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1884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1:10
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包括贮液筒,贮液筒内设有工作缸,贮液筒和工作缸之间形成C液流腔,工作缸内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活塞杆组件;贮液筒的下端与结合叉上端连接形成密封,上端外部套设有端盖,内部设有油封导向组件;所作缸的上端与油封导向组件相抵;活塞杆组件包括空心的活塞杆,其上端从贮液筒上端伸出,末端设置有内置电磁阀组件并通过导线与其连接;内置电磁阀组件末端与活塞阻尼阀连接,活塞阻尼阀将工作缸分为A液流腔和B液流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一体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舒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涉及可变阻尼减震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在汽车的使用中,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减震器是保证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减震器无法根据具体的路面情况合理的调节阻尼大小,无法在舒适性能和操控性能之间进行切换。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可变阻尼减震器,即一种能够调节阻尼力大小的减震器。可变节阻尼的减震器工作时通过调节电磁阀的开度大小实现阻尼力大小的调节。由于可变阻尼减震器的价格往往偏高,但使用寿命却较短,且经常出现故障。所以现有的可调节阻尼的减震器产品一直饱受消费者的诟病。高故障率的原因在于相关节流元件容易因承受过大的液流冲击压力而发生损坏。目前,大部分可变阻尼减震器采用的外设电磁阀结构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外设的电磁阀完全依靠电磁阀壳体去保护,对电磁阀壳体强度有极高要求;同时,此类结构中电磁阀和减震器主体部分的连接处往往相对薄弱,在内部液压和外界振动的影响下,电磁阀故障率较高且存在电磁阀和减震器主体部分分离的隐患。另一方面,外设电磁阀的结构无疑增加了液流路径的长度,降低了可变阻尼减震器的反应速度和一体化程度。综上所述,现有的可变阻尼减震器结构急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内置电磁阀的结构有效地客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安全性高,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一体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舒适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筒,贮液筒内设有工作缸,所述贮液筒和所述工作缸之间形成C液流腔,所述工作缸内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活塞杆组件;所述贮液筒的下端与结合叉上端连接形成密封,上端外部套设有端盖,内部设有油封导向组件;所述工作缸的上端与所述油封导向组件相抵,下端将设置在贮液筒内的A压缩阻尼阀的阀座压靠在结合叉上;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空心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从贮液筒上端伸出,下端设置有内置电磁阀组件,内置电磁阀组件的供电线从所述活塞杆内引出;所述内置电磁阀组件包括与活塞杆相连的外壳体,以及与外壳体密封连接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上套设有电磁线圈组件;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连通A液流腔的B液流通孔,所述内壳体上设有C阶梯通孔以及与C阶梯通孔一端相连通的D液流通孔,B液流通孔和C阶梯通孔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工作缸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A液流通道;所述内壳体上端设有密封连接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下端设有与其相抵的B压缩阻尼阀;所述B压缩阻尼阀下方设有可以轴向活动的电磁阀导柱;所述电磁阀导柱下侧设有活动阀座,活动阀座上设有连通设于内壳体侧部设有节流阻尼孔的