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旗专利>正文

扁平双车体变形门廊式汽车升降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92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扁平双车体变形门廊式汽车升降转台,由车体、升降机构、升降旋转载车台等组成。车体为两个细长体,与横梁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扁框;此扁框与升降旋转载车台、桥状垫块共同构成一个扁平的梯形方块板状体;在扁平状态下,地面车辆可以方便地驶上以及驶过升降旋转载车台;当载车台升起之后,整个结构变形成为一个门廊的形状,下面的空间可允许地面行人和车辆通过。在现有平面场地的停车位之上以及绿地、人行道、车行道等适宜场地的上部空间增建新的立体停车位,本装置可以扁平或门廊状态行走在各个立体停车平面之间,将汽车升起,旋转、推入、拖出车位。目的是对现有平面场地空闲空间加以立体化利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中汽车升降机类的一个变形种类。
技术介绍
根据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规定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类别、代号及型号》,其中未见有本技术所设想的类型;通过检索,现有专利中也未见相同种类。现有该类设备中缺少适用于供小型车辆进出平面停车场上加装的立体停车位的汽车升降装置,现有的停车机械和停车方法中缺乏这个方面的设想,由此造成停车场、绿地、人行道、车行道等场地的上层空闲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已知的一些停车装置大都按固定模式配置,在方便、灵活性和性价比上均不够理想。目前的立体车库、机械化停车楼等难以普及,不能普遍地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拥有独立行走能力,将对汽车的搬运、对位、升降、旋转、对正以及出入车位等功能结合在一部独立装置上的,并拥有低矮化设计和整体门廊化变形能力的汽车升降装置。以此来达到方便汽车出入地面以上的二(三)层车位,并避免妨碍地面行人和车辆,以及帮助不熟练驾驶员对准车位、节省占用行车道时间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由车体、升降机构、升降旋转载车台、行走机构、控制系统、桥状垫块等组成,其特征是:车体分为两个箱形或框架结构的细长体,车体内含升降机构、控制系统、行走机构等;两边的车体与横梁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扁框;升降旋转载车台也为扁平板状,可嵌于车体方形扁框内;横梁上覆盖4或2块桥状垫块;四者共同构成一个扁平的梯形方块板状体;在此扁平状态下,地面车辆可以方便地驶上以及驶过本装置的升降旋转载车台;当载车台升起之后,整个结构变形成为一个门廊的形状,下面的空间可允许地面行人和车辆通过;升降机构拥有二或四根升降柱,也可是两组剪叉式升降机构,置于车体方框的两侧、四角,形成二或四个、两组升降着力点,并构成门廊结构的两侧支撑;升降旋转载车台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在车体的方形框位置升起和降落,它的上层中段的转盘及中心平台可以双向旋转,并配有车辆固定、推拖机构;载车台可以按照无人搭乘的方式设计,甚至可以将其中心平台设置为两条短轨道。2.桥状垫块为扁梯形,以弹性组件支撑于横梁之上,构成扁平梯形方块板状车体的斜边,并与地面保持适当间隙;3.横梁的长度可调;也可将横梁制成梯形截面,与载车台的两端共同构成所需坡度,取代桥状垫块。4.如果是紧凑型的本类汽车升降转台,因此种车型尺寸较小,其载车台可覆盖于于车体方形框之上,其车体可设计为倾斜的,与桥状垫块延续构成车辆驶上的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汽车升降转台将必需的移动、对位、升降等功能组合成为一个扁平的板状物,其行驶和停放并不额外占用土地和太多空间,升起之后的门廊结构对人、汽车和环境也没有任何妨碍;装置脱离了现有的立体车库、机械化停车楼等建筑物,可灵活使用于各个完整和零散的停车空间;增加了一倍以上的停车位,譬如各大小停车场、绿化带中的树木之间和花草灌木之上、特别是街道和人行道的上空都可设置二、三层停车位;其各部组成均为现有技术,配合简单的柱、梁、板、轨构成的立体停车位,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增加新的停车位;以一对多,属于现有机械类停车设备中简捷、有效的新类型。人们停车不用占用新的土地,也不再占用街道的行驶路面,由此即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和紧急情况下的停车难题,并部分解决交通占道问题。医院、-->商场、影剧院、运动场、机关、旧社区及街道两侧等需要大量停车的地点应该是非常适合并需要本类产品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变形由以下示意图给出:本技术的结构及使用由以下实施例的示意图给出:图1为本技术扁平双车体变形门廊式汽车升降转台的三视图中的侧视图。图2为其正视图。图3为其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旋转载车台[5]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桥状垫块[3]与横梁[2]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紧凑型汽车升降转台的侧视示意图。各图中,1.车体,2.横梁,3.桥状垫块,4.