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中专利>正文

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50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体车库,属于泊车设施。包括一框架,该框架上隔设有泊车巢;一移动架,配置在框架上;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的巢沿上;一固定在移动架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相配合;一轿厢,与移动架滑配;一与轿厢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沿移动架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泊车容量大、整体结构简洁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属于泊车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尤其是轿车的社会保有量骤增,然而由于可停车的场所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从而给车主造成诸多麻烦。鉴于泊车难的问题与日俱显,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地下车库,但是地下车库大都表现为平面泊车,对于车辆的容纳率十分有限。申请人进行了检索,检取的技术信息如中国专利CN1240921C公开的多层立体车库,该专利虽然能提高取车速度,但由于其需要有多套升降机构,因此结构十分复杂,而且升降机构愈多,故障概率会相应增大。CN2583270Y披露了新型立体车库,由门式大车、固定轿厢、活动轿厢、齿条等构成,门式大车在固定轿厢的侧面轨道上安装并水平行驶,活动轿厢安装在门式大车内,活动轿厢安装有驱动电机且该驱动电机驱动固装在活动轿厢两侧并可啮合门式大车两侧立柱里侧镶有齿条的齿轮以实现活动轿厢在门式大车内上、下运动(说明书第1页)。该机构需要有多个门式大车,例如当立体式车库为十列,那么需由五个门或大车,每个门式大车担当左、右二列泊位,因此同样存在前一专利之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造价低廉、泊车容量大而藉以节约占地面积的立体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1),该框架(1)上隔设有泊车巢(42);一移动架(6),配置在框架(1)上;一齿条(2),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42)的巢沿(46)上;一固定在移动架(6)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6)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2)相配合;一轿厢(47),与移动架(6)滑配;一与轿厢(47)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47)沿移动架(6)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6)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1),该框架(1)上隔设有泊车巢(42);一移动架(6),配置在框架(1)上;一齿条(2),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42)的巢沿(46)上;一固定在移动架(6)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6)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2)相配合;一轿厢(47),与移动架(6)滑配;一与轿厢(47)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47)沿移动架(6)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6)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泊车巢(42)有多列且每列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上部的框架罩檐(48)的内侧固定有一导梁(11),导梁(11)与框架罩檐(48)的壁体之间构成有滚轮槽(15),所述的移动架(6)包括一对立柱(49)和分别连结在一对立柱(49)之间的上梁(16)和底梁(37),一对立柱(49)的上部与导梁(11)相滑配,并且在一对立柱(49)的上部之一侧分别枢设有第一滚轮(13),第一滚轮(13)与所述的滚轮槽(15)相配合,一对立柱(49)的底部分别枢置有第二滚轮(39),第二滚轮(39)与立柱导轨(44)相滑配,而立柱导轨(44)延设于框架(1)的底部和固定在地坪(43)两者任择其一上;所述的轿厢(47)滑配在一对立柱(4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立柱(49)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2)固定在居于隔设于框架(1)中间部位的泊车巢(42)的巢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架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1)、减速机(4)、小齿轮(3),电机(41)与减速机(4)相配接,减速机(4)固定在所述移动架(6)的近中部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中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