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2071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粒子成像领域,一种粒子成像装置,包括团簇源、真空腔、分流器、离子透镜I、门阀I、离子透镜II、门阀II、质量过滤器、微通道盘I、屏蔽罩、基准电压管、速度成像电极组、微通道盘II、探测器、激光器I和真空泵组,团簇源包括储液池、流量控制器、进样管、气管、储气罐、保护腔、冷凝腔、加热器、样品腔、喷口和激光器II,用于研究掺杂的大分子团簇的光反应,结合了气体聚集和激光蒸发方法来产生掺杂的大分子团簇,团簇中掺杂的计量精确可控,且团簇生成后能够快速被冷却,采用电极上电压切换的方法对团簇进行有效聚集,光反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子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粒子成像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研究掺杂的大分子团簇的光反应的一种粒子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掺杂的分子团簇是指在某一种分子的团簇中掺入另一种或多种其他分子,在化学、生物学、环境学中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现有技术中有许多方法能够用于产生团簇,比如激光蒸发、气体聚集、离子溅射、电喷雾等方法,其中气体聚集和激光蒸发方法通常用于产生较大的团簇,现有技术缺陷一:某些团簇的形成需要包含可控计量的掺杂分子,现有技术较难实现对掺杂分子计量的精确控制;现有技术缺陷二:现有技术采用的激光蒸发团簇源产生的团簇离子难以冷却,影响后续实验效果;现有技术缺陷三:大量团簇在进行光反应即被激光照射时需要尽可能聚集以增加反应强度,现有技术对团簇的聚集效果不够理想,所述一种粒子成像装置能够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结合了气体聚集和激光蒸发方法来产生掺杂的大分子团簇,其掺杂的计量精确可控,且团簇生成后能够快速被冷却,另外,能够对团簇进行有效聚集,使得光反应有较高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粒子成像装置主要包括团簇源、真空腔、分流器、离子透镜I、门阀I、离子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粒子成像装置,主要包括团簇源(1)、真空腔(2)、分流器(3)、离子透镜I(4)、门阀I(5)、离子透镜II(6)、门阀II(7)、质量过滤器(8)、微通道盘I(9)、屏蔽罩(10)、基准电压管(11)、速度成像电极组(12)、微通道盘II(13)、探测器(14)、激光器I(15)和真空泵组,xyz为三维空间坐标系,所述真空腔(2)具有起始端和末端,真空腔(2)起始端外侧连接团簇源(1),探测器(14)位于真空腔(2)末端外侧,能够探测微通道盘I(9)和微通道盘II(13)上产生的光信号,从真空腔(2)起始端到末端依次分为真空段I(2‑1)、真空段II(2‑2)、真空段III(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子成像装置,主要包括团簇源(1)、真空腔(2)、分流器(3)、离子透镜I(4)、门阀I(5)、离子透镜II(6)、门阀II(7)、质量过滤器(8)、微通道盘I(9)、屏蔽罩(10)、基准电压管(11)、速度成像电极组(12)、微通道盘II(13)、探测器(14)、激光器I(15)和真空泵组,xyz为三维空间坐标系,所述真空腔(2)具有起始端和末端,真空腔(2)起始端外侧连接团簇源(1),探测器(14)位于真空腔(2)末端外侧,能够探测微通道盘I(9)和微通道盘II(13)上产生的光信号,从真空腔(2)起始端到末端依次分为真空段I(2-1)、真空段II(2-2)、真空段III(2-3)和真空段IV(2-4),真空段I(2-1)和真空段II(2-2)通过分流器(3)连接,真空段II(2-2)和真空段III(2-3)通过门阀I(5)连接,真空段III(2-3)和真空段IV(2-4)通过门阀II(7)连接,所述真空段I(2-1)、真空段II(2-2)、真空段III(2-3)和真空段IV(2-4)均连接有真空泵组,离子透镜I(4)位于真空段II(2-2)内,离子透镜II(6)位于真空段III(2-3)内,质量过滤器(8)、微通道盘I(9)和屏蔽罩(10)依次位于真空段IV(2-4)内,基准电压管(11)、速度成像电极组(12)和微通道盘II(13)依次位于屏蔽罩(10)内,所述分流器(3)、离子透镜I(4)、门阀I(5)、离子透镜II(6)、门阀II(7)、质量过滤器(8)、微通道盘I(9)、基准电压管(11)、速度成像电极组(12)和微通道盘II(13)组成了离子束流路径,微通道盘I(9)和微通道盘II(13)均能够移出或移入所述离子束流路径,激光器I(15)位于速度成像电极组(12)所在位置的真空腔(2)的外侧,真空腔(2)和屏蔽罩(10)均具有透光窗口,激光器I(15)发射的激光能够通过所述透光窗口进入速度成像电极组(12),其特征是:团簇源(1)主要包括储液池(1-1)、流量控制器(1-2)、进样管(1-3)、气管(1-4)、储气罐(1-5)、保护腔(1-6)、冷凝腔(1-7)、加热器(1-8)、样品腔(1-9)、喷口(1-10)和激光器II(1-11),所述保护腔(1-6)连接于真空腔(2)起始端的真空段I(2-1),所述冷凝腔(1-7)位于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强索奕双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