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33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所述支承结构用于机器、设备、建筑物和其他构筑物。它同时用于增强相应的结构并且在遇到尤其因地震引起的振动时用于稳定所述结构。为此,彼此相邻的支承件借助拉紧件如绷绳、张紧杆或拉杆互相固紧,其中,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这些拉紧件之间安排至少一个单轴作用的、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弹簧与至少一个粘性或粘弹性阻尼器之间并联工作的附加件。将支承件互相固紧的拉紧件和安排在它们之间的所述附加件按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成一个稳定组件,在稳定组件内部,拉紧件和所述附加件互相串联。按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此附加件对拉紧件造成一种预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所述支承结构用于机器、设备、建筑物和其他构筑物。所建议的装置同时用于增强相应的结构并在遇到尤其因地震引起的振动时稳定所述结构。优选地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用于稳定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尤其在建筑业内已知通过加固件静力稳定支承结构,例如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其中相应的加固件有助于消减结构的负荷。在这方面尤其常用的是框架结构借助对角布置的斜撑的所谓“支撑三角形”或加固装置,这些斜撑无负荷地添加在相应的支承结构中。还已知高的构筑物例如铁塔通过绷绳或张紧杆进行稳定。尽管上述措施在静力稳定完全不同的支承结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以及就此而言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当出现例如因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可记录到的动态负荷时,它们只是有条件地有效。至少借助上述措施不可能面对动态负荷实现对单轴进行稳定,或者不可能实现对结构元件例如只具有一个斜撑的框架结构进行一个单元的稳定。确切地说,为了在面对动态负荷时获得某种稳定作用,要求成对和彼此反向排列的相应加固件,例如拉杆。图9举例表示了一种相应的体现这种现有技术的装置。还通过US 62 333 884 B1公开了一种与之类似的方案。为了在面对例如通过地震引起的振动时保护构筑物,过去已经建议采用各种阻尼器,尤其粘性阻尼器。例如通过WO 01/73238 A2公开了一种包括一个对角地安排在框架结构内的阻尼器的相应的方案。然而所介绍的方案存在的缺点是,对于在实际上尤其在地震时典型的拉和压之间交变的负荷,它必须设计得非常结实,为的是使在阻尼器或阻尼器的固定件和结构连接件受压力负荷时产生的压曲危险保持得-->很小。在使用所述方案时这种强有力设计的要求导致高昂的费用。此外,阻尼器对于支承结构的静力增强没有贡献。确切地说,为此目的如所列举文件的图5所示在支承结构上例如在构架结构的另一些框架内要设单独的加固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案,它在静力学方面和动力学方面都能够有效地但尽管如此仍经济地稳定支承结构。此目的通过一种有主权利要求特征的装置达到。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有利的设计和进一步发展。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用于稳定支承结构,支承结构用于工业对象,如机器、设备、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借助此装置可以使那些由支承件组成的支承结构稳定,支承件设计为立柱或横梁和/或构成一个框架结构。在这里按已知的方式彼此相邻的支承件借助拉紧件,如绷绳、张紧杆或拉杆互相固紧。但是,按本专利技术在这些拉紧件之间安排至少一个单轴作用的、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弹簧与至少一个粘性或粘弹性阻尼器之间并联工作的附加件。将支承件互相固紧的拉紧件和安排在它们之间的所述附加件,按本专利技术构成一个稳定组件。在如此构成的稳定组件内部,拉紧件和所述附加件互相串联。在这里按本专利技术重要的方式借助附加件对拉紧件造成一种预紧。因此稳定组件构成用于支承结构的静力加固装置,即使在遇到例如地震引起的振动造成强烈动态负荷时,它也能起消减负荷的作用。通过预紧钢丝绳或拉杆,在地震作用时不会在稳定组件内形成任何压力。因此,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构成的稳定组件的阻尼和弹簧刚性,按有利的方式也可以在交变负荷(在拉与压之间变换)时起作用,因为通过地震力只是增大或减小静拉力。一般不需要复杂的防止受压时稳定组件屈曲的其他附加受压加固装置。同时,预紧拉紧件促使稳定组件的刚度或负荷能力有助于消减地震力造成的负荷。因此,稳定组件也成为(静力)加固装置。有效提高用于吸收地震力的系统阻尼和系统阻力。安排在拉紧件之间的附加件的所述弹簧,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形式可涉及螺旋压力弹簧。在这里,在一个拉紧件与该附加件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被施以螺旋压力弹簧的压力的连接件实现,连接件将此压力转向并作为拉力传递到拉紧件上。但是,一个附加件的所述弹簧同样可以设计为拉力弹簧,此时,在一个拉紧件与该附加件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连接件实现,通过此连接件将拉力弹簧的作用在其上的拉力可以说直接传递到拉紧件上。有关稳定组件的连接,在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范围内同样存在各种可能性。例如稳定装置可以将一个框架结构的支承件互相连接起来。在这方面按一种有重大实际意义的设计可能性,通过稳定组件构成框架结构的框架的对角加固装置,其中,稳定组件优选地将框架的两个角点互相连接起来。但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也可以设计为,令借助一个稳定组件互相连接的彼此相邻的支承件涉及不同工业对象的支承结构的一些构件,亦即例如涉及两个并列建筑物框架结构的立柱。