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37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板、电极层、显示介质层、遮蔽层和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至少一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通过对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控制带电量子点粒子的移动,进而控制颜色的转换,达到彩色显示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显示面板的装置方法、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pane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ubstrate, an electrode layer, a display medium layer, a shielding layer and a second substrate from bottom to top; a display medium laye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icro-cup structures separated by a retaining wall, a retaining wall, a first substrate and a second substrate, and a display medium filled in the micro-cup structure; a display medium is liquid, and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negative charged first quantities. Subpoint particles and multiple positively charged second quantum dot particles; in each pixel unit, the electrode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pixel electrode located in the shielding area, and each pixel electrode can be applied with different voltages independently; the display panel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trols the movement of charged quantum dot particles by applying different voltages to the pixel electrode, thereby controlling the color conversion to achieve color displa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device method of the display panel,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display panel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背景目前的量子点显示技术可分为两大领域,一类为光致发光技术,另一类为电致发光技术。电致发光结构类似OLED结构,仅是在发光层的材料由有机发光材料置换成量子点材料,发光原理也相同,都是利用电子电洞结合放出的能量激发放光。光致发光技术可再细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用于背光模组,已有市售量产的QLEDTV便是采用液晶显示器(LCD)搭配量子点薄膜(QDfilm)制作出高色域的量子点电视;另一种则是三星提出的量子点彩膜(QD-CF)结构,但有部分技术问题待解决,如:因量子点粒子会破坏光的偏振而需采用较为困难的内嵌式偏光片(in-cellpolarizer)技术,市面上尚未有任何产品量产。且无论是光致发光或是电致发光技术,皆是将量子点材料形成固态薄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至少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量子点粒子散布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中,并在电场控制下进行驱动显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显示面板的装置方法、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遮蔽层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在各像素单元内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遮蔽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为遮蔽投影,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遮蔽投影内的部分为遮蔽区;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优选地,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优选地,在平行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截面内,单个微杯结构的截面中两点之间最长距离为30微米至70微米,单个微杯结构的遮蔽区超出挡墙上边缘的最大宽度为5微米至15微米。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电极层,电极层内设有多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被独立地施加不同电压;第二步:在电极层上形成挡墙,挡墙围拢与下方的第一基板共同构成多个微杯结构,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像素电极;第三步:在微杯结构内注入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第三步:在第二基板上由黑色树脂形成遮蔽层;第四步: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位组立,使遮蔽层位于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并使各像素单元内的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和位于第一基板下方的背光源。优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元件,每个背光元件对应一个像素单元且可以独立控制是否发光。优选地,背光元件可发射出蓝色背光,所述第一量子点粒子吸收蓝色背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红光,所述第二量子点粒子吸收蓝色背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绿光。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包括步骤:当像素单元需显示黑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不发光;当像素单元需显示白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为白画面能量,控制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处于未施加电压状态;当像素单元需显示红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小于白画面能量,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负电压,使全部第二量子点粒子移动至遮蔽区内;当像素单元需显示绿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小于白画面能量,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正电压,使全部第一量子点粒子移动至遮蔽区内;当像素单元需显示蓝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小于白画面能量,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施加正电压,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二像素电极施加负电压,使全部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全部第二量子点粒子移动至遮蔽区内。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包括步骤:当像素单元需显示绿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为绿画面能量,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第一正电压,使全部第一量子点粒子移动至遮蔽区内;当像素单元需显示黄绿色画面时,控制对应该像素单元的背光元件发出蓝色背光,蓝色背光的能量大于所述绿画面能量,向该像素单元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第二正电压,第二正电压小于所述第一正电压,使部分第一量子点粒子移动至遮蔽区内。本专利技术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效果:1、通过对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控制带电量子点粒子的移动,进而控制颜色的转换,达到彩色显示目的;2、对于像素电极上所施加的电压进行精密调控,使电压小于完全吸引带相反电荷粒子的临界电压,利用遮蔽区外红、绿量子点数量的混合比例搭配不同蓝色背光能量,达成单一像素即可显示多种色彩的效果,并提高对于影像表现的细腻度。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中一种微杯结构的平行于基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中另一种微杯结构的平行于基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在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在工作状态二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在工作状态三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在工作状态四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在工作状态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5、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遮蔽层04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031、挡墙031和第一基板01及第二基板05共同分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遮蔽层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在各像素单元内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遮蔽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为遮蔽投影,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遮蔽投影内的部分为遮蔽区;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遮蔽层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在各像素单元内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遮蔽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为遮蔽投影,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遮蔽投影内的部分为遮蔽区;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截面内,单个微杯结构的截面中两点之间最长距离为30微米至70微米,单个微杯结构的遮蔽区超出挡墙上边缘的最大宽度为5微米至15微米。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电极层,电极层内设有多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被独立地施加不同电压;第二步:在电极层上形成挡墙,挡墙围拢与下方的第一基板共同构成多个微杯结构,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像素电极;第三步:在微杯结构内注入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第三步:在第二基板上由黑色树脂形成遮蔽层;第四步: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位组立,使遮蔽层位于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并使各像素单元内的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威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