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条式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440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条式转子。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条式转子,其能够通过减小转子的重量和辐条式永磁马达中的芯损耗来降低制造成本并改善马达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包括:多个径向布置的转子芯;永磁体,设置在多个转子芯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和形成在中心的穿过旋转轴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径向布置的转子芯,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永磁体,设置在多个转子芯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所述多个转子芯和所述永磁体的内周表面与穿过转轴的通孔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及用于减少填充该空间的漏磁的模制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辐条式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条式转子。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条式转子,其能够通过减小转子的重量和辐条式永磁马达中的芯损耗来降低制造成本并改善马达性能。
技术介绍
马达是从电能获得旋转力的机器,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与定子电磁相互作用,并通过磁场和线圈中流动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旋转。使用永磁体产生磁场的永磁马达包括表面安装的永磁马达和内部型永磁马达。特别地,作为一种内置式永磁马达,辐条式永磁马达在结构上具有高磁通量浓度,因此与具有相同功率的马达相比可以产生高扭矩和高功率并且使马达具有更小的尺寸。辐条式永磁马达可以用作需要高扭矩和高功率特性的洗衣机,电动车等的驱动马达。在韩国专利公开No.10-2013-0085336中公开了辐条式永磁马达的典型转子。如图7所示,辐条式永磁马达的转子包括相对于旋转轴(A)沿径向布置的永磁体(B)和设置为支撑永磁体(B)的转子芯(C),并形成磁通路径。每个转子芯(C)包括将转子芯彼此连接的圆柱形基座(D)和桥(E)。根据传统的辐条式永磁马达,部分磁通量可能通过转子芯(C)的桥(E)和基座(D)泄漏到旋转轴(A)中。磁通量泄漏的增加导致输出的减少,并且传统轮辐型永磁马达使用永磁体大于具有相同功率的马达。因此,在材料成本或马达的紧凑性方面存在缺点。特别地,在转子芯(C)通过桥(E)和基座(D)彼此连接的情况下,需要精确的设计以保持桥(E)的宽度的结构强度。在桥(E)设计成具有窄宽度的情况下,存在桥(E)在马达的高速旋转时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桥(E)设计成具有宽的宽度的情况下,存在磁通量泄漏增加等的问题,这导致由于芯损耗导致的马达性能劣化。另外,传统的转子芯(C)通过将金属连接件插入形成在每个转子芯(C)中的连接孔(C′)中而彼此连接,并且连接用铆钉完成。因此,存在磁通量通过连接孔(C′)泄漏到连接件中的担忧,这不仅对马达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电机高速旋转下连接件的流动性而导致转子芯和永磁体的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减轻转子芯的重量。而且,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使转子芯和永磁体经受嵌入成型并将构成转子的多个转子芯和永磁体与模制构件连接而通过减少芯损耗来改善马达性能,从而保持牢固的联接同时减少磁通量泄漏(磁漏)到旋转轴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包括:多个转子芯(10),径向设置,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永磁体(20),设置在多个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所述多个转子芯(10)和永磁体(20)的内周面与旋转轴(30)插入其中的通孔(31)之间形成的空间(S);和用于减少漏磁的填充空间(S)的模制构件(4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用于减少漏磁(40)的模制构件可以在永磁体(20)位于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的状态下填充在空间(S)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嵌入成型在形成于每个转子芯(10)中的联接孔(10A)中填充用于连接的模制构件(60),转子芯(10)被保持为彼此联接。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转子芯(10),突起(10′)可以在外周的两端向外形成,并且接收槽(10″)可以在外周的两端向内形成,使得永磁体(20)的外表面在其一侧接触转子芯(10)的突起(10′)并且另一侧接触转子芯(10)的突起(10′),通过嵌入成型将用于防分散的模制构件(70)填充在一侧的转子芯(10)的接收槽(10″)和在另一侧的转子芯(10)的接收槽(10″)中。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的转子芯,并且永磁体布置在多个芯之间的每个间隙中,所述芯既不具有基座也不具有桥接,这允许减小转子芯的总重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可以显着降低转子芯的制造成本。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减少漏磁的模制构件填充在多个径向布置的转子芯和永磁体的内周表面与旋转轴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以防止永磁体磁通量不会泄漏到转轴中,从而减少芯损耗。