在一起;支撑架后侧面间隔两根滑动横杆,滑动横杆的前端与支撑架后侧面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根滑动横杆后端位置均设有导向立杆,导向立杆前侧面设有与滑动横杆相匹配的滑行槽,每根滑动横杆的后端均位于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每根滑动横杆均能在对应位置的滑行槽内上下滑动,导向立杆上设有能对滑动横杆上下滑动进行限位的升降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泥渣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泥渣斗由前侧面、右侧面、后侧面和左侧面依次连接围合而成,前侧面的上部、右侧面的上部、后侧面的上部和左侧面的上部形成浮泥渣口,浮泥渣口呈狭长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泥渣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泥渣斗的前侧面与浮泥渣斗的后侧面前后对称,浮泥渣斗前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尚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尚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