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97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设计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他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殊头端结合和单片式主梁整体结合后,实现管式主梁的连接方式,提高单片式主梁的承重力和应力分散力度,包括可调式稳定杆、页式稳定杆支架,可调式稳定杆的头尾两端设置套环,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包括侧梁连接页和杆连接撑页,整体呈L形状弯折或弧形弯折,底部横向设置侧梁连接页,侧梁连接页的尾端朝上弯折设置出杆连接撑页,杆连接撑页设置一只稳定杆套插孔,可调式稳定杆插入稳定杆套插孔内,并利用套环固定,使页式稳定杆支架设置在可调式稳定杆头尾两端镜像对称各设置1只。

A Low Stress Transfer Stable Ba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low stress transfer stabilizing rod structure. He can use his own special head-end combination and monolithic main girder integration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mode of tubular main girder, improv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and stress dispersion of monolithic main girder, including adjustable stabilizer rod, page stabilizer rod bracket, adjustable stabilizer rod head and tail end set sleeve ring, the page stabilizer rod bracket includes side beam connection page and pole connection support page, the whole is L. Shape bending or arc bending, lateral beam connection page is set at the bottom, the end of side beam connection page is bended upward to set up pole connection support page, pole connection support page is set up with a stabilizing pole sleeve socket, adjustable stabilizing pole is inserted into the stabilizing pole sleeve socket, and the sleeve ring is used to fix the page type stabilizing pole support, so that the mirror image at both ends of the adjustable stabilizing pole head and tail is set symmetr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设计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
技术介绍
后桥稳定杆是配合主梁一起使用的,他是管形的主梁增强引力吸收和调整的主要结构,他一般是直接横贯整个主梁和侧梁的设置如专利公开号码为CN203818976U的一种汽车后桥稳定杆机构,包括稳定杆与后桥纵臂,后桥纵臂上设有与稳定杆匹配的定位孔,稳定杆横穿定位孔定位在后桥纵臂上,所述的稳定杆两端各套设有一套环,套环与稳定杆过盈配合;所述的套环与后桥纵臂采用相同材料制成,且两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稳定杆与后桥纵臂之间因含碳量差异较大容易引起焊接缺陷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避免因含碳量差异而引起焊接缺陷的汽车后桥稳定杆机构;单片梁单片涨梁,由1片钢板进行弯折进行涨型的汽车主梁,底部敞口,作为技术对比是全封闭的管形梁,管形梁一般方形接近椭圆形或梯形或六菱形,承重力非常弱,所以必须架设后桥稳定杆增强稳定度,并提供足够的弹性获得舒服度,现有技术的后桥稳定杆一般直接横向从1侧的侧梁直接悬置在另1侧这种结构,应力传递和分散得能力基本没有,无法将底部的应力传递到顶部的单片结构的主梁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他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殊头端结合和单片式主梁整体结合后,实现管式主梁的连接方式,提高单片式主梁的承重力和应力分散力度,承受应力非常大,拥有可以适应不同要求和便于改造的稳定杆。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包括可调式稳定杆、页式稳定杆支架,可调式稳定杆的头尾两端设置套环,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包括侧梁连接页和杆连接撑页,整体呈L形状弯折或弧形弯折,底部横向设置侧梁连接页,侧梁连接页的尾端朝上弯折设置出杆连接撑页,杆连接撑页设置一只稳定杆套插孔,可调式稳定杆插入稳定杆套插孔内,并利用套环固定,使页式稳定杆支架设置在可调式稳定杆头尾两端镜像对称各设置1只。作为优选所述可调式稳定杆为管形或实心,管形的可调式稳定杆头尾设置膨胀管,实心的可调式稳定杆头尾设置膨胀头。膨胀管和膨胀头用于套入页式稳定杆支架后防止后滑和移位,加强连接关系。作为优选所述侧梁连接页的最前端设置为多个S形状的分力片,且由由上至下向前阶梯状挨个延伸设置。分力片能逐渐向前增加抓取或贴合度,特别适合弯曲形状的侧梁。作为优选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弧形弯折100~130度。作为优选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的侧梁连接页平直180度或向下倾斜5~25度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杆连接撑页沿稳定杆套插孔上下设置前凸的凸形页部,凸形页部为梯形或锥形,凸形页部下方为和杆连接撑页连接的折页部,折页部在侧梁连接页和杆连接撑页都有设置互为镜像,杆连接撑页上也设置有下凸形页部。