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60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端,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器本体的上端,且安装板位于开口的外侧,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的一端,U形开槽的一侧与导向板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U形开槽内插接有导向杆的一端,设置的弧形夹持板对插管形成夹持固定作用,设置的阻尼垫增加弧形夹持板对插管之间的摩擦力,将刚性接触变成柔性接触,保证了插管的使用安全,设置的U形开槽和盖板,使导向杆卡接在U形开槽与盖板之间,提高了弧形夹持板的稳定性。

A fixator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ixator, which comprises a fixator bod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xa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ator body fixedly connects the low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The number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s is two.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ator body, and the installation plates are locate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open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the U-shaped slot, one side of the U-shaped slot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guide plate. The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inserted in the U-shaped slot. The arc-shaped clamping plate is set to clamp and fix the intubation. The damping pad increases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arc-shaped clamping plate and the intubation. The rigid contact becomes flexible contact, which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use of the intubation. The cover plate enables the guide rod to be clamped between the U-shaped groove and the cover plate,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arc clamp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相关
,具体为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自气管插管术问世以来,成千上万名危重患者的生命被成功挽救.但长期以来,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一直是沿用将牙垫和气管抽管用胶布固定后再直接粘贴到患者两侧面颊,但长期的临床经验实践中发现,由于固定方法过于简陋,故有许多弊端,比如气管抽管固定后仍有很大活动度,这样一旦导管进入气管过深,很容易进入气管,形成一倒肺通气,而另一侧肺无功能,相反,一旦导管被外拉过多,又容易发生脱管,产生致命危险。现有技术中的管插管固定器一般都是采用螺纹式结构,实现对插管夹紧或者放松,相比于传统的黏贴机构更加稳定,但因为螺纹结构本身要不断转动才能实现螺杆的移动,在管道的固定和拆卸时因为需要转动螺纹,所以效率较低,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也较大,且螺纹式结构与插管之间为刚性接触,长时间的高强度夹紧导致插管发生形变,相反,如果连接强度不够,则插管的固定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端,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器本体的上端,且安装板位于开口的外侧,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的一端,U形开槽的一侧与导向板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开槽内插接有导向杆的一端,导向杆的一端贯穿导向板一侧的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板的另一侧,所述导向板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U形开槽的上端与盖板的下端贴合连接,盖板的一侧中部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第二通槽的外侧,所述U形开槽的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内插接有限位插杆的一端,且凹孔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插杆的一端连接,限位插杆的另一端延伸至U形开槽的上端,所述U形开槽的两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连接L形限位卡块的一端,且L形限位卡块的另一端和盖板均对应L形限位卡块设有插孔。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U形开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夹持板的一端,所述弧形夹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夹持板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阻尼垫,且两个弧形夹持板位于开口的上方。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限位插杆之间对称设置,所述盖板和L形限位卡块上的插孔数量均为四个。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远离盖板一端的外侧均固定连接卡杆的一端,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L形承力杆一端的卡腔内,且卡杆的另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卡腔的底部连接,所述L形承力杆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设置的弧形夹持板对插管形成夹持固定作用,设置的阻尼垫增加弧形夹持板对插管之间的摩擦力,将刚性接触变成柔性接触,保证了插管的使用安全;2.设置的U形开槽和盖板,使导向杆卡接在U形开槽与盖板之间,对导向杆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弧形夹持板的上下位置固定,提高了弧形夹持板的稳定性;3.