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及公共减灾行业,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建筑物——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难。当地震来临时,公众往往缺少防备措施,特别是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的公众,在地震来临时无法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就近躲避灾害的地点和方法。若盲目逃离建筑物,又不能迅速到达开阔地带,很容易被建筑物上方的坠落物体伤害。地震造成的伤害,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公知的建筑技术,关注建筑物的自身强度,进而保护人的生命,但对于地震来临时,通过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展示,达到既保护公众安全,又可适度地减少的公众恐慌情绪的解决方案。在大量既有建筑中,很多建筑在特定的地区和文化氛围中,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其外观不能随意加固或改动。对于这类不能拆建,也不适于进行外加固的建筑,需要找到有效的抗震避难方法。建筑物抗震避难需要新的理念、标准、产品及实施方法,不但需要建筑物自身抵御地震冲击的能力,更需要地震发生的瞬间,专注人的生命和身体的有效的避难、逃生的装置、方法和程序,同时能够缓解公众心理恐慌的“安全空间”。公知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在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产品-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是以既有建筑或新建筑的特定空间为外部壳体,以具有独立结构框架的核形内壳体、环状闭合型支撑筋、防护网、填充物、避难舱组装预制板、逃生口、储水器、起吊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或构件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完整围护结构的空腔为内核,或将上述装置与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物内腔融为一体,实现地震避难舱功能的附加建筑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产品——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是以既有建筑或新建筑的特定空间为外部壳体,以具有独立结构框架的核形内壳体、环状闭合型支撑筋、防护网、填充物、避难舱组装预制板、逃生口、储水器、起吊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或构件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完整围护结构的空腔为内核,或将上述装置与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物内腔融为一体,实现地震避难舱功能的附加建筑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的具有独立构架的核形内壳体是以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的特定空间为依托,使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其内部实施局部加固、预制或重建,形成与外壳体紧密结合的但具有独立、完整围护结构的建筑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闭合型支撑筋是具有独立构架的核形内壳体的主要支撑筋,是由金属或非金属体经加工制成网架,围绕X\\Y\\Z不同轴线环绕,形成纵横交错的置于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中的环状闭合型支撑筋,每根不同轴线的环状闭合型支撑筋采用套管嵌固、熔接、粘接等方法融合,形成首尾相接的闭合型支撑体;多个支撑体组合,成为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的主要支撑构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是由金属或非金属体经加工制成的筋状物,围绕X\\Y\\Z不同轴线环绕,形成闭环,纵横交错包护于环状闭合型网架内外,组成笼篓状编织构架的防护网,成为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的次要支撑构架以及填充物的附着构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是以混凝土或具有防火特征的有机、无机材料紧密地附着于环状闭合型支撑筋及防护网之上的填充缝隙的物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组装预制板块是由金属物、非金属物、金属物与非金属物的复合材料制成分组模块,在预定的建筑空间中组合而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组装预制板块是由金属物、非金属物、金属物与非金属物的复合材料直接敷设在预定的建筑外壳中组合而成的。8、一种建筑物独立构架内加固核形抗震避难舱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在既有建筑内选定的建设避难舱的空间中,用金属或非金属体经加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