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在城市隧道建设中多隧道立体交叉现象日益增多,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上部新建隧道如何确保下部先建既有近接隧道的结构安全是当今隧道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为确保新建隧道顺利上跨既有近接隧道,在近接薄弱区域对新建隧道多采取分部机械开挖与夹岩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以减少开挖对围岩和下部既有近接隧道的扰动。但是近接区域二衬仍延续非近接区域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特别在新建隧道底部仍采用传统的仰拱或底板结构形式,由此造成上部新建隧道荷载(包括结构自重、部分围岩压力及施工、运营期车辆荷载)将直接作用于上、下隧道之间的夹岩部位;当夹岩较薄、承载能力低时,该荷载会进一步作用于下部既有近接隧道上,容易造成既有近接隧道的开裂,影响既有近接隧道的安全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通过梁板结构将新建隧道作用于既有近接隧道上的载荷传递至既有近接隧道上方两侧的非近接区域,实现对既有近接隧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钢筋混凝土纵梁,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横跨既有近接隧道的上方的近接区域,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一次浇筑成型;位于既有近接隧道的上方两侧的非近接区域的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支撑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钢筋混凝土纵梁,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横跨既有近接隧道的上方的近接区域,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一次浇筑成型;位于既有近接隧道的上方两侧的非近接区域的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支撑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近接隧道的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一体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国欣,李金会,苏井高,向明,赵耀,苗春阳,赵腾飞,丁涯,李书渝,蒋中伟,滕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