设置的L形承力杆和固定柱,使得导向杆的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使得弧形夹持板对插管形成夹紧的作用,在不损坏插管的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了弧形夹持板的连接强度,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导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限位插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器本体1、开口2、弧形夹持板3、导向杆4、U形开槽5、导向板6、限位插杆7、盖板8、连接板9、插孔10、L形承力杆11、L形限位卡块12、固定柱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1,固定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2,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且安装板位于开口2的外侧,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5的一端,U形开槽5的一侧与导向板6的一侧贴合连接,导向板6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5内插接有导向杆4的一端;导向杆4远离U形开槽5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夹持板3的一端,弧形夹持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夹持板3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阻尼垫,且两个弧形夹持板3位于开口2的上方,设置的弧形夹持板3对插管形成夹持固定作用,设置的阻尼垫增加弧形夹持板3对插管之间的摩擦力,将刚性接触变成柔性接触,保证了插管的使用安全;导向杆4的一端贯穿导向板6一侧的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板6的另一侧,导向板6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通槽,第一通槽与导向杆4的截面大小相同,第二通槽与连接板9的截面大小相同,且第二通槽位于第一通槽的上方,二者不连通,U形开槽5的上端与盖板8的下端贴合连接,盖板8的一侧中部与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9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第二通槽的外侧,U形开槽5的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内插接有限位插杆7的一端,且凹孔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插杆7的一端连接,限位插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U形开槽5的上端;限位插杆7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限位插杆7之间对称设置,盖板8和L形限位卡块12上的插孔10数量均为四个,U形开槽5的两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连接L形限位卡块12的一端,且L形限位卡块12的另一端和盖板8均对应L形限位卡块12设有插孔10;设置的U形开槽5和盖板8,使导向杆4卡接在U形开槽5与盖板8之间,对导向杆4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弧形夹持板3的上下位置固定,提高了弧形夹持板3的稳定性;连接板9远离盖板8一端的外侧均固定连接卡杆的一端,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L形承力杆11一端的卡腔内,且卡杆的另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卡腔的底部连接,L形承力杆1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柱13(导向杆4的一端两侧均对应固定柱13设有固定槽;设置的L形承力杆11和固定柱13,使得导向杆4的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使得弧形夹持板3对插管形成夹紧的作用,在不损坏插管的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了弧形夹持板3的连接强度。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插管放入开口2中,向内侧移动弧形夹持板3,弧形夹持板3对插管形成柔性夹紧作用,弧形夹持板3向外侧移动,此时,向下移动连接板9,带动盖板8向下移动,使得限位插杆7贯穿盖板8上的插孔10并延伸至盖板8的上端,此时,按压限位插杆7,在阻尼转轴的作用下L形限位卡块12向上翻动,松开限位插杆7,使得限位插杆7贯穿L形限位卡块12上的插孔10,L形限位卡块12卡接在盖板8的上端,使得盖板8的位置固定,使得弧形夹持板3的上下位置固定,提高了弧形夹持板3的稳定性,再向外拉动L形承力杆11,将导向杆4的一端贯穿导向板6一侧的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板6的另一侧,再松开L形承力杆11,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固定柱13插入固定槽内,使得导向杆4的位置固定。尽管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1),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2),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端,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且安装板位于开口(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5)的一端,U形开槽(5)的一侧与导向板(6)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导向板(6)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开槽(5)内插接有导向杆(4)的一端,导向杆(4)的一端贯穿导向板(6)一侧的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板(6)的另一侧,所述导向板(6)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U形开槽(5)的上端与盖板(8)的下端贴合连接,盖板(8)的一侧中部与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9)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第二通槽的外侧,所述U形开槽(5)的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内插接有限位插杆(7)的一端,且凹孔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插杆(7)的一端连接,限位插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U形开槽(5)的上端,所述U形开槽(5)的两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连接L形限位卡块(12)的一端,且L形限位卡块(12)的另一端和盖板(8)均对应L形限位卡块(12)设有插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1),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2),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端,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器本体(1)的上端,且安装板位于开口(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U形开槽(5)的一端,U形开槽(5)的一侧与导向板(6)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导向板(6)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开槽(5)内插接有导向杆(4)的一端,导向杆(4)的一端贯穿导向板(6)一侧的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板(6)的另一侧,所述导向板(6)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U形开槽(5)的上端与盖板(8)的下端贴合连接,盖板(8)的一侧中部与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9)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第二通槽的外侧,所述U形开槽(5)的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内插接有限位插杆(7)的一端,且凹孔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插杆(7)的一端连接,限位插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U形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