C节流通道和连通活动阀座上下两侧空间的B液流通道,电磁阀导柱与C节流通道形成单向阀结构;所述电磁阀导柱上套有导柱压紧弹簧;所述活动阀座下侧设有电磁调节阀门,所述电磁调节阀门由设于内壳体内的流量调节固定头和设于活动阀座下端的流量调节活动头构成;所述内壳体下端与活塞阻尼阀连接,活塞阻尼阀将工作缸分为A液流腔和B液流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内置电磁阀结构,相较于外置电磁阀式减震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加紧凑,一体化程度更高,有效地保护了减震器电磁阀,使本专利技术故障率更低,使用寿命更久;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阻尼元件相互分担车辆过坑时产生的液流冲击,单个阻尼元件承担的液流冲击力较小,不易发生损坏;在拉伸时,液压较大,减震器内部易发生损坏,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使工作液最后在B液流腔形成对流,抵消工作液多余的冲击压力,进一步降低故障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液行程路径更短,反应速度更快,舒适性更好。作为优化,所述活塞杆的中部依序套设有可以滑动的阻尼弹簧导向套,以及与其相抵的内缓冲块组件,阻尼弹簧导向套和油封导向组件之间设有复原缓冲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导向套与所述工作缸之间的间隙为1~2mm。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弹簧导向套和复原缓冲弹簧配合,起到防止内部结构因特殊情况下瞬间承受过大的冲击压力导致损坏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减震器的故障率,同时也具有提高舒适性的作用。作为优化,所述油封导向组件上设有连通A液流腔和油封导向组件内部的A液流通孔。没有A液流通孔的情况下,为保证密封性,对油封导向组件会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增加实施难度;而此结构中,通过从A液流通孔流入油封导向组件内部的工作液产生的压力,来加强油封导向组件的密封性和结构的紧凑性,并降低了实施难度。作为优化,所述贮液筒呈上小下大的结构,直径较大部分的长度是直径较小部分长度的2~3倍。C液流腔内工作液主要通过冲击减震器下端的活塞阻尼阀进入工作缸内,此结构可以有效降低C液流腔内工作液的压强,降低活塞阻尼阀受到的冲击压力,保护减震器内部组件。作为优化,所述C阶梯通孔与所述B液流通孔在周向上间隔180度设置;所述B液流通孔的直径小于C阶梯通孔大孔部分的直径。B液流通孔和C阶梯通孔位于两个不同的侧面,当工作液流经时,两通孔之间细窄的空间也会产生一定的阻尼力,进一步减小内置电磁阀组件受到的冲击压力,对内置电磁阀组件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优化,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工作缸之间的间隙为1~2mm。实验表明,该间隙既可以保证工作液的流动通畅,又可以起到一定的节流作用,减小来自A液流腔工作液的冲击压力,对单向阀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优化,所述电磁阀导柱上端和所述B压缩阻尼阀之间留有4~5mm的滑动空间。所述结构在减震器通断电时,可以使内置电磁阀组件快速复位,大幅缩短减震器的反应时间,增加减震器的舒适性。作为优化,所述活动阀座和所述流量调节活动头连接处设有一组矩形状的E小孔。E小孔一方面可以保证工作液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作液流经时产生阻尼力,减轻对活塞阻尼阀的冲击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圆内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圆内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壳体及其内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贮液筒;2-工作缸,21-A液流腔,22-B液流腔,23-A液流通道;3-活塞杆组件,31-活塞杆,32-阻尼弹簧导向套,33-复原缓冲弹簧;4-油封组件,41-A液流通孔;5-内缓冲块组件;6-供电线;7-内置电磁阀组件,71-外壳体,711-B液流通孔,72-内壳体,721-D液流通孔,722-节流阻尼孔,723-C阶梯通孔,73-电磁线圈组件,74-调节螺栓,75-B压缩阻尼阀,76-活动阀座,761-B液流通道,762-C节流通道,763-电磁阀导柱,764-压紧弹簧,77-电磁调节阀门,771-量调节固定头,772-流量调节活动头,78-E小孔,79-D液流腔;8-活塞阻尼阀;9-A压缩阻尼阀;10