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24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53
一种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紧固,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别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抵接的抵接面,在这些两个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

Rotating machinery

A rotating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 impeller,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 impeller shell, which receives the impeller; a bearing shell, which receives a bearing that can rotatably support the rotating shaft and is fastened to the impeller shell; a fastening component, which fastens the impeller shell and the bearing shell along the axi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impeller shell and the bearing shell. The body and the fastening component have joint surfaces joined in the direction of axial cross relative to the rotating shaft respectively.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joint surfaces is provided with a thin plate component composed of the impeller housing, the bearing housing and the fastening component sepa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机械
本公开涉及旋转机械。
技术介绍
作为旋转机械,例如已知有装备于汽车等,增加进气量而增加输出的涡轮增压器等。在涡轮增压器等旋转机械中,由于旋转轴的重量不平衡等产生的旋转轴的振动向壳体传播,该轴振动成为起振力而使壳体振动,存在噪声产生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抑制这种振动,在支承旋转轴的轴承衬套的外侧设置具有衰减性或弹性的振动抑制材料,并且设置有轴承衬套振动时以与轴承衬套相反的相位进行振动的惯性质量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8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振方案需要设置振动抑制材料及惯性质量体,存在重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的问题。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旋转机械中产生的振动及噪声。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机械,其具备:旋转轴;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根据上述(1)的结构,在由叶轮壳体、轴承壳体及紧固部件形成的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由此,两个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部增加,所以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沿着抵接面方向的微小振动)。由此,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所以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2)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的结构中,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根据上述(2)的结构,由于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凹部,薄板部件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振动产生时,在薄板部件与所述抵接面之间,除了前述的微小的相对振动之外,还容易产生微小的晃动(与抵接面交叉的方向上的微小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时,通过碰撞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3)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2)的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根据上述(3)的结构,通过沿旋转轴的周向形成的多个凹部的摩擦衰减作用及碰撞衰减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4)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2)或(3)的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形成于构成所述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两个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方。根据上述(4)的结构,所述凹部形成于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通过产生于薄板部件与抵接面之间的摩擦的摩擦衰减作用和凹部的存在导致的摩擦衰减作用及碰撞衰减作用的复合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5)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紧固部件是夹持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カップリング)。根据上述(5)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6)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5)的结构中,所述薄板部件为一张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根据上述(6)的结构,在上述(5)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连接机构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另外,薄板部件由一张薄板部件构成,所以制造容易,并且容易向所述抵接面之间的夹装。(7)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スナップリング),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根据上述(7)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的方式构成的卡环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8)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7)的结构中,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根据上述(8)的结构,在上述(7)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卡环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9)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7)的结构中,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根据上述(9)的结构,在上述(7)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卡环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10)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所述轴承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抵接并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所述旋转机械的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所述旋转机械的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形成于构成所述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两个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方。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紧固部件是夹持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部件为一张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代行日出竹下友祥段本洋辅小川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