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泵
本技术属于水陆两用泵
,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泵。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泵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以及水位变化迅速的场合,在水中或离开水面同样可以工作。现有的水陆两栖泵在工作时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的冷却不均匀、不充分,易造成泵出故障。同时水陆两栖泵上并无液位控制,在泵中缺水时,容易烧毁定子部件、转子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泵,以解决现有水陆两栖泵工作时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冷却不充分,且在泵中缺水时易烧毁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陆两栖泵,包括泵座、设置于泵座上的泵壳、设置在泵壳内的电机组件以及与电机组件连接的叶轮;泵座具有与泵壳内部连通的空腔,并且泵座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道;泵壳的底部与泵座连接,泵壳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流道,泵壳的顶部设置有出水联接座,出水联接座与出水管道连接,泵壳的底部设置有蜗壳,并且蜗壳保持在泵座内,蜗壳内设置有叶轮;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接点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与设置在泵壳外的控制系统连接。泵壳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流道,该流道包围整个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带动叶轮转动,液体进入到泵壳内,流道中的液体与电机组件持续进行热交换,电机组件中的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冷却均匀充分,泵不易出故障。电接点压力表设置在出水管道上,检测出水管道中压力大小,缺水时自动停泵,避免损坏水陆两栖泵。优选地,电机组件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定子部件上的上导轴承座、下导轴承座和推力盘,转子部件上端设置于上导轴承座内,且下端设置于下导轴承座及推力盘内,转子部件中部位于定子部件内,转子部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座(1)、设置于所述泵座(1)上的泵壳(2)、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的电机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的叶轮(3);所述泵座(1)具有与所述泵壳(2)内部连通的空腔,并且所述泵座(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道(4);所述泵壳(2)的底部与所述泵座(1)连接,所述泵壳(2)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泵壳(2)的顶部设置有出水联接座(20),所述出水联接座(20)与出水管道(5)连接,所述泵壳(2)的底部设置有蜗壳(6),并且所述蜗壳(6)保持在所述泵座(1)内,所述蜗壳(6)内设置有所述叶轮(3);所述出水管道(5)上设置有电接点压力表(7),所述电接点压力表(7)与设置在所述泵壳(2)外的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座(1)、设置于所述泵座(1)上的泵壳(2)、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的电机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的叶轮(3);所述泵座(1)具有与所述泵壳(2)内部连通的空腔,并且所述泵座(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道(4);所述泵壳(2)的底部与所述泵座(1)连接,所述泵壳(2)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泵壳(2)的顶部设置有出水联接座(20),所述出水联接座(20)与出水管道(5)连接,所述泵壳(2)的底部设置有蜗壳(6),并且所述蜗壳(6)保持在所述泵座(1)内,所述蜗壳(6)内设置有所述叶轮(3);所述出水管道(5)上设置有电接点压力表(7),所述电接点压力表(7)与设置在所述泵壳(2)外的控制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外壳(8)、设置在所述外壳(8)内的定子部件(9)和转子部件(10)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定子部件(9)上的上导轴承座(11)、下导轴承座(12)和推力盘(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何智东,杨怀学,陈林,李聪,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新达泵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