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55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机油瓶和取油管,抽气筒端部安装有密封盖板,贯穿密封盖板设有取油孔和测油孔,取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取油弯管,测油孔上固定安装有测油弯管,密封盖板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选孔盖板与密封盖板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与机油瓶连通的抽气筒的筒壁上设有泄压装置;利用抽气筒降低机油瓶的压力,使机油自动进入至机油瓶内,取油完毕,操作泄压装置,使积留在取油管内的油自动回流,避免机油随意滴落;检测时,转动选孔盖板使取油管与测油弯管连通,操作抽气筒,增加机油瓶内的压力,使机油从取油管端部流出,以便于检测,机油不与外接接触,有助于保证机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维护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磨损,为了避免发动机磨损严重不及时发现而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需要定期更换机油和对机油取样检测,发动机磨损程度可通过对机油进行取样检测可获得。传统的机油取样方法是通过输液软管与注射器配合,将输液软管通过油尺管插入至发动机的油底壳,利用注射器从油底壳内抽取机油样品,这种操作方式,由于输液软管较为柔软,从油尺管内取出时内部没有回流完全的机油会随意滴漏,因此使用很不卫生。本公司技术人员更具上述缺陷设计了如附图4所示的取样工装,虽然解决了机油随意滴漏的缺陷,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油瓶2的瓶口朝下,吸入的机油会进入至筒体1内,不利于机油收集。再者油样抽取完成时,由于取样工装无法与外界进行换气操作,油瓶与抽气筒分离时机油会存在外漏的风险,使机油抽取质量存在偏差,导致最终计算机油消耗率时不精确及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油底壳中的机油存在沉淀和油沫,利用该装置进行取样时,需要灵活掌握取机油管3插入至油底壳内的深度,否则会吸入含有沉淀或油沫的机油,使机油分析不准确。因此本公司技术人员针对上述缺陷对取样工装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以消除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机油外溢且有助于提高油样检测结果精确度的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瓶,所述抽气筒的端部设有取油管,所述抽气筒安装所述取油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贯穿所述密封盖板设有取油孔和测油孔,所述取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取油弯管,所述测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测油弯管,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延伸至所述机油瓶的瓶底,所述机油瓶内所述取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上方,所述密封盖板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所述选孔盖板与所述密封盖板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贯穿所述选孔盖板设有油管安装孔,所述取油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油管安装孔内,与所述机油瓶连通的所述抽气筒的筒壁上设有泄压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油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固定设有过滤网,所述取油弯管的出油端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泄压装置为贯穿安装在所述抽气筒侧壁上的泄压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取油管包括至少两段直管段,两所述直管段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竹节管,外侧所述直管段的插入端设有导向斜面,内侧所述直管段的安装端设有外连接螺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管安装孔内固定套装有安装管套,所述安装管套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连接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连接螺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板与所述选孔盖板为同轴心设置的圆板,所述密封盖板与所述选孔盖板之间安装有转轴。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定位装置包括在所述密封盖板表面同心设置的限位弧槽,所述选孔盖板表面设有突出并延伸至所述限位弧槽内的限位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瓶,所述抽气筒的端部设有取油管,所述抽气筒安装所述取油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贯穿所述密封盖板设有取油孔和测油孔,所述取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取油弯管,所述测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测油弯管,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延伸至所述机油瓶的瓶底,所述机油瓶内所述取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上方,所述密封盖板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所述选孔盖板与所述密封盖板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贯穿所述选孔盖板设有油管安装孔,所述取油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油管安装孔内,与所述机油瓶连通的所述抽气筒的筒壁上设有泄压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抽气筒降低机油瓶的压力,使机油通过取油管和取油弯管自动进入至机油瓶内,取油完毕,操作泄压装置,使积留在取油管内的油自动回流,避免将取油管从油底壳内抽出时内部的机油随意滴落;检测时,转动选孔盖板使取油管与测油弯管连通,操作抽气筒,增加机油瓶内的压力,使机油从取油管端部流出,以便于检测,操作简单卫生,且取样过程中机油不与外接接触,有助于保证机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密封盖板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抽气筒;2-机油瓶;21-瓶体;22-过滤网;3-取油管;31-直管段;32-金属竹节管;33-导向斜面;4-密封盖板;5-取油孔;6-测油孔;7-取油弯管;8-测油弯管;9-选孔盖板;10-转轴;11-限位弧槽;12-限位柱;13-安装管套;14-泄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1,所述抽气筒1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瓶2,所述抽气筒1的端部设有取油管3,所述抽气筒1安装所述取油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4,贯穿所述密封盖板4设有取油孔5和测油孔6,所述取油孔5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2内的取油弯管7,所述测油孔6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2内的测油弯管8,所述测油弯管8的端口延伸至所述机油瓶2的瓶底,所述机油瓶2内所述取油弯管7的端口位于所述测油弯管8的端口上方,各弯管与相应的孔之间设有密封圈。在取油样时,使所述取油孔5连通所述取油管3和所述取油弯管7,并将所述取油管3通过发动机上的油尺管插入至发动机的油底壳内,向外拉动所述抽气筒1的手柄,使所述机油瓶2内形成负压,油底壳内的机油便自动通过所述取油管3和所述取油弯管7进入至所述机油瓶2内,此时所述测油弯管8的端口被所述密封盖板4封堵,防止漏气泄压;在检测时,使所述测油孔6连通所述测油弯管8与所述取油管3,向内推动所述抽气筒1的手柄,增加所述机油瓶2的压力,将机油通过所述测油弯管8与所述取油管3输出至检测设备上,此时所述取油弯管7的端口被所述密封盖板4封堵,防止漏气泄压,在整个取油过程中,机油完全不与外接接触,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盖板4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9,所述选孔盖板9与所述密封盖板4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贯穿所述选孔盖板9设有油管安装孔,所述取油管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油管安装孔内。具体地,所述密封盖板4与所述选孔盖板9为同轴心设置的圆板,所述密封盖板4与所述选孔盖板9之间安装有转轴10,所述密封盖板4为固定安装,所述选孔盖板9通过所述转轴10转动安装在所述密封盖板4上,所述取油孔5与所述测油孔6的端面与所述密封盖板4表面齐平,为了保证密封性,可以在两孔的端口处设置密封圈等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瓶,所述抽气筒的端部设有取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筒安装所述取油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贯穿所述密封盖板设有取油孔和测油孔,所述取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取油弯管,所述测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测油弯管,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延伸至所述机油瓶的瓶底,所述机油瓶内所述取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上方,所述密封盖板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所述选孔盖板与所述密封盖板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贯穿所述选孔盖板设有油管安装孔,所述取油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油管安装孔内,与所述机油瓶连通的所述抽气筒的筒壁上设有泄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瓶,所述抽气筒的端部设有取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筒安装所述取油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贯穿所述密封盖板设有取油孔和测油孔,所述取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取油弯管,所述测油孔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机油瓶内的测油弯管,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延伸至所述机油瓶的瓶底,所述机油瓶内所述取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上方,所述密封盖板外表面转动安装有选孔盖板,所述选孔盖板与所述密封盖板之间设有转动定位装置,贯穿所述选孔盖板设有油管安装孔,所述取油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油管安装孔内,与所述机油瓶连通的所述抽气筒的筒壁上设有泄压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发动机机油取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固定设有过滤网,所述取油弯管的出油端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测油弯管的端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锡庆马银磊李哲孙万超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