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塞式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67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注塞式黄油泵的注塞管内侧、外侧都与油液接触的弊端,提供一种注塞式油泵,属于油泵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泵体、进油装置,进油装置包括由泵体控制的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注塞杆,注塞杆外侧套有内管,内管外侧套接有外管,内管上端、外管上端分别与泵体连接,内管将注塞杆与外管隔绝开,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进油套,所述泵体、内管、外管、进油套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作为出油通道,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嘴的内端连通;所述进油套上还设有出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塞杆主体部分都与油液保持分离,受到油液的阻力较小,所以实现相同抽油效率只需更小功率的泵体,有利于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塞式油泵
本技术属于油泵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注塞式油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黄油泵大多采用挤压出油的方式,液体状态的油自然流入黄油泵外管套底部的进油口后,外管套底部内侧设置的提料板再将油通过挤压的方式抽到外界,这种进油方式受到油的流动性影响,若是在低温状态油的流动性差的时候,油无法自然流入进油口,黄油泵上提料板就无法将油输送到上方,这样的黄油泵不能用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386664U,“一种注塞式黄油泵”,包括油室、动力部分和进油部分,油室上设有出油嘴,动力部分安装在油室上平面,进油部分安装在油室下平面,所述进油部分包括注塞管,注塞管外侧套有外管套,外管套下端设置有进油套,注塞管上端与动力部分连接,注塞管为底端开放顶端封闭的中空管形结构,注塞管内部设有单向阀A,注塞管的管壁上设有出油孔,所述注塞管下端套接在进油套内,进油套底端为封闭结构,进油套侧面开有与进油套内部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至进油套底端形成一进油腔。该黄油泵采用注塞式的抽油方式,抽油时油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压入进油套,油的流动性对该黄油泵的工作效率影响及其小,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塞式油泵,包括泵体(1)、与泵体固定连接的进油装置(2),所述泵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油嘴(3),所述进油装置包括由泵体控制的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注塞杆(4),其特征在于,注塞杆外侧套有内管(6),内管外侧套接有外管(7),内管上端、外管上端分别与泵体连接,内管将注塞杆与外管隔绝开,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进油套(8),所述泵体、内管、外管、进油套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作为出油通道(9),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嘴的内端连通;所述注塞杆下端套接在进油套内,进油套底端为封闭结构,进油套上开有与进油套内部连通的进油孔(10),进油孔至进油套底端形成一进油腔(11),进油腔内设有防止进油腔内的液体朝向进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塞式油泵,包括泵体(1)、与泵体固定连接的进油装置(2),所述泵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油嘴(3),所述进油装置包括由泵体控制的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注塞杆(4),其特征在于,注塞杆外侧套有内管(6),内管外侧套接有外管(7),内管上端、外管上端分别与泵体连接,内管将注塞杆与外管隔绝开,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进油套(8),所述泵体、内管、外管、进油套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作为出油通道(9),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嘴的内端连通;所述注塞杆下端套接在进油套内,进油套底端为封闭结构,进油套上开有与进油套内部连通的进油孔(10),进油孔至进油套底端形成一进油腔(11),进油腔内设有防止进油腔内的液体朝向进油孔流出的单向阀(12);所述进油套上还设有出油孔(13),出油孔一端与所述出油通道连通,出油孔另一端与所述进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塞式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驱动注塞杆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活塞杆(14),活塞杆套在内管内,活塞杆与注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泵体上还开有一个阶梯孔(15),所述阶梯孔包括一个较大孔与一个较小孔,较大孔朝向泵体外侧,所述内管上端与较小孔螺接,所述外管上端与较大孔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塞式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套朝向泵体的侧面开有安装孔(16),所述内管嵌入安装孔内,内管的外侧壁紧贴安装孔的孔壁,所述外管下端与进油套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英鹏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正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