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暂时贮存和送出可运动物品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250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象是将无人驾驶的可运动的车辆贮存在停车库和从车库中送出车辆的系统,该系统用于将无人驾驶的车辆从输送平台(3)传送到停放区,或者反过来操作,该系统包括升高车轮的装置,后者使车轮移到升高的位置,随后使其放在另一位置。垂直延伸到车轮区域的托架臂(13,14,15,16)配置在纵向托架(17)上,后者可沿纵向在车辆下运动,托架臂中的至少两个臂可从沿纵向托架方向的位置转动到成直角延伸的位置,在此位置,托架用力压在车轮的下部区域并使其升离停放点,可用四个托架臂(13,14)仅提升车的前轮,可以利用后轮的滚动移动车辆,或设置另外两个托架臂(15,16),使所有四个车轮升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纳、暂时贮存和送出可运动物品的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系统,用于接纳、暂时贮存和送出可运动物品,具体是无人驾驶的机动车辆,该系统利用管理台的传送装置可将每个车辆从至少一个入口平台上接收过来并将其放在许多平台中的一个空着的平台上,或者再分别从该平台上取出将其传送到一个出口平台上,该管理台可转动地围绕中心轴被支承并包括至少一个管理台支臂,其中这些平台沿管理台的螺旋形延伸轨道在径向方向并列配置。在用来接纳大量车辆特别是小客车的建筑中,例如像多层停车库或大型停车中,必须在可利用的停放空间停放尽可能多的车辆。如果停放位置和车道被设计成可单独进入每个停放位置,则总面积中的大量面积没有被利用,因为大约相等于停放位置的面积必须用于车道和调度间,因此大约有一半可利用的面积未被利用。为节省空间,已经使用这样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车辆用链斗式升降机或水平配置传送带配置在可移动的停放位置上,其中根据要求,总是只有许多停放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入口和出口的前面。这种系统要求复杂的传动机构,在每个车辆进入或送出的情况下,所有其上有车辆的所有停放位置必须利用该传动机构移动。-->另一个已知的系统不是很大型的,在该系统中停放位置并排地或上下地刚性配置并提供一个或若干传送平台,该平台接纳车辆并将其带到它将要传送到到其上的停放位置的前面。为了送出,使汽车随同传送平台一起带到出口。在这当中,车辆必须用应车辆驱动器从传送平台传送到停放位置。在一种普通类型的机械停车系统中,停放位置沿在径向方向的螺旋线配置。在余下的圆筒形空的空间中,一种称作管理台的传输装置沿轨道移动,该轨道沿螺线弯曲,其中配置至少一个利用两个运行轮支承在轨道上的管理台支臂。待传输的车辆可以在支臂上分别向上或向下传送,管理台绕其自身的轴转动,以进行升降操作,使得车辆可以从入口平台移动到空的停放位置或利用支臂从后者移动到出口平台。现在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再开发一种普通系统的目的,在该系统中,前轮和/或后轮被制动的车辆的传输完全自动地进行,使得为此目的不需要在车辆中进行任何驱动。另外,就操作可靠性、稳定性和抗磨损而言,该系统在很高程度上将满足在每天使用中遇到的粗糙的操作条件,特别是冬天。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可以达到这种目的。现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传送装置可以拉住放在入口平台上的车辆,使其移到管理台支臂上并应用沿螺旋形弯曲的轨道向上和向下移动的管理台支臂将其移动到停放间的前方,以便将其放置在停放间的平台上,或者相反,托起停放的车辆将其从停放位置拉到管理台支臂上,然后将其送到出口平台上,随后由驾驶员驾驶车辆驶离出口平台。-->本专利技术的传送装置以有利的方式包括框架装置和四个托架臂,前者可在立于平台上的车轮之间沿纵方向移动,后者垂直延伸,直到车辆的区域配置在上述框架装置上。按照本专利技术,至少两上这种托架臂可从指向框架装置的位置转到垂直延伸的位置,在该位置托架臂靠在相应车轮的下部区域并使该车轮升离地板。框架装置主要由纵向托架构成,后者沿管理台支臂的纵向延伸并在其内端和外端区域由横托架臂互相连接,其内端指向管理台支臂的中心轴,其外端指向管理台托架臂。同时,四个托架臂与车辆的前轮相联系,托架臂中指向管理台轴的两个托架臂刚性地配置在纵向托架的内端区域,另外两个托架臂最好可转动到靠在前轮的后侧,以便对着刚性连接的升高托架臂对车轮加压,升高车轮,仅有两个相对于车辆车轮轴相对配置的托架臂与车辆的两个后轮联系。利用上述四个前托架臂的传送装置的实施例对于在车轮的后轮可以在管理台支臂的相应延伸表面或停放位置表面上滚动的情况是有意的和足分的。这意味着,不需制动要转动的车辆后轮。