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自正专利>正文

住宅楼自行车存放隔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80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住宅楼自行车存放隔棚.它适用于住宅区和零散分布的住宅楼.对现有的和正建造的住宅楼几乎都可方便地进行安装.该隔棚由若干个相互被分隔的自行车存放单元棚成排连接而成,每个单元棚供住户独立使用或少数住户有限合用.通常情况下隔棚设置在住宅楼低层外墙勒脚旁和散水上,从而使住户免除扛车上下楼的沉重负担,并可兼供邮件投递存放和使住宅楼外观面貌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供住宅楼住户使用的自行车存放隔棚的专利技术。住宅楼住房普遍拥有自行车,但许多楼房缺乏存车设施,致使楼层住户日常以人力扛车上下楼而形成沉重负担。长期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通行办法是在住宅区建立许多住户公用的自行车存放房或存放棚。如“住宅科技”刊物1985年1期刊载的“苏州彩香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简介”一文中所述的住宅区自行车棚,和“重庆建筑”刊物1984年2期刊载的“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的图5所示的住宅楼旁自行车存放房。这些存车房棚都为房屋式固定高棚顶结构。人与车可不受阻碍地随时进出。房棚内众多车辆存放在一起而不加分隔。有的房棚虽有门。但因用户较多和存取车时间不尽相同而不便上锁。白天尤其夜晚如无专人看管,又会使住户不够放心,常仍将车扛上楼,实际所起作用不大。若设专人日夜看管,其人员配备及费用支出也是问题。建立公用存车房棚还受其他相关条件如用地困难等限制,因而至今未获普及,许多住宅区仍无存车房棚。而分散建造的住宅楼设置存车房棚则更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能避免上述存车房棚缺点的住宅楼自行车存放隔棚。有了这种隔棚,楼房住户就免除了扛车上下楼的沉重负担。住户室内由于不再放置自行车,因而更为整洁和宽敞。-->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隔棚可视需要而兼供邮件存放,这样楼层住户在楼旁地面就有一个可被按户投递并保存邮件的地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隔棚在具备上述使用功能的同时。可将表面装饰成各种不同的形态。住宅楼按装隔棚后,其单调的外观面貌将有所改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隔棚由若干个被用隔栏或隔板分隔的自行车存放单元棚连接成排而组成,单元棚的门轴和活动顶棚轴分别活络装在同一块隔栏或隔板的前部和上部,二轴相交的一端各自固装的一只部份园锥齿轮呈啮合状态,与这二根轴分别制成一体的门和活动顶棚控制着单元棚的关闭和敞开。每扇门上标明使用该单元棚的住户门牌号,门的正面可开出邮件投递口通往背面的存放箱。门的上部固装着仅起装饰作用的拦杆。这样的拦杆便于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通常情况下,隔棚沿住宅楼底层外墙勒脚旁和散水上设置。这是因为:住宅区内各幢楼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各处零散建立的住宅楼与邻近建筑物之间往往也保持一定距离,楼旁铺设的道路和活动场地一般不紧靠住宅楼外墙脚。因而外墙勒脚和散水及附近地坪实际被空置或不被有效使用。充份利用这些部位便可设置隔棚。尽管住宅楼型式各异。但可供隔棚按装的部位在住宅楼底层每面外墙旁却都长度不同地存在,择其适当部位便可设置一至数排隔棚。按装时将隔栏或隔板与外墙垂直紧靠并使底部固定于散水。固定顶棚紧靠着外墙复盖在单元棚的二块隔栏或隔板上,再从内部用连接件将其固定。隔栏或隔板的长度及高度与最大型号的自行车的长和高基本相等。散水宽度不够时,可将外缘室外地坪适当加宽成水泥地面。每幢楼设置的隔棚,其单元棚数量根据住户数及独用和合用情况-->决定。住户打开自己所用单元棚门锁并拉开门,转动的门轴通过啮合的部份圆锥齿轮使活动顶棚轴一同转动。活动顶棚随之而掀起,当门与活动顶棚转至同一平面被限位停止转动。单元棚就敞开了,这时自行车便可推进存放或取出使用。关门时,门轴转向与开门相反,啮合的部份圆锥齿轮反向转动,活动顶棚就下落,当门完全关闭,活动顶棚也全部下落。锁门后,门轴被固定,啮合的部份圆锥齿轮及活动顶棚轴也被固定,从外面就掀不开活动顶棚,单元棚因此得以封闭。隔棚还可视情况灵活设置在住宅楼附近的其他地方。如围墙旁或适当位置的空地等处。空地上隔棚可二排并列或以其他方式排列。对现存的公用存车房棚,其内部也可改装成类似的存放隔棚。这主要是用栅栏门将房棚内部分隔成若干可设锁的存放单元,顶棚可视情况而省去,其结构设计具有充份的灵活性。经改建的房棚,可不派人看管车辆,住户各自使用存放单元也很方便。本专利技术的隔棚所特具的上述特性,使其能广泛适用于住宅区和分散建立的住宅楼。对现有的和正建造的住宅楼几乎都可方便地进行按装。按装隔棚不变动住宅楼的结构。