附图说明下面应借助实施例再一次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表示:图1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第一种实施形式示意图;图2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示意图;图3-5前面表示的那些实施形式的改型或它们的组合可能性;图6-8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支承结构上连接的可能性;图9按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增强支承结构的装置示意图;图10一种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面对因此震引起的振动时用于稳定构筑物的方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2分别用示意图表示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能的实施形式。与它们相对应的装置同样示意地表示在图9和10中,图9和10表示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装置一方面用于稳定构筑物,以及另一方面在地震引起振动时用于保护构筑物。为了更好地理解采用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达到的效果,应首先简要地说明在图9和10中示意表示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装置。图9示意表示设计为框架结构10的支承结构7,它通过对角布置的加固件11、11′例如相应的斜撑静力稳定。如前言已强调的那样,斜撑无负荷地插入支承结构内的相应的装置业已证实对于静力稳定无疑是可靠的。然而在承接动态负荷方面并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一种这样的框架结构10仅借助一个单轴作用的加固件11进行稳定。确切地说,如图9所示,需要成对和反向地布置相应的加固件11、11′。但即使采取此措施,面对例如地震引起的动态振动,仍只能提供一种比较弱小的保护。图10示意表示由前言援引的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动态稳定构筑物之类的装置。在这里,在一个同样设计为框架结构10的支承结构7内,在一个基本上对角的装置中装入一个优选地粘性或粘弹性的阻尼器12。然而通过这种阻尼器12不提供任何静力增强作用。当面对拉与压之间变换的负荷时,它们尤其在压负荷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屈曲危险,为了在这种情况下达到有足够的稳定性,要求将阻尼器12设计得非常强劲。为了导出通过结构本身引起的静力,图示的阻尼器12对此没有裨益,所以为此要设单独的加固件。与此相对,通过如图1和2中表示的两种可能的方案所说明的按本专利技术的措施,不仅由静力学的观点而且由动力学的观点,同时达到极为有效地稳定支承结构7、7′。此外,本装置有非常简单的设计,这种简单的设计使装置一方面能经济地生产和装配,以及另一方面使装置能非常简单地与不同的既定条件和要求相适应,以及例如也可以重新装备现有的构筑物或机器的支承系统。按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两种方案是共同的。据此,结构的稳定借助拉紧件1、1′如拉杆或拉条实现,在它们之间安排一个粘弹性的附加件2、2′,亦即平行地排列一个弹簧3、3′和一个粘性或粘弹性阻尼器4,其中,拉紧件1、1′借助附加件2、2′预紧。这两种示意表示的方案的差异为,在按图1的设计中使用拉力弹簧3,而在按图2的方案中采用螺旋压力弹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稳定支承结构(7、7′)的装置,所述支承结构用于工业对象,如机器、设备、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它们的支承结构(7、7′)由支承件组成,支承件设计为立柱(9、9′)或水平横梁(8)和/或构成一个框架结构(10、10′),其中,彼此相邻布置的支承件(8、9、9′、10、10′)借助拉紧件(1、1′、1″),如绷绳、张紧杆或拉杆互相固紧,其特征为:在这些拉紧件(1、1′、1″)之间安排至少一个单轴作用的、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弹簧(3、3′)与至少一个粘性或粘弹性阻尼器(4)之间并联工作的附加件(2、2′),并且,将支承件(8、9、9′、10、10′)互相固紧的拉紧件(1、1′、1″)和安排在它们之间的所述附加件(2、2′)构成一个稳定组件,在稳定组件内部,拉紧件(1、1′、1″)和所述附加件(2、2′)互相串联并借助附加件(2、2′)对拉紧件(1、1′、1″)造成一种预紧,从而通过稳定组件构成用于支承结构(7、7′)的一个静力加固装置,即使在由例如地震引起的强烈动态负荷时,它也能起消减负荷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4-9-6 102004044208.81.用于稳定支承结构(7、7′)的装置,所述支承结构用于工业对象,如机器、设备、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它们的支承结构(7、7′)由支承件组成,支承件设计为立柱(9、9′)或水平横梁(8)和/或构成一个框架结构(10、10′),其中,彼此相邻布置的支承件(8、9、9′、10、10′)借助拉紧件(1、1′、1″),如绷绳、张紧杆或拉杆互相固紧,其特征为:在这些拉紧件(1、1′、1″)之间安排至少一个单轴作用的、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弹簧(3、3′)与至少一个粘性或粘弹性阻尼器(4)之间并联工作的附加件(2、2′),并且,将支承件(8、9、9′、10、10′)互相固紧的拉紧件(1、1′、1″)和安排在它们之间的所述附加件(2、2′)构成一个稳定组件,在稳定组件内部,拉紧件(1、1′、1″)和所述附加件(2、2′)互相串联并借助附加件(2、2′)对拉紧件(1、1′、1″)造成一种预紧,从而通过稳定组件构成用于支承结构(7、7′)的一个静力加固装置,即使在由例如地震引起的强烈动态负荷时,它也能起消减负荷的作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纳夫罗茨基
申请(专利权)人:隔而固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