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30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件的夹持定位效率与精度,在使用时,只需将工件放置在滑动锁紧杆上端的固定吸盘组件上,然后利用抓取调节组件进行调节好位置,之后,利用定位销进行初步定位,再利用压调组件对工件进行适当的下压调节,带压调组件恢复原位后,工件利用自重会自动的使得滑动锁紧杆下移,待工件稳定后,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同时对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吸盘吸附固定住工件,然后,定位销上拧好辅助锁紧座和辅助支撑座,即可快速的实现对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结构合理,可以避免二者在锁紧时,导致滑动锁紧杆出现轴向移动,提高定位精度。

Clamp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nd fixing automobile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mp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d positioning of automobile parts. The clamping and fixing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workpiece positioning. In use, only the workpiece is placed on the fixed sucker assembly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liding locking rod, and then the position is adjusted by the grasping and adjusting component. After that, the positioning pin is used f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and then the pressure-adjusting component is used for working. After proper down-pressure adjustment, the workpiece will automatically move the sliding locking rod down by self-weight after the pressure adjustment component is restored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When the workpiece is stable, the upper and lower locking components lock the sliding locking ro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sucker absorbs and fixes the workpiece. Then, by tightening the auxiliary locking seat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ing seat on the positioning pin, the workpiece can be quickly fixed. Th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locking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locking component of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which can avoid the axial movement of the sliding locking rod when the two components are locked, and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汽车零部件来说,尤其是对于汽车的钣金件,比如汽车壳体、发动机盖等等,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定位,目前的定位方式一般比较简单,需要工人进行找正,找正时间较长,而且夹紧方式不可靠,难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快速加工以及高精度加工。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提高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的精度和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底座、上底座、滑动锁紧杆、固定吸盘组件、锁紧组件、抓取调节组件和压调组件,其中,所述上底座采用支座支撑设置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且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间隔设置一段距离,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上底座上的通孔与所述下底座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下端伸入所述通孔设置,且所述滑动锁紧杆在所述通孔内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底座的通孔内设置有对所述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所述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上下对称布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顶部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吸盘组件,所述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抓取并可调节其位置的抓取调节组件,所述上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触动下压以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位置调节的压调组件,所述滑动锁紧杆与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压调组件对汽车零部件下压动作以便提高所述滑动锁紧杆和弹性定位组件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精度。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汽车零部件的定位孔配合,且所述定位销的上侧螺纹连接有辅助锁紧座,所述定位销的下侧螺纹连接有辅助支撑座。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下底座的通孔内还固定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滑动锁紧杆之间滑动间隙配合。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吸盘组件包括吸盘座和多个吸盘,所述吸盘座上设置有多个吸盘,所述吸盘为负压吸盘,所述弹垫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弹簧组和铰接销,所述滑动锁紧杆上设置有铰接销,所述定位板上水平设置有条形槽,所述铰接销在所述条形槽内滑动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两端采用弹簧组连接至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弹簧组为多排多列设置,且弹簧组对称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所述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均包括锁紧囊体、液压接头和液压锁紧齿,其中,所述锁紧囊体设置在所述上底座内,所述锁紧囊体为环形结构,且环形结构的中空孔穿设有所述滑动锁紧杆,所述滑动锁紧杆的外表面均匀的设置有锁紧齿,所述锁紧囊体的环形结构内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锁紧杆的锁紧齿配合的囊齿,所述锁紧囊体内位于囊齿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液压涨紧腔,所述液压涨紧腔通过液压接头连接至锁紧液压泵,所述锁紧囊体在所述液压涨紧腔内的液压介质的压力下,所述囊齿与所述锁紧齿配合锁紧。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锁紧组件的锁紧囊体与下锁紧组件的锁紧囊体之间采用隔板隔开设置,且在对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时,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同时动作进行锁紧。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抓取调节组件包括线性移动座一、立柱、横梁和抓取机械手,其中,所述线性移动座安装在所述上底座的一侧,所述线性移动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水平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所述抓取机械手,所述抓取机械手能够在所述横梁上横向滑动,所述抓取机械手能够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线性移动座一采用丝杆螺母机构进行驱动。