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出现一种利用“借道待行左转法”的逆向可变车道技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处打开一个出口,使得左转车辆可以利用旁边出口道无车的时候借道左转或提前掉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交叉口通行能力,逆向可变车道技术使得交通组织技术在精细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中国专利(CN104064036A)公开了一种借逆向可变车道信号控制方法,其采用传统的韦伯斯特公式计算交叉口主、预信号的配时方案;中国专利(CN105185131A)公开了一种逆向可变车道信号控制系统,其系统只是采用了传统的信号灯设备组成系统进行信号控制;中国专利(CN107170257A)公开了一种逆向可变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利用地磁、微波技术,通过检测车辆的到达来控制信号灯的时长。这些专利在当时无疑解决了逆向可变车道这一新兴的交通组织形式缺乏科学配时方法和系统的问题,但是在智能交通日益普及的今天,上述专利所述的传统固定周期配时法已经无法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其中,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D2的最小值D2min计算方法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其中,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D2的最小值D2min计算方法如下:式中,B为车辆宽度(m),w1为左转进口道宽度,w2为中央分隔带宽度,w3为出口道(逆向可变车道)的宽度(m),rc1为强制停车后的临界转弯半径,rc2为不停车转弯的临界转弯半径;2)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其中,逆向可变车道设计长度的最小值D1min比导向车道长度短10m,逆向可变车道设计长度D1的最大值D1max计算如下:3)自适应生成信号配时方案,根据相位的顺序变化包括以下步骤:3.1)开始第一相位,即开启东西向主信号直行相位;3.2)开始第二相位,即开启南北向主信号左转相位;3.3)开始第三相位,即开启南北向主信号直行相位;3.4)开始第四相位,即开启东西向主信号左转相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开始第一相位包括如下步骤:3.1.1)开启东西直行相位;3.1.2)判断是否到达预信号延迟最小开启时间td,若未到达则转步骤3.1.2),否则转步骤3.1.3);其中,预信号延迟最小开启时间td计算如下:式中,Ds为北向直行车道停车线到冲突点B的距离,Dl为冲突点B到点C的弧线距离,为车辆启动加速度,νl为左转车辆弯道行驶速度;3.1.3)通过检测器判断南北逆向可变车道上是否有车辆经过,若没有车辆经过则开启南北向预信号绿灯,转步骤3.1.4),否则转步骤3.1.3);3.1.4)判断东西直行绿灯时长是否已到设定最小值ts,若到达转步骤3.1.5),否则,转步骤3.1.4);3.1.5)判断东西直行绿灯是否到达主信号直行绿灯延长时间tex1,若是则关闭东西直行绿灯,转步骤3.2),否则,转步骤3.1.5);其中,主信号直行绿灯延长时间tex1计算方法如下:式中,D为左转进口道和直行车道的长度,n为直行车道数,lsi为第i条直行车道在直行最小绿灯时间过后的排队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开始第二相位包括如下步骤:3.2.1)开启南北左转相位;3.2.2)判断南北左转绿灯时长是否已到设定最小值tl,若到达则根据检测到的南北左转车道和逆向可变车道的排队长度,计算南北主信号左转绿灯延长时间tex2,转步骤3.2.3),否则,转步骤3.2.2);其中,主信号左转绿灯延长时间tex2计算方法如下:式中,D为左转进口道和直行车道的长度,l1为逆向可变车道在左转最小绿灯时间过后的排队长度;3.2.3)根据tex2判断预信号绿灯时长是否已到最小提前关闭时间ta,若到达则关闭南北预信号绿灯,转步骤3.2.4),否则,转步骤3.2.3);其中,最小提前关闭时间ta计算方法如下:式中,D1为逆向可变车道的长度;νl′为车辆在逆向可变车道的行驶速度;3.2.4)判断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