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双仑专利>正文

磁吸式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62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吸式旋转装置,其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一非导磁体的隔板、一旋转物以及一动力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分别配置于隔板的上下两侧,上侧磁块为被动组件,下侧磁块为主动组件,上侧磁块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下侧磁块通过动力源来控制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侧磁块N、S极性的相互作用而带动产生旋转,其中一侧的磁块可接受一动力源的控制驱动,另一侧的磁块可依附结合于一旋转物,因此通过动力源的控制,令旋转物达到自由旋转的目的,可应用于一封闭的观赏罩盖,利用隔空方式来驱动旋转物而带动流砂翻搅,营造喷流景象的特殊视觉观赏效果,由于被动组件和主动组件不需要直接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不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吸式旋转装置设计,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磁块N、S极性相互作用而可产生隔空驱动的旋转装置,其适合于封闭的观赏罩盖,以营造喷流景象的观赏效果。
技术介绍
已知的旋转装置,主动组件与被动组件大多是利用直接的接触连接,利用主动组件驱动被动组件产生旋转,因此,所述主动组件与被动组件如装设于各自封闭的空间时,即必须利用一贯通两个封闭空间的轴柱,用以接触连接主动组件与被动组件,以达到直接传动目的,而由于轴柱呈活动旋转的状态,且贯穿设于两个封闭空间之间,因此轴柱必须配合垫圈以求获得密封效果,但实际上却很难维持良好的隔绝封闭,尤其是,如果任一个封闭空间装有液体或其它流质物时(如水、油或砂质物等),则轴柱或垫圈与封闭空间的贯穿位置就非常容易发生渗漏,不仅会造成液体或流质物的流失,当然也无法维持顺畅的旋转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旋转装置,不需要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的直接接触,即可实现隔空旋转的效果,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密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吸式旋转装置,其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一非导磁体的隔板、一旋转物以及一动力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分别配置于隔板的上下两侧,上侧磁块为被动组件,下侧磁块为主动组件,上侧磁块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下侧磁块通过一动力源来控制驱动。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在所述非导磁体的隔板与磁块的顶持接触处分别设有一小凸部,所述上侧磁块通过嵌入、埋入或黏附方式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旋转物呈叶片或转盘座体形状的构件,在转盘座体形态的旋转物在表面设有辐射分布的肋条。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动力源包含一马达、一主动轮、一被动轮及一皮带环,而下侧磁块固定设置在被动轮上。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动力源为利用弹簧或蓄能发条驱动磁块旋转。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上侧磁块设置在一封闭的观赏罩盖内,并与下端动力源的下侧磁块呈相对配置,通过动力源的控制使旋转物在封闭的观赏罩盖内形成隔空状态自由旋转。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在所述旋转物上部设有装饰物,在所述装饰物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喷流通道,在所述封闭观赏罩盖内装有流质物,利用一具有复数镂孔的托盘将流质物与旋转物隔开,旋转物容纳在托盘内的引导管内,引导管与装饰物开设的喷流通道相互对应。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旋转物与托盘之间设有一轴承,并-->以一轴心贯穿旋转物而连接于轴承,且轴承与观赏罩盖呈封闭隔离。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上下两侧的磁块均为长圆柱体,并分别横置设在旋转物的底端及动力源的被动轮。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所述上下两侧的磁块为复数个磁块颗粒体,并分散对应固设于旋转物的底端及动力源的被动轮。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一非导磁体的隔板、一旋转物及一动力源,磁块分别对应设于隔板的上下两侧,利用两侧磁块N、S极性的相互作用而带动产生旋转,其中一侧的磁块可接受一动力源的控制驱动,另一侧的磁块可依附结合于一旋转物,因此通过动力源的控制,令旋转物达到自由旋转的目的,此项装置适合提供装设于一封闭的观赏罩盖,利用隔空方式来驱动旋转物而带动流砂翻搅,以能营造喷流景象的特殊视觉观赏效果,由于被动组件和主动组件不需要直接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不严的问题,使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面图。