升降柱,5.升降旋转载车台,6.转盘,7.中心平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由图1和图3可以看出,其车体[1]和横梁[2]构成了一个扁平的方框,桥状垫块[3]构成其斜边。由图2及图1可以看出,车体[1]、升降柱[4]和升起来的升降旋转载车台[5]构成了一个“门”字构造。如果升降旋转载车台[5]降落下来,将嵌于车体方形框之内,构成一个平板。这个平板并不一定是完全平的,两边的车体可以凸出一些。图2中有意让总体结构的宽度大于长度,其实是可以变的,即可以改变横梁的长度。载车台的宽度也不都是这么宽,只要大于汽车的宽度。载车台在上面加了一个顶,下面留有通道,所以称作门廊。门廊是可以加长的,也就是两三辆本装置连接在一起,同时完成几辆汽车的对位、升降、出入位。这当然是在大型的停车场内了。图4简单表示了升降旋转载车台[5]拥有一个转盘[6],上面一层可以制成中心平台[7]或者两条短轨道[7]。本图只画出了短轨道,可视作中心平台,两者都是在相同的位置,在图中都用数字“7”标记,实际设计中可二取其一。这个中心平台或者短轨道的长度不超出前后升降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载汽车前后轮的间距。载车台的高度也即厚度略小于车体。车体行走对准停车位之后,汽车驶上中心平台(或按相反顺序),以载车台的旋转对正车位,以推拖机构送入和拖出汽车。图5中示意了桥状垫块[3]的构造,其覆盖于横梁[2]之上,由弹性元件支撑。在地面车辆驶过时,桥状垫块被压低至紧贴地面。桥状垫块的高度可小幅度变化,因为它所形成的斜面应尽量贴近地面,但又不能产生过多的磕碰和摩擦。加入它是为了较好地解决地面车辆驶过时的减震问题,也便于整个装置自身的行走。方案中的另一种方式是取消桥状垫块,将横梁制成梯形。没有桥状垫块,要形成地面车辆通过的缓坡,就需要由横梁与旋转载车台共同构成另一个扁平梯形,如此载车台的形状也要相应改变成与图1中的旋转载车台[5]上下相反的(侧视)正梯形,即在其前后两边的上平面制出坡度;横梁降至最低。在门廊状态下,留出的通道中只有两根梯形横梁,此种形式对于地面车辆的驶过更为方便,但要求装置行走的地面非常平整,而且使载车台的长度受到限制。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应视情况采用其中的一种,也可采取折衷形式,例如,如果条件允许或者愿意选择长时间保持门廊形态,就可以暂时取消桥状垫块。实施例2图6中,因紧凑型车型要求尺寸较小,其车体方形框也小,载车台[5]可不再嵌于方形框之中,而是覆盖于之上。为了达到最小尺寸,有些型号的车体[1]可设计为倾斜-->的;升降柱[4]可减为两根,或使用剪叉式升降装置,但仍然可以形成门状结构。最紧凑的本装置只能允许汽车从一侧驶上载车台。紧凑型汽车升降转台使用于社区等道路较窄、较远并且复杂的地点,还需要加强灵活行走的能力。与本装置配合,需要增建新的立体停车位,这既是本技术的目的和效果,也是本技术的运用方式和途径:为了成倍增加停车位,需要制造和设置可拼装的立体停车平台;对现有平面停车场以及绿地、人行道、车行道等的上部空间加以利用,需要新的构思和法规,譬如:在街道和行人的上空需要争取允许建造车位,在社区、街道的小路和花园上应该规划藤萝和葡萄棚架——用以空中停车;想要减少造成的影响,在预设的安装基座上,平台可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双车体变形门廊式汽车升降转台,由车体[1]、横梁[2]、升降旋转载车台[5]、桥状垫块[3]以及升降机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是:车体[1]分为两个箱形或框架结构的细长体,车体内含升降机构、控制系统、行走机构等;两边的车体与横梁[2]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扁框;升降旋转载车台[5]也为扁平板状,可嵌于车体方形扁框内;横梁[2]上覆盖4或2块桥状垫块[3];四者共同构成一个扁平的梯形方块板状体;在此扁平状态下,地面车辆可以方便地驶上以及驶过本装置的升降旋转载车台;当载车台[5]升起之后,整个结构变形成为一个门廊的形状;升降机构拥有二或四根升降柱[4]、或者两组剪叉式升降机构,置于车体方框的两侧、四角,形成二或四个、两组升降着力点,并构成门廊结构的两侧支撑;升降旋转载车台[5]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在车体的方形框位置升起和降落,它的上层中段转盘[6]及中心平台[7]可以双向旋转,并配有车辆固定、推拖机构;载车台可以按照无人搭乘的方式设计,甚至可以将其中心平台设置为两条短轨道[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双车体变形门廊式汽车升降转台,由车体[1]、横梁[2]、升降旋转载车台[5]、桥状垫块[3]以及升降机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是:车体[1]分为两个箱形或框架结构的细长体,车体内含升降机构、控制系统、行走机构等;两边的车体与横梁[2]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扁框;升降旋转载车台[5]也为扁平板状,可嵌于车体方形扁框内;横梁[2]上覆盖4或2块桥状垫块[3];四者共同构成一个扁平的梯形方块板状体;在此扁平状态下,地面车辆可以方便地驶上以及驶过本装置的升降旋转载车台;当载车台[5]升起之后,整个结构变形成为一个门廊的形状;升降机构拥有二或四根升降柱[4]、或者两组剪叉式升降机构,置于车体方框的两侧、四角,形成二或四个、两组升降着力点,并构成门廊结构的两侧支撑;升降旋转载车台[5]在升降机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旗
申请(专利权)人:张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