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8902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8:09
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学肿瘤动物模型—基于类器官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以“类器官”技术即‑利用微载体为基底材料,复合人胃癌细胞SGC‑7901/MKN‑45移植于C57BL/6小鼠皮下成功构建了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胃癌小鼠移植肿瘤模型。采用该法构建的肿瘤模型成瘤性好,成瘤率高达75%,移植瘤HE染色和免疫组化均符合人胃癌特点。与已有的免疫缺陷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更好的研究和进一步阐明肿瘤在免疫功能正常机体中发生、发展机制,同时也为抗癌药的研发提供了较以往更有价值的新的动物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肿瘤模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学肿瘤动物模型—基于“类器官”技术,利用微载体(NMC1)构建人胃癌正常免疫小鼠移植瘤模型,及建立该模型的方法,以及它们在肿瘤研究、临床实验、药敏检测和其他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亦不尽人意。现有的肿瘤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种,一是体外模型,即建立二维和三维肿瘤模型;二是建立动物模型,主要是人肿瘤荷瘤裸鼠模型。就动物模型而言,传统建模方式是将人肿瘤细胞直接注入裸鼠皮下,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细胞的流失,而且由于无基质的支持,细胞间的连接不紧密,因此在裸鼠中成瘤率都不高,更不用说存在免疫排斥的正常小鼠体内。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忽视了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重要环节,难以提供与人体内肿瘤相仿的微环境。这对于重现人体肿瘤细胞局部黏附、侵袭以及远处转移有很大的影响。新进研究成果类器官(organoids)被评为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最有潜力的“年度技术”,“类器官”技术是一种微型的三维细胞培养模型,源自患者原发性肿瘤,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人胃癌肿瘤细胞的获取:取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复苏后,加入含有10%的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液,在温度为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换液,继续培养,传代3‑4次;2)以类器官方法建立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将微载体在体积百分含量为75%的酒精中浸泡48h后,用1×PBS缓冲液清洗5遍,于DMEM培养基中孵育24~48h;取步骤1)传代后指数生长期的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若台盼蓝计数活细胞数>95%,则调整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人胃癌肿瘤细胞的获取:取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复苏后,加入含有10%的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液,在温度为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换液,继续培养,传代3-4次;2)以类器官方法建立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将微载体在体积百分含量为75%的酒精中浸泡48h后,用1×PBS缓冲液清洗5遍,于DMEM培养基中孵育24~48h;取步骤1)传代后指数生长期的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若台盼蓝计数活细胞数>95%,则调整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浓度至2×107/mL;将调整后的人胃癌肿瘤细胞SGC-7901/MKN-45悬液与孵育好的微载体混合,得细胞-微载体复合体;将其在温度为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48h;3)小鼠胃癌移植瘤的构建:用1×PBS缓冲液清洗步骤2)孵育好的细胞-微载体复合体清洗4遍,再用1×PBS缓冲液重悬细胞并调整细胞浓度至2×107/mL,调整微载体浓度至200ug~350ug/mL,得细胞-微载体混悬液,并置于冰上备用;将细胞-微载体混悬液注射于6-8周的C57BL/6小鼠皮下,体内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丰毕研贞潘红娜王全全张凯谌通张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