-结合叉;11-端盖;12-C液流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如图1至图4所示的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筒1,贮液筒1内设有工作缸2,所述贮液筒1和所述工作缸2之间形成C液流腔12,所述工作缸2内设有可相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筒(1),贮液筒(1)内设有工作缸(2),所述贮液筒(1)和所述工作缸(2)之间形成C液流腔(12),所述工作缸(2)内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活塞杆组件(3);所述贮液筒(1)的下端与结合叉(10)上端连接形成密封,上端外部套设有端盖(11),内部设有油封导向组件(4);所述工作缸(2)的上端与所述油封导向组件(4)相抵,下端将设置在贮液筒(1)内的A压缩阻尼阀(9)的阀座压靠在结合叉(10)上;所述活塞杆组件(3)包括空心的活塞杆(31),所述活塞杆(31)上端从贮液筒(1)上端伸出,下端设置有内置电磁阀组件(7),内置电磁阀组件(7)的供电线(6)从所述活塞杆(31)内引出;所述内置电磁阀组件(7)包括与活塞杆(31)相连的外壳体(71),以及与外壳体(71)密封连接的内壳体(72);所述内壳体(72)上套设有电磁线圈组件(73);所述外壳体(71)上设有连通A液流腔(21)的B液流通孔(711),所述内壳体(72)上设有C阶梯通孔(723)以及与C阶梯通孔(723)一端相连通的D液流通孔(721),B液流通孔(711)和C阶梯通孔(723)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体(71)和所述工作缸(2)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A液流通道(23);所述内壳体(72)上端设有密封连接的调节螺栓(74),所述调节螺栓(74)下端设有与其相抵的B压缩阻尼阀(75);所述B压缩阻尼阀(75)下方设有可以轴向活动的电磁阀导柱(763);所述电磁阀导柱(763)下侧设有活动阀座(76),活动阀座(76)上设有连通设于内壳体(72)侧部设有节流阻尼孔(722)的C节流通道(762)和连通活动阀座(76)上下两侧空间的B液流通道(761),电磁阀导柱(763)与C节流通道(762)形成单向阀结构;所述电磁阀导柱(763)上套有导柱压紧弹簧(764);所述活动阀座(76)下侧设有电磁调节阀门(77),所述电磁调节阀门(77)由设于内壳体(72)内的流量调节固定头(771)和设于活动阀座(76)下端的流量调节活动头(772)构成;所述内壳体(72)下端与活塞阻尼阀(8)连接,活塞阻尼阀(8)将工作缸(2)分为A液流腔(21)和B液流腔(22)。...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筒(1),贮液筒(1)内设有工作缸(2),所述贮液筒(1)和所述工作缸(2)之间形成C液流腔(12),所述工作缸(2)内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活塞杆组件(3);所述贮液筒(1)的下端与结合叉(10)上端连接形成密封,上端外部套设有端盖(11),内部设有油封导向组件(4);所述工作缸(2)的上端与所述油封导向组件(4)相抵,下端将设置在贮液筒(1)内的A压缩阻尼阀(9)的阀座压靠在结合叉(10)上;所述活塞杆组件(3)包括空心的活塞杆(31),所述活塞杆(31)上端从贮液筒(1)上端伸出,下端设置有内置电磁阀组件(7),内置电磁阀组件(7)的供电线(6)从所述活塞杆(31)内引出;所述内置电磁阀组件(7)包括与活塞杆(31)相连的外壳体(71),以及与外壳体(71)密封连接的内壳体(72);所述内壳体(72)上套设有电磁线圈组件(73);所述外壳体(71)上设有连通A液流腔(21)的B液流通孔(711),所述内壳体(72)上设有C阶梯通孔(723)以及与C阶梯通孔(723)一端相连通的D液流通孔(721),B液流通孔(711)和C阶梯通孔(723)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体(71)和所述工作缸(2)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A液流通道(23);所述内壳体(72)上端设有密封连接的调节螺栓(74),所述调节螺栓(74)下端设有与其相抵的B压缩阻尼阀(75);所述B压缩阻尼阀(75)下方设有可以轴向活动的电磁阀导柱(763);所述电磁阀导柱(763)下侧设有活动阀座(76),活动阀座(76)上设有连通设于内壳体(72)侧部设有节流阻尼孔(722)的C节流通道(762)和连通活动阀座(76)上下两侧空间的B液流通道(761),电磁阀导柱(763)与C节流通道(762)形成单向阀结构;所述电磁阀导柱(763)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鹄孙林桥蒋木林何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