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压调组件包括线性移动座二、支撑柱、摆动驱动组件和压调座,其中,所述线性移动座二固定在所述上底座的另一侧,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线性移动座二上,所述摆动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柱顶部,所述摆动组件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调座,所述压调座为弹性结构。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驱动组件采用凸轮结构或者连杆结构。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压调座包括顶座、弹性压调帽、压调板、压调弹簧和压头,其中,所述顶座固定在所述摆动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弹性压调帽固定在所述顶座下端,所述弹性压调帽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压调板,所述压调板的下端采用多个所述压调弹簧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的下端面为弧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件的夹持定位效率与精度,在使用时,只需将工件放置在滑动锁紧杆上端的固定吸盘组件上,然后利用抓取调节组件进行调节好位置,之后,利用定位销进行初步定位,再利用压调组件对工件进行适当的下压调节,带压调组件恢复原位后,工件利用自重会自动的使得滑动锁紧杆下移,待工件稳定后,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同时对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吸盘吸附固定住工件,然后,定位销上拧好辅助锁紧座和辅助支撑座,即可快速的实现对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本专利技术的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结构合理,可以避免二者在锁紧时,导致滑动锁紧杆出现轴向移动,提高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的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的弹垫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的压调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底座1、上底座24、滑动锁紧杆9、固定吸盘组件、锁紧组件、抓取调节组件和压调组件,其中,所述上底座24采用支座支撑设置在所述下底座1的上端,且所述上底座24与所述下底座1之间间隔设置一段距离,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23,所述上底座上的通孔与所述下底座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滑动锁紧杆9的下端伸入所述通孔设置,且所述滑动锁紧杆9在所述通孔内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底座24的通孔内设置有对所述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组件10和下锁紧组件7,所述上锁紧组件10和下锁紧组件7上下对称布置,所述滑动锁紧杆9的顶部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吸盘组件,所述上底座24的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18进行抓取并可调节其位置的抓取调节组件,所述上底座24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触动下压以便对汽车零部件18进行位置调节的压调组件,所述滑动锁紧杆9与所述上底座24的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压调组件对汽车零部件下压动作以便提高所述滑动锁紧杆和弹性定位组件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座24上还设置有定位销16,所述定位销16与所述汽车零部件18的定位孔配合,且所述定位销的上侧螺纹连接有辅助锁紧座15,所述定位销的下侧螺纹连接有辅助支撑座14。所述下底座1的通孔内还固定设置有导向套6,所述导向套6与所述滑动锁紧杆9之间滑动间隙配合。作为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底座、上底座、滑动锁紧杆、固定吸盘组件、锁紧组件、抓取调节组件和压调组件,其中,所述上底座采用支座支撑设置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且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间隔设置一段距离,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上底座上的通孔与所述下底座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下端伸入所述通孔设置,且所述滑动锁紧杆在所述通孔内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底座的通孔内设置有对所述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所述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上下对称布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顶部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吸盘组件,所述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抓取并可调节其位置的抓取调节组件,所述上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触动下压以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位置调节的压调组件,所述滑动锁紧杆与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压调组件对汽车零部件下压动作以便提高所述滑动锁紧杆和弹性定位组件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精度。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底座、上底座、滑动锁紧杆、固定吸盘组件、锁紧组件、抓取调节组件和压调组件,其中,所述上底座采用支座支撑设置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且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间隔设置一段距离,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上底座上的通孔与所述下底座上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下端伸入所述通孔设置,且所述滑动锁紧杆在所述通孔内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底座的通孔内设置有对所述滑动锁紧杆进行锁紧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所述上锁紧组件和下锁紧组件上下对称布置,所述滑动锁紧杆的顶部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吸盘组件,所述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抓取并可调节其位置的抓取调节组件,所述上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触动下压以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位置调节的压调组件,所述滑动锁紧杆与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压调组件对汽车零部件下压动作以便提高所述滑动锁紧杆和弹性定位组件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精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汽车零部件的定位孔配合,且所述定位销的上侧螺纹连接有辅助锁紧座,所述定位销的下侧螺纹连接有辅助支撑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的通孔内还固定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滑动锁紧杆之间滑动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吸盘组件包括吸盘座和多个吸盘,所述吸盘座上设置有多个吸盘,所述吸盘为负压吸盘,所述弹垫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弹簧组和铰接销,所述滑动锁紧杆上设置有铰接销,所述定位板上水平设置有条形槽,所述铰接销在所述条形槽内滑动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两端采用弹簧组连接至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弹簧组为多排多列设置,且弹簧组对称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定位夹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上锁紧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松徐秋勇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