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泰珍专利>正文

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935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所述平面终点站包括连接到导轨(20)上的入口(24),车辆移动通过该入口,并且车辆驶入和驶出通过该入口来搭载/放下乘客;登车/下车月台(30),在该月台上,车辆停留在所述入口处以搭载/放下乘客或货物;和等候室(42),该等候室与登车/下车月台(30)在相同的平面上。因此,可以建造一个单层结构的终点站,而不是一个双层结构的终点站,并且由于车辆的移动不和乘客的通道重叠,所以可以在建筑的外部建造入口或登车/下车月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能够建造单层平面终点站的平面终点站,建造入口,在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的登车/下车月台或类似的设施,简化用于改变车辆方向的结构以显著地减小整个终点站的尺寸,并且在合适的位置以相同的方式建造大规模的终点站。
技术介绍
通常,由于当前的使用的基于准时系统的公共运输系统,例如一般的地铁或者轻轨运输等等,导致车辆或者车站中的交通拥挤,并且如此这样方式使得在每个车站都停留,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已经提出了韩国专利登记号为10-0250021,名称为“使用路线预订和支线停止技术的个人快速运输系统”,该专利技术在美国的专利号为6,318,274,名称为“导轨运输系统”。之后,将所述运输系统改进为在U型转弯部分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单向通行,就如在登记号为10-0472225的,名称为“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终点站”的韩国专利中所描述的那样。如上所述,申请人提交的导轨运输系统包括安装在空中、地下或地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主路导轨,车辆在该主路导轨上高速没有停顿地驶向目的地,并且车辆在该主路轨道行驶的频率很高;多个低速支线导轨,该多个低速支线导轨从所述主路导轨-->分支出来。每个分支导轨在其末端设有终点站。该终点站主要包括入口,通过该入口车辆驶入和驶出;用于搭载和放下乘客、货物或类似物的登车/下车月台;终点站的辅助设施例如等候室、停车场、车辆养护商店、车辆冲洗、控制车辆移动的控制器检票口等等。同时,所述导轨是专用车道的隧道形状,通过所述导轨,车辆能够高速,并且在出发终点站和目的地终点站之间建立连接用于它的直接行驶。另外,支线导轨连接终点站至主路导轨。当在计算机控制下车辆基本上以自动方式行驶时,一个熟练的司机之前应该手动驾驶车辆以彻底地实现自动行驶。此外,在手动驾驶期间,车辆通过传感器的探测、通信、各种信号、计算并且通过计算机、道路时间表、道路优先规则、安全道路规则、视觉辨识等等的控制系统地驾驶,并且没有任何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由于终点站在其内具有车辆的导轨和乘客的通道重叠的结构,因此建造了两层结构的终点站,在该两层结构的终点站内车辆和乘客被分成楼上和楼下通过,这样使得终点站的尺寸变大。另外,这样的终点站应该建造有入口、登车/下车月台和建造在其内部或单独建筑的其他辅助设施,例如停车场等等。而且,所述终点站具有一个缺点,建造的区域要和车辆的U型转弯所需要的半圆形的轨迹一样大,因此所述终点站的尺寸会较大。这样就导致所述终点站间的建造间隔相互很远,这也使得乘客行走的距离延长了。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其能够通过将车辆方向转弯结-->构的U形转弯结构变成简单的分开转动结构来防止车辆和乘客的运输重叠。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其能够通过使用单层平面终点站结构而不是二层终点站结构显著地减小终点站的大小来在建筑的内部或外部建造入口和登车/下车月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其能够提高用户通过的方便性,并且容易通过以分布的方式在不同地方建造小尺寸的终点站,而不是大的终点站,该大的终点站用于需要高频率使用的大量车辆进行搭载或放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包括连接到导轨末端的入口,车辆移动通过该入口,并且,车辆驶入和驶出通过该入口来搭载/放下乘客;登车/下车月台,车辆停留在该月台上,以搭载/放下乘客或货物;和终点站辅助设施例如控制室、等候室、停车场等等,所述辅助设施与在其两侧的登车/下车月台在相同平面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标、特征和益处通过结合附图将更加清楚:图1到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T形结构的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的实施例;图1是终点站在导轨的位置的示意图,导轨是双轨的;图2是导轨的示意图,所述导轨为单轨,车辆在相同的轨道上驶入和驶出;图3是所述终点站的示意图,其右侧的和左侧的登车/下车月台分别建造在不同的建筑物;-->图4是所述终点站的示意图,其中左侧的和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每一侧都有多个串行排列的登车/下车位置;图5是所述终点站的示意图,其中左侧的和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每一侧都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登车/下车位置;图6是具有“”形结构的终点站的示意图;图7是建筑内部的示意图,该建筑包括入口和对应于该入口并具有等候室的登车/下车月台;图8是所述终点站的示意图,该终点站建造有备用区用于控制通过连接到入口的外部导轨驶入和驶出的车辆的数量;图9是所述终点站的示意图,该终点站具有在所述入口的预定位置建造的外部通道;和图10是轨道形登车/下车月台的示意图,其包括单轨道导轨和能够通过小的终点站和具有单一登车/下车月台的通道搭载和放下乘客的入口。