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6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27
提供一种汽车(1)的下部车体构造,提高第1座椅安装托架(21)的上面部(214)的面刚性,而不会损害作为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功能。汽车(1)的下部车体构造具备左右一对边梁(4)、地板(6)、以及支承前排座椅FS的第1座椅安装托架(21),第1座椅安装托架(21)的上面部(214)由用于安装前排座椅FS的安装部分(214a)、从安装部分(214a)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缘边向下方延设的倾斜部分(214b)、从倾斜部分(214b)朝向边梁(4)延设的下沉部分(214c)构成,在下沉部分(214c)形成有筋条(214d),该筋条(214d)朝向车辆上方突出,并且从倾斜部分(214b)直到边梁(4)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Bodywork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A lower 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1) is provided to improve the surface rigidity of the upper face (214) of the first seat mounting bracket (21) without impairing the function of the load transfer path as a load transfer path for transferring side impact loads from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The lower body structure of the automobile (1) has a pair of side beams (4), a floor (6), and a first seat mounting bracket (21) supporting the front seat FS. The upper face (214) of the first seat mounting bracket (21) consists of an inclined part (214b) extending downward fr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wid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in the mounting part (214a), and an inclined part (214b) facing the side from the inclined part (214b). The subsidence part (214c) of the beam (4) extends to form a rib (214d) in the subsidence part (214c), which protrudes over the vehicle and extends from the inclined part (214b) to the side beam (4) along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该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中,例如支承供乘客乘坐的座椅的座椅安装托架接合到左右的边梁和底盘横梁。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汽车的车厢内,为了确保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供乘客乘坐的座椅固定在车体的刚性较高的部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乘客所乘坐的座椅的前部经由构成车厢的底面的地板1的通道部2被支承到将左右的边梁6连结的横梁20(2号横梁)。另一方面,座椅的后部由与横梁30(2.5号横梁)和边梁6的双方接合的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5)、以及与横梁30和通道部2的双方接合的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6)支承,该横梁30在横梁20的后方经由通道部2将左右的边梁6连结。换言之,在专利文献1中,其他车碰撞到车辆侧方、或者车辆侧方碰撞到障碍物时,供乘客乘坐的座椅固定在从车辆侧方施加的碰撞载荷即侧撞载荷从车宽方向的一方朝向另一方传递并分散的载荷传递路径上。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与横梁30及边梁6的双方接合的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5)构成为,座椅紧固在形成为大致平板状的上面部分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5)的上面部的面积较大,对于车辆上下方向上作用的载荷的面刚性容易变低。进而,在乘客乘坐的状态下,乘客的体重容易施加到座椅的后部,所以如专利文献1那样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5)支承座椅的后部的情况下,如果上面部的面刚性较低,则由于行驶中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车体振动,存在上面部容易挠曲变形的问题。像这样,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的车体振动而上面部容易挠曲变形的情况下,例如在汽车越过斜坡时,由于车体振动而座椅安装托架(结合部件35)的上面部很快开始挠曲变形,由此,构成座椅的聚酯座垫不能使车辆上下方向的车体振动充分衰减,可能会传递给乘客。此外,如果因上面部的挠曲变形而座椅后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揺动,则伴随着上下摇动,座椅靠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揺动,所以乘客的头部晃动,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可能会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4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而不会损害作为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其具备:左右一对边梁,在汽车的车体下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左右一对边梁连结;以及座椅安装托架,将所述边梁和所述地板连结,并且支承供乘客乘坐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有上壁部,所述上壁部包括: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用于安装所述座椅;下沉部分,相对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所述边梁延设;以及连结部分,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的车宽方向外侧端连结,并且从上端向下方延设,下端与所述下沉部分的车宽方向内侧端连结,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上壁部的所述下沉部分形成有筋条,该筋条朝向车辆上方突出,并且从所述连结部分直到所述边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而不会损害作为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功能。具体地说,通过在上壁部设置侧壁部分,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分别缩小座椅安装部分的面积及下沉部分的面积,并且侧壁部分成为上壁部中的节部,能够抑制行驶中的车体振动所导致的上壁部的挠曲变形。进而,通过在下沉部分设置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筋条,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下沉部分对于车体振动的面刚性,并且能够提高座椅安装部分的支承刚性。由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与大致平板状的上壁部相比,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例如在汽车越过斜坡时,能够阻止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因车体振动而很快开始挠曲变形,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构成座椅的聚酯座垫的衰减功能。这时,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通过提高上壁部的面刚性,能够抑制座椅向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揺动,所以能够抑制乘客的头部摇晃,提高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此外,下沉部分的筋条从侧壁部分直到边梁形成,所以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防止下沉部分和侧壁部分的边界附近成为对于侧撞载荷脆弱的脆弱部。