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箱梁液压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6007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线箱梁液压内模,包括支撑底座、导柱、主梁,所述主梁内安装有导套,底部设有导轨,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反滚轮,所述主梁通过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的反滚轮上,所述导柱安装在所述主梁的导套内并且可在所述导套内滑动,所述导柱的上方安装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上安装有顶板纵梁与顶模连接,所述主梁与所述导柱之间安装有带动所述顶模升降的顶升油缸,所述顶模左右对称依次安装有上动模、第一下动模、第二下动模,所述顶模与所述上动模、所述上动模与所述第一下动模、所述第一下动模与所述第二下动模之间均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并且在两者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使用方便,箱梁成型质量好,脱模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适合在同种类型的箱梁内模设计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线箱梁液压内模
技术介绍
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鉴于高速行车对线路平顺性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大部分路段均采用桥梁结构形式跨越,这使得整孔空心预应力箱形梁得到大量应用。在预制过程中,所必备的大型施工设备之一就是形成箱体内空间的支撑模具“内模”。内模的长宽高由箱梁梁型决定,箱梁梁型分双线和单线。双线箱梁内腔宽且矮,整机运行稳定性好,内模中截面处设计为5块,通过铰链的方式连接,易完成整体式液压收缩;但是现有的单线单箱单室箱梁的内腔高且窄,将中截面模板分成5块后,无法实现通过铰链的连接方式完成整体式液压收缩,需人工拆卸部分模板,加大了劳动强度,影响了制梁效率,且中截面为最宽最高处,按传统的分节方式,预制箱梁时的稳定性很难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即使在内腔高且窄的梁型中也能实现整体式液压脱模,且箱梁成型质量好、脱模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性能稳定的单线箱梁液压内模。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单线箱梁液压内模,包括模板、调节柱、导柱、主梁、支撑底座,所述主梁内安装有导套,底部设有导轨,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单线箱梁液压内模装置,包括模板(1)、调节柱(2)、导柱(3)、主梁(4)、支撑底座(5),所述主梁(4)内安装有导套(11),底部设有导轨(12),所述支撑底座(5)上安装有反滚轮(13),所述主梁(4)通过所述导轨(12)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5)的反滚轮(13)上,所述导柱(3)安装在所述主梁(4)的导套(11)内并且可在所述导套(11)内滑动,所述主梁(4)内安装有可带动所述导柱(3)升降的顶升油缸(1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的上方安装有调节柱(2),所述模板(1)包括顶板纵梁(11)、顶模(6)、上动模(7)、第一下动模(8)、第二下动模(9),所述顶板纵梁(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单线箱梁液压内模装置,包括模板(1)、调节柱(2)、导柱(3)、主梁(4)、支撑底座(5),所述主梁(4)内安装有导套(11),底部设有导轨(12),所述支撑底座(5)上安装有反滚轮(13),所述主梁(4)通过所述导轨(12)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5)的反滚轮(13) 上,所述导柱(3)安装在所述主梁(4)的导套(11)内并且可在所述导套(11)内滑动,所述主梁(4)内安装有可带动所述导柱(3)升降的顶升油缸(1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的上方安装有调节柱(2),所述模板(1)包括顶板纵梁(11)、顶模(6)、上动模(7)、第一下动模(8)、第二下动模(9),所述顶板纵梁(11)安装在调节柱(2)上,所述顶模(6)与所述顶板纵梁(11)连接,所述顶模(6)的两侧依次对称安装有上动模(7)、第一下动模(8)、第二下动模(9),所述顶模(6)与所述上动模(7)、所述上动模(7)与所述第一下动模(8)、所述第一下动模(8)与所述第二下动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谢亮夏仙桃张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