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可以显着改善马达性能并且还可以实现紧凑的马达。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填充减少漏磁的模制构件,将多个径向布置的芯和永磁体彼此紧固,。通过在每个芯的外周的两端形成的接收槽中填充防止永磁体分散的模制构件来防止马达高速旋转时可能发生的永磁体的分散。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可以确保转子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径向布置的芯通过在每个芯中形成的连接孔中填充用于连接的模制构件而彼此连接,而没有诸如铆钉的单独的铆接装置,这不仅允许牢固的连接在芯之间也防止磁通量通过连接孔泄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可以提供具有改进性能的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所应用的实施例的辐条式永磁马达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侧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芯的局部放大图;和图7是根据传统技术的转子的侧剖视图。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100)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100)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所应用的实施例的辐条式永磁马达(200)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侧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芯的局部放大图。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辐条式转子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布置的转子芯(10),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永磁体(20),设置在多个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多个转子芯(10)和永磁体(20)的内周面与通孔(31)之间形成的空间(S),旋转轴(30)插入所述通孔(31)中;以及用于减少磁漏的填充空间(S)的模制构件(40)。如图5所示,在永磁体(20)和旋转轴(30)之间的空间(S)中填充用于减少漏磁的模制构件(40),使得永磁体(20)的磁通量通过没有桥的多个转子芯(10)流入定子(50)的定子铁芯(51),如图4所示。因此,可以显着减少永磁体(20)到旋转轴(30)中的磁漏。因此,由于芯损的减少,可以大大提高马达(200)的性能。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减少漏磁的模制构件(40)填充在永磁体(20)和旋转轴(30)之间的空间(S)中,以防止永磁体(20)到旋转轴(30)的磁漏。因此,不需要桥或基座来支撑转子芯(10),并且还可以使永磁体(20)的尺寸更小,这导致转子(100)的重量显著减小。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然而,通过在空间(S)中填充用于减少磁漏的模制构件(40),永磁体(20)或转子芯(10)可能在马达(200)的高速旋转时被分散。并且,在连接不牢固的情况下,由于流动性可能发生振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永磁体(20)位于多个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并且在模具内部的空间(S)中填充减少磁漏的模制构件(40),使得每个转子芯(10)和永磁体(20)的内周表面的保持连接,没有引起流动性。而且,通过嵌入成型在每个转子芯(10)中形成的连接孔(10A)中填充用于连接的模制构件(60),转子芯(10)被保持为彼此连接。因此,可以实现不引起流动性的牢固连接。另外,如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每个转子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条式转子,包括:多个转子芯(10),所述多个转子芯(10)径向布置并且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永磁体(20),布置在所述多个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所述多个转子芯(10)和永磁体(20)的内周表面与通孔(31)之间形成的空间(S),其中旋转轴(30)插入所述通孔(31)中;以及填充所述空间(S)用于减少磁漏的模制构件(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07 KR 10-2016-00700591.一种辐条式转子,包括:多个转子芯(10),所述多个转子芯(10)径向布置并且既没有基座也没有桥接;永磁体(20),布置在所述多个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所述多个转子芯(10)和永磁体(20)的内周表面与通孔(31)之间形成的空间(S),其中旋转轴(30)插入所述通孔(31)中;以及填充所述空间(S)用于减少磁漏的模制构件(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式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永磁体(20)位于所述转子芯(10)之间的每个间隙中的状态下,所述用于减少磁漏的模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贞喆梁耿植李承训金南钟
申请(专利权)人: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