这种结构能使得力度得到最大化的分散,上部的凸形页部能分散可调式稳定杆插入后的支撑力,增加最大承重力度,延长寿命,以及紧和度。作为优选所述下凸形页部中央最凸起位置上设置张力孔,且外沿边设置缺力口。张力孔主要是在焊接在侧梁的时候如果不加螺栓连接的话,可以进行分散,加螺栓可以将力导入侧梁进行传递。作为优选所述杆连接撑页在稳定杆套插孔位置上凸出绕合设置稳定杆套合短管,套环贴合稳定杆套合短管设置。稳定杆套合短管的设置能使得和可调式稳定杆形成相互套合的结构,增加承重度和应力传递范围。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完全改造了传统的稳定杆,传统的稳定杆只有膨胀头并且,使其头端完全的形成了管形主梁的结构,形成拥有管形主梁的咬合或扣合连接的高强度连接优点,但是又设置出了连接在头接式后桥稳定杆组的可调式稳定杆,稳定杆不会如现有技术直接是连接到侧梁上的这种硬式结构而是设置在主梁悬挂折片上的,这种结构拥有更高的弹性,也拥有更高的应力传递性能;自由度高自由度,侧梁加强轮毂后传递的应力会集中传递到侧梁的中央位置,有工字形状结构来集中承担,而不是现有技术的要测量尾端或侧梁来负担,使得管形的侧梁需要更大的强度,比如只能设置成弧形,或必须有1个板件进行弯折,而不能够拼接焊接,比拼接焊接需要更多的制作工序和加工限制;扭梁各连接点应力有惯性释放功能,也就是主力和侧梁的主梁内侧弧角处的受力和应力传递结构,本结构传递非常迅速和连续,并且不具有现有技术那种断层性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整体结构后视图。图3为前端立体图。图4为安装入汽车副车架实施结构图。图5为安装入单片梁结构图。图6安装入单片梁剖面结构图。图7安装本技术后的单片梁结构图。图8安装本技术后的单片梁夹合侧梁实施结构图。图中:可调式稳定杆1、页式稳定杆支架2、套环3、侧梁连接页4、杆连接撑页5、稳定杆套插孔6、分力片7、凸形页部8、折页部9、下凸形页部10、张力孔11、缺力口12、稳定杆套合短管13、膨胀管14、膨胀头15、直梁部16、开口涨梁部17、开口腔18、侧页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作为优选具体的说明:本技术中的形状成型以及连接方法主要指拉伸、弯折、压铸、涨型、焊接、卡扣和螺丝、螺栓的螺丝连接,以及铰接件的铰接连接,在现有技术中是本
内的固定生产制造和工艺方法,在本技术中如没有直接阐述连接方法的结构部件,都可以采用上述连接方法的一种或多种,在现有本领域技术员已经知晓的情况下,实施例中不赘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词主要指说书附图中相匹配的方向;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包括可调式稳定杆1、页式稳定杆支架2,可调式稳定杆的头尾两端设置套环3,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包括侧梁连接页4和杆连接撑页5,整体呈L形状弯折或弧形弯折,底部横向设置侧梁连接页,侧梁连接页的尾端朝上弯折设置出杆连接撑页,杆连接撑页设置一只稳定杆套插孔6,可调式稳定杆插入稳定杆套插孔内,并利用套环固定,使页式稳定杆支架设置在可调式稳定杆头尾两端镜像对称各设置1只。实施方法和原理为:本技术是和汽车的主梁进行连接一起使用的,所述主梁为单片涨梁,关于单片涨梁在
技术介绍
中有叙述,在此之前我们要提到的是现有技术中稳定杆的连接都是直接从侧梁悬挂过来的,他完全不和主梁产生连接,分担的力也是由侧梁的承担后在中侧梁的中央位置传递到主梁上,他会产生过于单一的传递途径,应力传递力和承重力限度比较高,所以为了克服这种不实际和应用率低的结构,我们设计出了这种可以同时传递应力给主梁和侧梁的结构;在这里实施例中我们会采用膨胀管结构,也就是图5所示,然后将其设置到单片涨型主梁上,单片涨型主梁的结构如图6中的结构形状,整体剖面形状为梯形或弧形或两侧竖向笔直顶部圆弧的结构,底部开敞,形成开口的内腔结构,形成一种在头端一定距离上密封出一种向外敞开的空腔管型结构,实际就是普通的管形主梁添加了额外的密封片结构,并且形成一个单独的应力腔,在这个杆连接撑页中还设置连接结构使得可调式稳定杆不是直接和侧梁连接的而是和页式稳定杆支架连接,同时页式稳定杆支架有承前启后的功能;配合使用的且主梁是采用我们前面所述的单片涨梁,他一般包括中央位置的直梁部16,和设置在直梁两侧的开口涨梁部17,主梁的开口腔18内设置本技术,本技术和这种主梁结合后,会内藏在主梁的开口腔中的,并且在头端又形成管形梁的结构,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可调式稳定杆、页式稳定杆支架,可调式稳定杆的头尾两端设置套环,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包括侧梁连接页和杆连接撑页,整体呈L形状弯折或弧形弯折,底部横向设置侧梁连接页,侧梁连接页的尾端朝上弯折设置出杆连接撑页,杆连接撑页设置一只稳定杆套插孔,可调式稳定杆插入稳定杆套插孔内,并利用套环固定,使页式稳定杆支架设置在可调式稳定杆头尾两端镜像对称各设置1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可调式稳定杆、页式稳定杆支架,可调式稳定杆的头尾两端设置套环,所述页式稳定杆支架包括侧梁连接页和杆连接撑页,整体呈L形状弯折或弧形弯折,底部横向设置侧梁连接页,侧梁连接页的尾端朝上弯折设置出杆连接撑页,杆连接撑页设置一只稳定杆套插孔,可调式稳定杆插入稳定杆套插孔内,并利用套环固定,使页式稳定杆支架设置在可调式稳定杆头尾两端镜像对称各设置1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可调式稳定杆为管形或实心,管形的可调式稳定杆头尾设置膨胀管,实心的可调式稳定杆头尾设置膨胀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应力传递稳定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梁连接页的最前端设置为多个S形状的分力片,且由由上至下向前阶梯状挨个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应力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黎明杨天洪徐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拓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