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48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前驱动轴、后驱动轴和底盘控制系统;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分别平行设置在底盘本体上,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第一滑槽中,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还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后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第二滑槽中,底盘控制系统设置在底盘本体内,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前驱动轴沿着第一滑槽滑动,后驱动轴沿着第二滑槽滑动。该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固定,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易发生底盘拖底;底盘过高,稳定性减小,易发生侧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器智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更是被公认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一旦要移动,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环境的理解、路径规划、自主定位、避障及防碰撞等,不言而喻。一般而言,机器人主要包括底盘和躯干两部分组成,底盘主要起到稳固和运动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底盘拖底的问题,影响机器人地正常运动;底盘过高,虽然通过性变大,但是稳定性减小,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智能检测障碍物的大小,自动调节底盘的高度,从而顺利通过障碍物的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底盘拖底的问题,影响机器人地正常运动;底盘过高,虽然通过性变大,但是稳定性减小,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智能检测障碍物的大小,自动调节底盘的高度,从而顺利通过障碍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前驱动轴(31)、后驱动轴(32)和底盘控制系统;所述前驱动轴(31)和所述后驱动轴(32)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且所述前驱动轴(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41),所述后驱动轴(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42),所述底盘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81),所述前驱动轴(31)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81)中,所述底盘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还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82),所述后驱动轴(32)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82)中,所述底盘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前驱动轴(31)、后驱动轴(32)和底盘控制系统;所述前驱动轴(31)和所述后驱动轴(32)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且所述前驱动轴(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41),所述后驱动轴(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42),所述底盘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81),所述前驱动轴(31)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81)中,所述底盘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还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82),所述后驱动轴(32)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82)中,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内,且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前驱动轴(31)沿着所述第一滑槽(81)滑动,所述后驱动轴(32)沿着所述第二滑槽(82)滑动;所述底盘本体(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前驱动轴(31)相平行的辊轴(9),且所述辊轴(9)能够自由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9)设置多根,且多根所述辊轴(9)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的下表面,该间隔距离为5-2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辊轴(9)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等速驱动多根所述辊轴(9)自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升降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控制系统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涛何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