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76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床、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所述冲床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与第三下模具,所述支撑架内壁顶部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第三下模具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与第三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与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底部分别和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与第三上模具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冲压准确快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

A Stamping Structure with Outer R Angle Acumina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mping structure with sharp R angle outside the product, which comprises a punch, a first upper die, a second upper die and a third upper die. The top of the pun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frame.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lower die, a second lower die and a third lower die. The top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located at the first lower die, the second lower die and the third lower die. The first top plate, the second top plate and the third top plat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symmetrically above the lower die. The first top plate, the second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third top plat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symmetrically with the first telescopic rod, the second telescopic rod and the third telescopic rod. The first telescopic rod, the second telescopic rod an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third telescopic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he first upper die, the second upper die and the top part of the third upper die. Fixe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and fast stamping, reduced production cost,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zed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
技术介绍
商用空调底板结构的实现,一般采取用挤压模具或锻压模具来加工完成。但这种方法加工耗时长,影响产品质量,产品不良率高,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包括底板、冲床、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所述冲床水平位于底板上方,所述冲床与底板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板,所述冲床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与第三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第三下模具内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所述支撑架内壁顶部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第三下模具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与第三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顶板底部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顶板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与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之间均竖直安装有两个等高螺栓,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与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底部分别和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与第三上模具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上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和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与第三上模具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与第三下模具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底部与冲床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与第三下模具底部均对称竖直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底部均开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等高螺栓的型号为MSB10-65。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五个,且五个支撑板均匀分布在底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第三下模具、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第三模具、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能让工件先在第一工位冲压,再到第二工位冲压,最后第三工位冲压,从而实现外R角挤压成尖角,各限位孔对其模具进行限位,防止下压过程中发生偏移,冲压准确快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冲压准确快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的原理图。图中:1底板、2冲床、3第一上模具、4第二上模具、5第三上模具、6支撑板、7支撑架、8第一下模具、9第二下模具、10第三下模具、11第一压板、12第二压板、13第三压板、14第一顶板、15第二顶板、16第三顶板、17第一限位板、18第二限位板、19第三限位板、20等高螺栓、21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第三伸缩杆、24第一限位孔、25第二限位孔、26第三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包括底板1、冲床2、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和第三上模具5,冲床2水平位于底板1上方,冲床2与底板1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板6,冲床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与第三下模具10,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内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与第三压板13,支撑架7内壁顶部于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与第三顶板16,第一顶板14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7,第二顶板15底部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18,第三顶板16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板19,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和第三限位板19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之间均竖直安装有两个等高螺栓20,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与第三伸缩杆23,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缩杆23底部分别和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与第三上模具5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和第三限位板19上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和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与第三上模具5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24、第二限位孔25与第三限位孔26。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与第三下模具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加固板底部与冲床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与第三下模具10底部均对称竖直贯穿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与第三压板13底部均开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限位槽,等高螺栓20的型号为MSB10-65,底板1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支撑板6为五个,且五个支撑板6均匀分布在底板1上。本技术中,工作人员首先接通电源气源,将工件放在第一工位冲压,让第一上模具3下压向第一下模具8,对其初步挤压,然后再放进第二工位冲压,让第二上模具4下压向第二下模具9,最后把工件放入第三工位,让第三上模具5下压向第三下模具10,完成多次冲压动作后,把产品送往模具外循环上述动作,从而实现外R角挤压成尖角,各限位孔对其模具进行限位,防止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和第三上模具5下压过程中发生偏移,冲压准确快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包括底板(1)、冲床(2)、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和第三上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2)水平位于底板(1)上方,所述冲床(2)与底板(1)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板(6),所述冲床(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与第三下模具(10),所述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内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与第三压板(13),所述支撑架(7)内壁顶部于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与第三顶板(16),所述第一顶板(14)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二顶板(15)底部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18),所述第三顶板(16)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板(19),所述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和第三限位板(19)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之间均竖直安装有两个等高螺栓(20),所述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与第三伸缩杆(23),所述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缩杆(23)底部分别和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与第三上模具(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和第三限位板(19)上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和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与第三上模具(5)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24)、第二限位孔(25)与第三限位孔(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外R角变尖角的冲压结构,包括底板(1)、冲床(2)、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4)和第三上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2)水平位于底板(1)上方,所述冲床(2)与底板(1)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板(6),所述冲床(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与第三下模具(10),所述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内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与第三压板(13),所述支撑架(7)内壁顶部于第一下模具(8)、第二下模具(9)和第三下模具(10)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与第三顶板(16),所述第一顶板(14)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二顶板(15)底部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18),所述第三顶板(16)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板(19),所述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和第三限位板(19)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之间均竖直安装有两个等高螺栓(20),所述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第三顶板(16)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与第三伸缩杆(23),所述第一伸缩杆(21)、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韶勇李子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立智能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