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37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板、两个竖板、顶板、气缸、推杆、冲头、第一支板、第一电机、第二支板和第一丝杆,安装板沿X轴方向滑设在工作台后端,两个竖板固定在安装板一侧,顶板沿Y轴方向滑设在两个竖板的顶部,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并连接推杆的上端,冲头连接在推杆的下端,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板上,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动作端,第一丝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套设在第一丝杆上并能沿第一丝杆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对模具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移动冲头的位置来对模具的不同位置进行冲压作业,避免模具移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升作业精度,作业简便,便于实现。

A Die St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stam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orktable, an installation plate, two vertical plates, a top plate, a cylinder, a push rod, a punch, a first support plate, a first motor, a second support plate and a first screw rod. The installation plate slides along the X-axis direction at the back end of the worktable, two vertical plates are fixed at one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the top plate slides along the Y-axis direction at the top of two vertical plates,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 o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One end of the first screw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on end of the first motor.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crew rod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The top plate is set on the first screw rod and can move along the first screw rod.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move the position of the die, and punches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die by mov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unch, avoiding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he die,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operation, making the operation simple and easy to re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冲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冲压的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技术在加工模具时,通常需要对模具进行冲孔加工,在进行冲孔作业时,通常需要多次冲孔,目前通常是采用模具移动,冲压机构固定的方式来对模具进行冲孔作业,目前通常采用手动方式来对模具的位置进行移动,在手动移动模具的过程中,模具很难与冲头对准,容易发生冲孔误差,作业精度低,作业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作业简单、提升作业精度的模具冲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包括一工作台、一安装板、两个竖板、一顶板、一气缸、一推杆、一冲头、第一支板、第一电机、第二支板和第一丝杆,工作台水平设置并用于放置模具,安装板竖向设置并沿X轴方向滑设在工作台后端,两个竖板固定在安装板一侧,两个竖板均沿Y轴方向向前延伸,两个竖板相对设置并位于工作台上方,顶板沿Y轴方向滑设在两个竖板的顶部,气缸固定在顶板上,推杆沿Z轴方向设置在两个竖板之间,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并连接推杆的上端,冲头连接在推杆的下端,第一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后端,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板上,第二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前端,第一丝杆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动作端,第一丝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套设在第一丝杆上并能沿第一丝杆进行移动。本技术不需要对模具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移动冲头的位置来对模具的不同位置进行冲压作业,避免模具移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升作业精度,作业简便,便于实现。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竖板的内壁均竖直设置,每个竖板的外壁由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竖板内壁的方向倾斜。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两个竖板顶部相配合的滑槽。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边缘分别凸出形成两个凸台,两个凸台之间形成所述滑槽。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竖板之间设有一底板和一压板,底板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板的底部,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压板位于底板的上方,压板固定套设在所述推杆上并能随推杆上下移动,压板上竖向穿过至少一导向杆,导向杆向下延伸并使其下端固定在底板上,压板能沿导向杆上下滑动。进一步的,每个导向杆的上端设有螺帽。进一步的,每个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两侧分别贴靠在所述两个竖板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上位于所述推杆的两侧分别竖向穿过两个导向杆,推杆两侧的导向杆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一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的第二通孔。