也不占据有用的建筑土地,与住宅楼相比,隔棚造价很低。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供住户独立或有限的几户合用势必形成对单元棚的自我管理,这比公用存车房棚的管理更有效。以下将对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棚设置在住宅楼底层外墙勒脚旁和散水上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棚在5层住宅楼设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棚在6层住宅楼设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见,被预制隔板14分隔的几个自行车存放单元棚成排连接着,每个单元棚都有门1,和由框架5复盖板6组成的活动顶棚及固定顶棚7,复盖板使用轻质材料,如玻璃钢瓦、薄铁皮等,门与门轴16,活动顶棚与其轴12均制成一体,二轴端的部份圆锥齿轮13呈啮合状态,门上有拉手8。锁2并有使用户的门牌号9,拦杆4固装在门的上部。门的内部有框架。里外表面及四周边缘包着薄铁皮。图中右首单元棚已敞开,车辆可推进存放。图中几个单元棚的地下埋设着自来水、煤气等管道,为了便利一旦发生故障时的挖地维修。在隔板底部设了二个圈环,散水固定了二根与圈环配合的螺钉。相互套合后用螺帽15旋紧,就固定了隔板。当维修地下管道需暂时移开这些单元棚,只要旋下螺帽就能分解,从而便于移位。关门时,啮合的部份圆锥齿轮使活动顶棚随同下落。在门完全关闭的同时,活动顶棚亦全部下落,并且它的一边正好置于对面隔板的搁槽11上。单元棚关闭后,二只部份圆锥齿轮位于门和活动顶棚的里面。锁门后,从外面就不能掀起活动顶棚。图中左起3个单元棚就是锁门而封闭的。存放在封闭的单元棚内的车辆安全可靠,白天、夜晚都不用看管,同时车辆也避免了日晒及风、霜、雨、雪等的侵蚀。邮递人员根据每扇单元棚门上的住户号牌,便可将邮件送入投递口10而进入背面的存放箱3,供住户自取。参照图2可见,隔棚按装后,在每个单元棚的门2、活动顶棚4、固定顶棚5、隔板3、外墙勒脚6及散水1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自行-->车存放区域。摩托车也适宜在单元棚内存放。从图1和2中都可看到,固定顶棚必然低于外窗台,并且拉开了窗户和活动顶棚的距离。这样即使窗户较宽,在打开时也不会与掀起的活动顶棚相碰。固定顶棚较低的高度仍可容纳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隔棚的设置对窗户的采光和通风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二楼窗户的安全性。从图2中还可见到,活动和固定顶棚均有不同方向的倾斜坡度,下雨时的雨水顺坡汇集于固定顶棚的弯低处,流向隔棚的二端经排水管排向散水或下水道。隔板上端的活动顶棚搁槽,其中部比两旁低,雨水由此也流向固定顶棚的弯低处。图3中,a为立面示意图,b为平面示意图。隔棚2由15个单元棚组成,设置在二个突出楼梯间1之间和二旁,该楼30家住户,每2户合用一个单元棚。为满足二户车辆存放需要,单元棚可适当放宽。对于合用而较宽的单元棚,其活动顶棚轴可紧靠固定顶棚横置于单元棚的二块隔板之间。如仍和门轴联动,则需在这二轴之间的隔板上方设一根二端都有部份圆锥齿轮的中间轴。门可分为对称的二扇,这样只要打开联动的那一扇门,通过中间轴就使活动顶棚掀起。由于门较窄。开启后占地不大,横置的活动顶棚掀起后不会过高。不论何种型式的活动顶棚,其起落都可用手直接操纵。而不与门联动。但在活动顶棚与隔板之间必须装连接机构。当活动顶棚落下后,从内部使用连接机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住宅区内设置的供住宅楼住户公用的自行车存放棚,该种房屋式固定高棚顶结构的存放棚人与车不受阻碍地随时进出,棚内众多车辆存放在一起而不加分隔,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被分隔的自行车存放单元棚连接成排而组成隔棚,每个单元棚能封阀也能敞开,它供住户独立或不多户数有限合用,通常情况下隔棚沿住宅楼底层外墙勒脚旁和散水上设置,并且可以在住宅楼附近的其他地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住宅区内设置的供住宅楼住户公用的自行车存放棚,该种房屋式固定高棚顶结构的存放棚人与车不受阻碍地随时进出。棚内众多车辆存放在一起而不加分隔。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被分隔的自行车存放单元棚连接成排而组成隔棚,每个单元棚能封闭也能敞开,它供住户独立或不多户数有限合用,通常情况下隔棚沿住宅楼底层外墙勒脚旁和散水上设置,并且可以在住宅楼附近的其他地方设置。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单元棚,其特征是它的封闭和敞开。是由其所具有的门的启闭及活动顶棚的起落来控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自正
申请(专利权)人:邹自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