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个中央控制阀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125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11
公开了一种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20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叶片的转子(9);共轴地围绕转子(9)的定子(7),具有用于接收转子的至少一个叶片的至少一个凹槽,其中,至少一个叶片将至少一个凹槽分成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以及控制组件,用于调节从第一室(11)到第二室(13)的液压流体流动,反之亦然。控制组件包括中央开/关先导阀(15),用于允许或阻止流体沿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之间的第一单向流动路径流动;以及中央螺线管阀(37),用于允许或阻止流体沿着与第一流动路径相反的第二单向流动路径方向在第一(11)室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的集成阀单元,以及一种控制内燃机中凸轮轴正时的方法。本公开还涉及包括所公开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的内燃机和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两个中央控制阀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这种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控制内燃机中凸轮轴的正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的内燃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内燃机中的阀用于调节向发动机缸的吸进和排放气体的流动。内燃机中的吸进和排放阀的打开和关闭经常由一个或多个凸轮轴驱动。由于所述阀控制空气进入到发动机缸中以及从废气发动机缸排放的流动,因此在缸活塞的每个冲程期间它们在适当的时间处打开和关闭是至关重要的。出于这个原因,每个凸轮轴经常经由同步带或正时链由曲轴驱动。然而,最佳阀正时的变化取决于许多因素,诸如发动机负荷。在传统的凸轮轴装置中,阀正时由凸轮轴和曲轴的关系固定地确定,也因此正时在整个发动机操作范围内不是优化的,导致性能受损、燃料经济性降低和/或更多排放。因此,已经开发了根据发动机条件改变阀正时的方法。一种这样的方法是液压可变凸轮移相(hVCP)。hVCP是通过允许对发动机阀重叠和正时进行连续和广泛设定来提高整体发动机性能的最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压缩点火和火花点火发动机中常用的技术。油压致动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20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叶片的转子(9),所述转子(9)布置成连接到凸轮轴(1);共轴地围绕转子(9)的定子(7),具有用于接收转子(9)的至少一个叶片的至少一个凹槽并允许转子(9)相对于定子(7)的旋转运动,所述定子(7)具有布置成用于接受驱动力的外周缘;其中,至少一个叶片将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分成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所述第一室(11)和所述第二室(13)布置成接收承受压力的液压流体,其中,将液压流体引入到第一室(11)中引起转子(9)相对于定子(7)在第一旋转方向中移动,并且将液压流体引入到第二室(13)中引起转子(9)相对于定子(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24 SE 1650712-1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20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叶片的转子(9),所述转子(9)布置成连接到凸轮轴(1);共轴地围绕转子(9)的定子(7),具有用于接收转子(9)的至少一个叶片的至少一个凹槽并允许转子(9)相对于定子(7)的旋转运动,所述定子(7)具有布置成用于接受驱动力的外周缘;其中,至少一个叶片将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分成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所述第一室(11)和所述第二室(13)布置成接收承受压力的液压流体,其中,将液压流体引入到第一室(11)中引起转子(9)相对于定子(7)在第一旋转方向中移动,并且将液压流体引入到第二室(13)中引起转子(9)相对于定子(7)在第二旋转方向中移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和控制组件,用于调节从第一室(11)到第二室(13)的液压流体流动,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对中地位于转子(9)内的先导阀(15),所述先导阀(15)包括先导端口、与第一室(11)流体连通的第一流动端口、以及与第二室(13)流体连通的第二流动端口,其中,通过调节先导端口处的先导流体的压力,先导阀(15)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打开状态中,先导阀(15)允许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体连通,并且在关闭状态中,先导阀阻止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止回阀(21),布置在先导阀(15)和第一室(11)之间的流体路径中,所述第一止回阀(21)布置成允许从先导阀(15)到第一室(11)的流动,但是阻止从第一室(11)到先导阀(15)的流动;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远离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的旋转部件定位并且与先导阀的先导端口流体连通,所述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具有至少两个状态,初级状态和次级状态,其中,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布置成当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从初级状态切换到次级状态时,将先导阀(15)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并且其中,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布置成当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从次级状态切换到初级状态时,将先导阀(15)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先导阀状态切换是通过调节先导端口处先导液体的压力实现的;中央螺线管阀(37),具有共轴布置在转子(9)和/或凸轮轴(1)内的阀体,所述中央螺线管阀(37)包括与第一室(11)流体连通的第一流动端口和与第二室(13)流体连通的第二流动端口,其中,中央螺线管阀(37)在阻止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体连通的关闭状态和允许第一室(11)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打开状态之间可切换;和第二止回阀(44),布置在中央螺线管阀(37)和第二室(13)之间的流体路径中,第二止回阀(43)布置成允许从中央螺线管阀(37)到第二室(13)的流动,并阻止从第二室(13)到中央螺线管阀(37)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流体和/或先导流体是液压油。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所述先导阀(15)是2/2路开/关阀,布置成常态在打开状态中,并且由在先导端口处增加的流体压力致动以切换到关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所述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25)是3/2路螺线管阀,其具有与增加的流体压力源(27)流体连通的进入端口、与先导阀的先导端口流体连通的排出端口、和通气端口,其中,3/2路螺线管阀的初级状态是非激励状态,用于阻止从增加的流体压力源(27)到先导阀(15)的先导端口的流体连通并允许从先导阀(15)的先导端口到通气端口的流体连通,并且其中,3/2路螺线管阀的次级状态是激励状态,允许从增加的流体压力源(27)到先导阀(15)的先导端口的流体连通并且致动先导阀(15)。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所述螺线管控制的致动器是布置在缸中的螺线管驱动的活塞,所述缸布置成与所述先导阀(15)的所述先导端口流体连通,其中,在初级状态中,螺线管驱动的活塞相对于缸在缩回位置中,并且其中,在次级状态中,螺线管驱动的活塞被致动并相对于缸移动到延伸的位置,从而在先导阀(15)的先导端口处流体的压力增加,并且先导阀(15)被致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所述中央螺线管阀(37)是2/2路开/关螺线管阀,其布置成常态在关闭状态中,并且通过激励所述螺线管(43)被致动以切换到打开状态。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凸轮正时移相器装置,其中,增加的流体压力源(27)布置成经由第一再填充通道(29)和第二再填充通道(31)与所述第一室(11)和所述第二室(13)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再填充通道(29)和第二再填充通道(31)各自具有止回阀(33、35),其布置成阻止流体从第一室(11)或第二室(13)流动到增加的流体压力源(27)。8.根据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奥洛夫松M·埃里克松
申请(专利权)人: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