但是在后轮制动的情况下,例如,在自动传送和受保护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传送装置装有两个另外的与车辆后轮联系的可转动的托架臂,其中一个可转动到靠在一个后轮的前侧上,而另一个可转动到靠在另一个后轮的后侧上。这样,所有四个车辆均由传送装置以有利的方式固定和顶起,使得车辆可以说是机载地被传输到停放间和送出该停放。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传输装置适合不同的车轮制式,在与车辆前轮联系的托架臂和与车辆后轮联系的托架臂之间的距离最后是可调的,在机械上可以借助于螺纹轴进行调整,或借助于活塞/液压-->缸配置用液压调节,或借助于有齿的齿条用电动法调节。由于在一个后轮之前配置一个可转动的托架臂而在另一个后轮之后配置另一个可转动的托架臂,所以由于托架臂和后轮接触所产生的水平力彼此抵消。与例如两个托架臂均碰在后轮胎前侧的系统相比,本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由于水平力的作用而使两个前轮滑出其支承位置的危险。为减小托架臂和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在托架臂上在与车轮接触的长侧区域设置可自由转动的支承滚子。框架装置本身利用运行滚子一直移到相应的平台上,该运行滚子位于两个运行道路的上侧,该运行道路沿管理台支臂纵向在边缘部延伸。另外,该运行道路还具有侧面固定边缘,由滚子支承在运行道路顶侧的托架臂利用可绕垂直轴转动的导向滚子靠着该边缘滚动。这样,本专利技术的传送装置其纵向运动在运行道路的侧面固定边缘之间被导向。管理台最好包括四个管理台支臂,每个台支臂与传输机构例如同步带驱动件连接,以便驱动传送装置的框架装置。当然也可以应用其它的驱动系统例如链式驱动件或液压驱动件。同步带驱动件可以包括由水平有齿轮盘导向的环形有齿带,该轮盘分别支承在管理台支臂的内端和外端。有齿带的垂直配置可以保证灰尘不会沉积在有齿带上,这种沉积的灰尘可能过早地破坏驱动装置。传送装置的后端部最好利用例如夹紧连接器连接在有齿带上,因此根据有齿轮盘的转动方向,传送装置可以从管理台支臂安静地推到停放间,或再从停放间拉回到管理台支臂上。在从停放间托起停放的车辆时,使传送装置从管理台支臂移到停放间的-->方向,一直移到两个刚性固定的托架臂与放在入口平台的车辆前轮齐平。直到此位置两个可转动的托架臂仍处于静止位置,即它们仍平行于传送装置的框架装置的两个纵向托架。由此它们可以被推入到两个前轮之间。一当刚性固定托架臂位于其端部并且传送机构停止移动时,两个可转动托架支臂最好利用两个液压机转动90°,进入平行于相应托架臂的位置。在转动运动的末期,可转动托架臂接触到前轮胎的后侧,在余下的运动期间,托架臂沿向上的方向对前轮施压力直到到达最后的平行位置。由此使两个前轮升离停放位置的地板。最好在传送装置和有齿带之间配置一个柱,利用该柱可以使车辆沿径向方向移到更外边。当位于入口和/或出口停放间的车辆为便于人的进入和/或离开被推到比在停放间更向外时,从车辆到靠近的停放间的侧向距离便增加。这便使乘客可以方便地进入和/或离开车辆,而不用由邻壁包围的打开的门。为在传输装置移动期间固定柱使其不能拧动和/或扭转,柱最好由一个可转动的牢固的方形柱件构成并具有装在滑动部件之间导向装置。在预定的开始路径之后,传送装置可由配置在托架壁上的位于停放位置侧面固定边缘的导向滚子导向。为达到系统的体积尽可能高地被充满,个别停放位置在其径向内部分相交,使得在停放位置不存在侧面固定边缘,因而托架臂上的导向滚子可以不导向传送装置。在这一点上,柱子导向保证了传送装置的安全和准确导向。传送装置的两个纵向托架最好配置在负载传输运行滚子的轨道之内。由此,可以达到重量轻和很简单的传输装置的结构,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接收、暂时贮存和送出可运动物件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无人驾驶的机动车辆的系统,该系统利用绕一根中心轴转动的至少包括一个支臂的管理台传送装置可以从至少一个入口平台接收可运动物件,然后将其放在许多平台中的一个空着的平台上,或者从那个平台上取出,将其传送到一个入口平台上,其中,许多平台沿管理台的螺旋运行轨道在径向方向配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的边旁,其特征在于,支承在管理台(5)的支臂(6)上的传送装置(9)包括可在停于平台(3)上的车辆(8)的轮子(10,11)之间沿纵向方向移动的框架装置(12),在上述框架装置上配置至少四个垂直延伸到车辆(10,11)区域的托架臂(13,14;15,16);至少两个托架臂(15,16)是可转动的,使得它们可以用力压在相应车轮的下部区域并使车轮升离停放表面,进入一个稳定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WO 1994-9-16 PCT/EP94/031131.