因此,侧撞载荷作用到座椅安装托架时,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通过下沉部分的筋条防止座椅安装托架以下沉部分和侧壁部分的边界附近为起点而弯曲变形。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而不会损害作为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上壁部的所述下沉部分形成的所述筋条,形成在所述下沉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根据本专利技术,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稳定地提高对于侧撞载荷的下沉部分的刚性。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而不会损害作为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功能。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还具备设置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和所述地板之间的横梁,该横梁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中,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筋条对置的部分朝向车辆下方突出,并且所述横梁形成为截面大致M字形状,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一起构成闭合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较大地确保下沉部分中的载荷传递路径的截面积。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对于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由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并且能够提高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述边梁的上面部分即上面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与所述筋条大致相同位置,具备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隆起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边梁的上面部对于侧撞载荷的刚性。进而,边梁的隆起部和座椅安装托架的筋条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同一位置,所以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传递碰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的上壁部的面刚性,并且更可靠地提高传递来自车辆侧方的侧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所述边梁的内部,在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前端附近及后端附近大致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具备与所述边梁接合的前侧节部件及后侧节部件,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备:第1突缘部,经由所述边梁与所述前侧节部件接合;第2突缘部,经由所述边梁与所述后侧节部件接合;以及第3突缘部,与所述边梁接合,在侧面观察时,所述边梁和所述第3突缘部的接合部位的位置,位于所述前侧节部件和后侧节部件之间,并且比所述前侧节部件和所述第1突缘部的接合部位的位置、以及所述后侧节部件和所述第2突缘部的接合部位的位置更位于车辆上方。上述第1突缘部、第2突缘部及第3突缘部可以做成分别独立的形状、或者1个突缘部中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能够形成将前侧节部件和第1突缘部的接合部位、后侧节部件和第2突缘部的接合部位、以及边梁和第3突缘部的接合部位连结的大致三角形的假想平面。因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例如在从边梁向座椅安装托架传递侧撞载荷时,能够经由大致三角形的假想平面传递侧撞载荷。由此,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与边梁和座椅安装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其具备:左右一对边梁,在汽车的车体下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左右一对边梁连结;以及座椅安装托架,将所述边梁和所述地板连结,并且支承供乘客乘坐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有上壁部,所述上壁部包括: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用于安装所述座椅;下沉部分,相对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所述边梁延设;以及连结部分,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的车宽方向外侧端连结,并且从上端向下方延设,下端与所述下沉部分的车宽方向内侧端连结,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上壁部的所述下沉部分形成有筋条,该筋条朝向车辆上方突出,并且从所述连结部分直到所述边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6 JP 2017-1326301.一种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其具备:左右一对边梁,在汽车的车体下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左右一对边梁连结;以及座椅安装托架,将所述边梁和所述地板连结,并且支承供乘客乘坐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有上壁部,所述上壁部包括: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用于安装所述座椅;下沉部分,相对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所述边梁延设;以及连结部分,上端与所述座椅安装部分的车宽方向外侧端连结,并且从上端向下方延设,下端与所述下沉部分的车宽方向内侧端连结,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上壁部的所述下沉部分形成有筋条,该筋条朝向车辆上方突出,并且从所述连结部分直到所述边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上壁部的所述下沉部分形成的所述筋条,形成在所述下沉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还具备设置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和所述地板之间的横梁,该横梁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中,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筋条对置的部分朝向车辆下方突出,并且所述横梁形成为截面大致M字形状,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一起构成闭合截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还具备设置在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和所述地板之间的横梁,该横梁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中,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所述筋条对置的部分朝向车辆下方突出,并且所述横梁形成为截面大致M字形状,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一起构成闭合截面。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所述边梁的上面部分即上面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与所述筋条大致相同位置,具备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隆起部。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下部车体构造,在所述边梁的内部,在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前端附近及后端附近大致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具备与所述边梁接合的前侧节部件及后侧节部件,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备:第1突缘部,经由所述边梁与所述前侧节部件接合;第2突缘部,经由所述边梁与所述后侧节部件接合;以及第3突缘部,与所述边梁接合,在侧面观察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影山和宏后藤英贵廻本章吾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