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1呈定向喷流的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1磁吸式旋转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构件分解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呈多向喷流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磁吸式旋转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构件分解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组合剖面图。磁块11、12、11a、12a    非导磁体的隔板2旋转物3、3a    肋条31a    动力源4小凸部21、22   底座5    马达41    主动轮42被动轮43    皮带环44    电池51    观赏罩盖6装饰物7、7a    喷流通道71    流质物8托盘9、9a    镂孔91、91a    引导管92  容室93、93a轴承94、431        轴心95、43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为揭示本专利技术利用磁吸式旋转装置所配置组成的观赏罩盖设计,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磁吸式旋转装置说明其构成,如图4所示,磁吸式旋转装置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11与12、一非导磁体的隔板2、一旋转物3以及一动力源4,旋转物3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叶片座体或是一转盘座体形状的构件,其中: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11与12,分别配置在隔板2的上下两侧,该上侧磁块11相当于被动组件,而下侧磁块12则相当于主动组件,其中位于下侧的磁块12可通过一动力源4来控制驱动,位于上侧的磁块11可以通过嵌入、埋入或黏附的方式安装在旋转物3的底端;一非导磁体的隔板2,其采用不会与磁块11或12产-->生极性干扰的非导磁体材质,例如塑料、橡胶或陶瓷等,为将上下两侧的磁块11与12分别隔离,如图3所示,隔板2在磁块11、12的对应处分别设有一可顶持接触的小凸部21、22,如图2、3所示,隔板2可依附成型于一底座5的端面,而与底座5呈一体结构;一旋转物3,旋转物3可为一叶片座体的构件,并将磁块11依附结合于旋转物3(即叶片座体)的底端,令上下两侧磁块N、S可利用极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隔空驱动,以便带动叶片形态的旋转物3同步旋转;一动力源4,其控制下侧磁块12的旋转驱动,该动力源4可依需要而选择使用电动或非电动的驱动模式,如图4所示动力源4包含一马达41、一主动轮42、一被动轮43及一皮带环44,而下侧磁块12固设于被动轮43上,因此,以马达41驱动主动轮42,再通过皮带环44而带动被动轮43转动,即可控制被动轮43的磁块12旋转驱动,但动力源4的实施形态,实际上并不限于如此,例如马达41亦可以直接旋转驱动磁块12,或可选择其它弹簧或蓄能发条或其它机械式动力,均可轻易驱动磁块12产生旋转;利用上述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11与12、一非导磁体的隔板2、一旋转物3以及一动力源4所组成的磁吸式旋转装置,磁块11与12呈隔空配置,上侧磁块11由动力源4控制驱动,下侧磁块12依附结合于一旋转物3,-->因此利用两侧磁块11与12N、S极性的相互作用,即能产生隔空的连结驱动,并带动旋转物3旋转。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物3为一叶片座体形态的构件,故可利用旋转物3(叶片座体)的隔空旋转驱动而产生流体的轴向推进效果。同理,如图7、8所示,同实施例1,仅为旋转物3a可实施为一转盘座体形态的构件,可利用旋转物3a(转盘座体)的隔空旋转驱动,使流体受到离心力作用而产生漩涡扩散的推进效果。依本专利技术的磁吸式旋转装置组成,动力源4可依需要而选择使用电动或非电动的驱动模式,例如可利用马达驱动,或由弹簧或蓄能的发条来驱动,或采用其它机械式动力源。本专利技术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可供配置应用于一观赏罩盖6,并将上侧磁块11设于一封闭的观赏罩盖6内,使其与下端动力源4的下侧磁块12呈相对配置,因此可通过动力源4的控制,令旋转物3可在封闭的观赏罩盖6内,形成隔空状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一非导磁体的隔板、一旋转物以及一动力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分别配置于隔板的上下两侧,上侧磁块为被动组件,下侧磁块为主动组件,上侧磁块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下侧磁块通过一动力源来控制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一非导磁体的隔板、一旋转物以及一动力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块,分别配置于隔板的上下两侧,上侧磁块为被动组件,下侧磁块为主动组件,上侧磁块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下侧磁块通过一动力源来控制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导磁体的隔板与磁块的顶持接触处分别设有一小凸部,所述上侧磁块通过嵌入、埋入或黏附方式与旋转物结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物呈叶片或转盘座体形状的构件,在转盘座体形态的旋转物在表面设有辐射分布的肋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含一马达、一主动轮、一被动轮及一皮带环,而下侧磁块固定设置在被动轮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利用弹簧或蓄能发条驱动磁块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磁块设置在一封闭的观赏罩盖内,并与下端动力源的下侧磁块呈相对配置,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双仑
申请(专利权)人:余双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