一种用于接收、暂时贮存和送出可运动物件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无人驾驶的机动车辆的系统,该系统利用绕一根中心轴转动的至少包括一个支臂的管理台传送装置可以从至少一个入口平台接收可运动物件,然后将其放在许多平台中的一个空着的平台上,或者从那个平台上取出,将其传送到一个入口平台上,其中,许多平台沿管理台的螺旋运行轨道在径向方向配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的边旁,其特征在于,支承在管理台(5)的支臂(6)上的传送装置(9)包括可在停于平台(3)上的车辆(8)的轮子(10,11)之间沿纵向方向移动的框架装置(12),在上述框架装置上配置至少四个垂直延伸到车辆(10,11)区域的托架臂(13,14;15,16);至少两个托架臂(15,16)是可转动的,使得它们可以用力压在相应车轮的下部区域并使车轮升离停放表面,进入一个稳定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托架臂可从沿框架装置(12)方向的位置转到成直角伸出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框架装置(12)包括两个纵向托架(17),后者沿管理台支臂(6)纵向延伸,并在对着管理台中心轴的内端区域和对着管理台支臂端部的外端区域由横托架(18,19)相互连接。4.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与车辆的两个前轮8联系统的托架臂(13,14),其中两个(13)刚性配置在纵向托架(17)的内端区域中,当纵向托架(17)在车辆8下面移动时,它们靠在每个前轮的前侧上;其它两个托架臂(14)可转动而靠在前轮的后侧上,以便相对于刚性配置的托架臂(13)对轮子施压,使其升离。5.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另外两个与车辆(8)后轮(11)联系的可转动的托架臂(15,16),其中一个(15)臂可转动而压靠在后轮(11)的前侧上,而另一个(16)可转动而压靠在另一后轮的后侧上。6.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车辆(8)后轮联系的和与车辆前轮(10)联系的托架臂(13,14;15,16)之间的距离是可调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螺纹转轴被用来调节该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缸装置(34)或包括小齿轮和齿条的电动驱动被提供来调节该距离。9.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托架臂(13,14;15,16)包括在接触车轮(10,11)的长侧的可自由转动的支承滚子(32)。10.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框架装置(12)可在两个运行路径(23)的顶侧上移动。该运行路径在界限上沿管理台支臂的纵向延伸到平台(3)。11.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托架(17)配置在负载传输运行滚子(22)的轨迹内。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行路径(23)具有侧向固定边缘。13.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托架臂(13,14;15,16)被支承在滚子(22)运行路径的顶侧。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的至少外托架臂由四个滚子(22,30)分别支承在约其纵向延伸部的中间,该滚子将车辆(8)的后轮全部负载传送到平台(3)上。15.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托架臂(13,14;15,16)的外端部配置可绕垂直轴线转动的滚子(24),后者压靠在运行路径的侧向固定边缘(25,26)上。16.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缸装置(31)被提供来相对于纵向托架(17)摆动托架臂(13,14;15,16)。1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为纵向移动框架装置(12),设置液压活塞/缸装置。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输送装置,具体是设置同步带驱动件(35),以便纵向移动框架装置(12)。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同步带驱动件(35)具有环形有齿带(36),该带由水平有齿转盘(37,38)操纵,每个转盘相应支承在管理台支臂(6)的内端部或外端部上。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特巴克诺尔罗兰德皮兹汉斯比尤特勒
申请(专利权)人:莫勒索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