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39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梁内模,包括由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而成的内模主体,且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由相互铰接的上模板和下模板组成,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竖向连接有立杆,其中,立杆包括拆卸式连接于上模板上的上立杆以及拆卸式连接于下模板上的下立杆;上立杆与下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铰接使得在外力作用下上立杆与下立杆绕第一连接件为支点旋转从而带动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撑开或者靠拢;上立杆与下立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撑开时将所述上立杆与所述下立杆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实现箱梁内模的安装和拆除,提高了安全性能,便于施工、节约人工、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梁内模
本技术涉及建筑现场施工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桥梁预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箱梁内模。
技术介绍
在桥梁施工中,箱梁的内模安装和拆除难度大,施工时费时、费料,常规做法有定型充水胎模、钢模拼装等方法。但定型充水胎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大、易上浮,不便于控制箱梁内壁的保护厚度。采用钢模拼装能满足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和质量的要求,但模板安装和拆除时比较困难,模板施工时间长,劳动量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梁内模,以解决现有箱梁内模安装与拆除困难、施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箱梁内模,包括由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而成的内模主体,且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由相互铰接的上模板和下模板组成,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竖向连接有立杆,其中,立杆包括拆卸式连接于上模板上的上立杆以及拆卸式连接于下模板上的下立杆;上立杆与下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铰接使得在外力作用下上立杆与下立杆绕第一连接件为支点旋转从而带动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撑开或者靠拢;上立杆与下立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撑开时将所述上立杆与所述下立杆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进一步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沿箱梁的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平行的多个立杆;多个立杆之间通过沿通长方向延伸的推拉板衔接,且推拉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立杆与下立杆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采用螺栓、插销或转轴;第二连接件采用固定螺栓、固定卡扣或固定销;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的上模板与第二模板的上模板之间、以及第一模板的下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下模板之间分别通过联锁装置连接。进一步地,联锁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两端分别衔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桥接板。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焊接固定于第一模板的上模板,第二连接板焊接固定于第二模板的上模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钢板,且桥接板夹设于两块钢板之间;桥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拆卸式连接至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呈L型的加强板,两块加强板分别具有朝内模内侧延伸的板部,两个板部相互远离设置,两块加强板之间通过活动铰接件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活动铰接件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板部上且相向延伸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之间通过插销活动铰接。进一步地,活动铰接件设置于内模的2/3高度位置处。进一步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为非对称设计,二者的拼接口位于内模立面沿水平向的2/3位置处。本技术将箱梁内模采用分为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两件拼装式结构,且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采用上下模板相互铰接构成,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铰接的上下立杆使得上下模板可随上下立杆旋转以撑开或者靠拢,从而方便实现箱梁内模的安装和拆除:当安装内模时,施加外力使得上下立杆绕第一连接件为支点相对旋转使得上下模板相对撑开到最大位置后,通过第二连接件将上立杆与下立杆固定连接,即可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由可变体系转换为固定体系,实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自身的稳定,提高了安全性能;在箱梁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只需松动第二连接件,上下立杆在外力或者自身重力作用下相对旋转使上下模板相对靠拢收缩,即可分别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整体取出。本技术的箱梁内模便于施工、节约人工、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又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且本技术的箱梁内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实用性很强。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箱梁内模的正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箱梁内模的正面视角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的箱梁内模的侧面视角的剖面图;图4是图1中的活动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联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模板;11、上模板;12、下模板;2、第二模板;3、立杆;31、上立杆;32、下立杆;33、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4、推拉板;5、联锁装置;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3、桥接板;6、加强板;60、板部;7、活动铰接件;71、第一铰接板;72、第二铰接板;73、插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至3,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梁内模,包括由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拼接而成的内模主体,且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分别由相互铰接的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组成,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之间竖向连接有立杆3,其中,立杆3包括拆卸式连接于上模板11上的上立杆31以及拆卸式连接于下模板12上的下立杆32;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3活动铰接使得在外力作用下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绕第一连接件33为支点旋转从而带动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相对撑开或者靠拢;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上模板11与所述下模板12相对撑开时将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4。本技术将箱梁内模采用分为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两件拼装式结构,且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均采用上模板11、下模板12相互铰接构成,通过第一连接件33活动铰接的上立杆31、下立杆32使得上模板11、下模板12可随上立杆31、下立杆32旋转以撑开或者靠拢,从而方便实现箱梁内模的安装和拆除:当安装内模时,施加外力使得上立杆31、下立杆32绕第一连接件33为支点相对旋转使得上模板11、下模板12相对撑开到最大位置后,通过第二连接件34将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固定连接,即可使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分别由可变体系转换为固定体系,实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自身的稳定,提高了安全性能;在箱梁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只需松动第二连接件34,上立杆31、下立杆32在外力或者自身重力作用下相对旋转使上模板11、下模板12相对靠拢收缩,即可分别将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整体取出。本技术的箱梁内模便于施工、节约人工、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又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且本技术的箱梁内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实用性很强。本技术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分别由多块模板沿箱梁通长方向进行拼装、焊接成,在正面视角下,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分别大致呈C形。本技术中,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为非对称设计,二者的拼接口位于内模立面沿水平向的2/3位置处。本技术将内模在立面的2/3位置处沿内模通长方向将内模分成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两件式结构,内模由一大一小两件C形钢模拼装组成,不是对称的两片C形钢模,便于内模的安装和拆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和/或第二模板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状,例如采用L形板、V形板、U形板、槽形板、折线板、折弯板。第一模板1和/或第二模板2的内侧板面设有加强筋或者加强网格,以增强内模的整体强度。本技术中,第一模板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梁内模,包括由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拼接而成的内模主体,且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分别由相互铰接的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组成,所述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之间竖向连接有立杆(3),其中,所述立杆(3)包括拆卸式连接于所述上模板(11)上的上立杆(31)以及拆卸式连接于所述下模板(12)上的下立杆(3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3)活动铰接使得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绕所述第一连接件(33)为支点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上模板(11)与所述下模板(12)相对撑开或者靠拢;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上模板(11)与所述下模板(12)相对撑开时将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梁内模,包括由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拼接而成的内模主体,且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分别由相互铰接的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组成,所述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之间竖向连接有立杆(3),其中,所述立杆(3)包括拆卸式连接于所述上模板(11)上的上立杆(31)以及拆卸式连接于所述下模板(12)上的下立杆(3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3)活动铰接使得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绕所述第一连接件(33)为支点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上模板(11)与所述下模板(12)相对撑开或者靠拢;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上模板(11)与所述下模板(12)相对撑开时将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上沿箱梁的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平行的多个所述立杆(3);多个所述立杆(3)之间通过沿所述通长方向延伸的推拉板(4)衔接,且所述推拉板(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3)与所述上立杆(31)与所述下立杆(3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采用螺栓、插销或转轴;第二连接件(34)采用固定螺栓、固定卡扣或固定销;所述第二连接件(3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上模板(11)与所述第二模板(2)的上模板(11)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模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宗幸张冀湘肖金陵王俊杰李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