附图说明图1是模具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模具冲压装置俯视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模具冲压装置中安装板与工作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工作台,12:安装板,13:竖板,14:顶板,15:气缸,16:推杆,17:冲头,18:第一支板,19:第一电机,20:第二支板,21:第一丝杆,22:凸台,23:底板,24:压板,25:导向杆,26:螺帽,28:导向块,29:条形槽,30:第二丝杆,31: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一工作台11、一安装板12、两个竖板13、一顶板14、一气缸15、一推杆16、一冲头17、第一支板18、第一电机19、第二支板20和第一丝杆21,工作台11水平设置并用于放置模具,安装板12竖向设置并沿X轴方向滑设在工作台11后端,两个竖板13固定在安装板12一侧,两个竖板13均沿Y轴方向向前延伸,两个竖板13相对设置并位于工作台11上方,顶板14沿Y轴方向滑设在两个竖板13的顶部,气缸15固定在顶板14上,推杆16沿Z轴方向设置在两个竖板13之间,气缸15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14并连接推杆16的上端,冲头17连接在推杆16的下端,第一支板18固定在两个竖板13顶部的后端,第一电机19固定在第一支板18上,第二支板20固定在两个竖板13顶部的前端,第一丝杆21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丝杆2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19的动作端,第一丝杆21另一端与第二支板20转动连接,所述顶板14套设在第一丝杆21上并能沿第一丝杆21进行移动。本实施例在作业时,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沿X轴方向调整安装板的位置、沿Y轴方向调整顶板的位置、沿Z轴方向调整推杆和冲头的位置,从而能实现对实现冲头的三维移动,进而对模具的不同位置进行冲压作业。本实施例不需要对模具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移动冲头的位置来对模具的不同位置进行冲压作业,避免模具移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升作业精度,作业简便,便于实现。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个竖板13的内壁均竖直设置,每个竖板13的外壁由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竖板13内壁的方向倾斜。本实施例每个竖板的外壁由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竖板内壁的方向倾斜,从而竖板的由上到下逐渐便后,结构稳定。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顶板14底部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两个竖板13顶部相配合的滑槽。本实施例通过滑槽与竖板的配合,结构稳定,便于实现。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顶板14底部的两侧边缘分别凸出形成两个凸台22,两个凸台22之间形成所述滑槽。本实施例通过两个凸台形成滑槽,扩大顶板与竖板的接触面积,结构稳定可靠。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个竖板13之间设有一底板23和一压板24,底板23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板13的底部,底板23上设有与所述冲头17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压板24位于底板23的上方,压板24固定套设在所述推杆16上并能随推杆16上下移动,压板24上竖向穿过至少一导向杆25,导向杆25向下延伸并使其下端固定在底板23上,压板24能沿导向杆25上下滑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杆能够对推杆的运动进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一安装板、两个竖板、一顶板、一气缸、一推杆、一冲头、第一支板、第一电机、第二支板和第一丝杆,工作台水平设置并用于放置模具,安装板竖向设置并沿X轴方向滑设在工作台后端,两个竖板固定在安装板一侧,两个竖板均沿Y轴方向向前延伸,两个竖板相对设置并位于工作台上方,顶板沿Y轴方向滑设在两个竖板的顶部,气缸固定在顶板上,推杆沿Z轴方向设置在两个竖板之间,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并连接推杆的上端,冲头连接在推杆的下端,第一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后端,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板上,第二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前端,第一丝杆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动作端,第一丝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套设在第一丝杆上并能沿第一丝杆进行移动;还包括第二丝杆,其一端连接一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固定在工作台11的一侧;所述工作台的后端边缘沿Y轴方向设有一条形槽,所述安装板滑设在条形槽中,安装板的底部沿X轴方向穿过一第二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一安装板、两个竖板、一顶板、一气缸、一推杆、一冲头、第一支板、第一电机、第二支板和第一丝杆,工作台水平设置并用于放置模具,安装板竖向设置并沿X轴方向滑设在工作台后端,两个竖板固定在安装板一侧,两个竖板均沿Y轴方向向前延伸,两个竖板相对设置并位于工作台上方,顶板沿Y轴方向滑设在两个竖板的顶部,气缸固定在顶板上,推杆沿Z轴方向设置在两个竖板之间,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并连接推杆的上端,冲头连接在推杆的下端,第一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后端,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板上,第二支板固定在两个竖板顶部的前端,第一丝杆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动作端,第一丝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套设在第一丝杆上并能沿第一丝杆进行移动;还包括第二丝杆,其一端连接一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固定在工作台11的一侧;所述工作台的后端边缘沿Y轴方向设有一条形槽,所述安装板滑设在条形槽中,安装板的底部沿X轴方向穿过一第二丝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竖板的内壁均竖直设置,每个竖板的外壁由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竖板内壁的方向倾斜。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安中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