具体实施方式虽然将通过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终点站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包括连接到导轨20的入口24,导轨20具有用于引导车辆10运动的导向轨道22,车辆通过入口24驶入和驶出进行搭载/放下;登车/下车月台30,在该登车/下车月台上,车辆沿着入口24的导向轨道22移动并停下来搭载和放下乘客或货物;等候室42,该等候室相对于登车/下车月台30和入口24在相同的平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导向轨道22的作用是引导车辆10的运动,以便车辆10沿着导轨20的导向轨道22运动。-->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根据入口24的不同结构分别地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1到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T形入口24的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平面终点站的特征在于入口24建造于导轨20的末端,并且登车/下车月台30相对于车辆10的行进方向以某个距离远离地在左右侧建造。配置入口24以便车辆10通过向左旋转90度从导轨20的导向轨道22驶入左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从左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倒退到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然后通过向右旋转90度从所述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驶出到所述导轨上。所述平面终点站包括入口24,该入口形成在支线导轨(下文称为“导轨”)20的末端,该支线导轨从所述导轨运输系统的主路导轨23分支而出,如图1所示,入口24建造在导轨20和登车/下车月台30之间,并且具有延伸到登车/下车月台30的导轨20被终结的形状。这样的T形结构能够使停留在登车/下车月台30的车辆10在搭载/放下在登车/下车月台30的乘客12或者没有搭载/放下乘客后通过入口24倒退,移动到登车/下车月台30的后端来搭载和放下乘客,然后驶回导轨20上,以使车辆的移动线路在等候室42中与乘客的移动线路不重叠。相应地,生产平面结构的终点站是可能的并且也是可以相当地减小所述终点站的尺寸,不同于传统的两层结构的终点站。虽然传统的终点站具有当通过U形转弯区时可以以180度来改变车辆10的方向,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10因为在停车前向左旋转90度并且在倒退之后在启程时再向左转过大约90度,因此其-->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里平稳地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终点站,其包括:入口(24),该入口建造在导轨(20)的末端,车辆(10)移动通过所述入口,并且车辆(10)驶入和驶出通过所述入口以搭载/放下乘客;登车/下车月台(30),车辆从所述入口(24)处移动并 停留在该月台上以搭载/放下乘客或货物;终点站的辅助设施包括等候室(42),该等候室相对于所述登车/下车月台(30)与所述入口(24)在相同平面上,从而车辆的移动线路不与乘客的移动线路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KR 2004-10-8 10-2004-0080458;KR 2005-10-5 10-2005-1.一种用于导轨运输系统的终点站,其包括:入口(24),该入口建造在导轨(20)的末端,车辆(10)移动通过所述入口,并且车辆(10)驶入和驶出通过所述入口以搭载/放下乘客;登车/下车月台(30),车辆从所述入口(24)处移动并停留在该月台上以搭载/放下乘客或货物;终点站的辅助设施包括等候室(42),该等候室相对于所述登车/下车月台(30)与所述入口(24)在相同平面上,从而车辆的移动线路不与乘客的移动线路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点站,其中相对于所述车辆(10)的行进方向,所述登车/下车月台(30)以预定的距离分别在远离的两侧建造,设定入口以使所述车辆(10)向左旋转90度驶入左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从所述左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倒退到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然后再向右旋转90度,从所述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驶出至导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点站,其中所述左侧的和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分别建造在不同的建筑40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点站,其中所述左侧的和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串行安置的登车/下车位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点站,其中所述左侧的和右侧的登车/下车月台(3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平行安置的登车/下车位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点站,其中所述登车/下车月台(30)被建造以便车辆(10)笔直地驶入所述登车/下车月台(30),向后旋转大约90度移动到所述右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泰珍
申请(专利权)人:朴泰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