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site capacitor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the third conductive layer, the third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fourth conductive layer in turn. The first capacitive structure comprises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capacitive structure comprises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third conductive layer. The third capacitive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third conductive layer, a third insulating layer and a fourth conductive layer, in which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and/or the third conductive layer in the second capacitive structure can move relatively to change the capacitance of the second capacitive structure. Through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conductive layer after charging, the charge can be driven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the external energy can be captured and converted into electric energy to achieve high current out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电容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电容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超润滑的复合电容结构及其构成的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和植入医疗设备尺寸的减小,功能的增加,导致这些设备对电源的持续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这些设备通常采用充电电池以外界充电的方式来解决电源供电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外界充电方式(即便是快速充电)仍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等的需求。常用的供电设备中磁感应式发电装置是通过捕获外界的做功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以提供电能,其发电结构由磁极和线圈转子组成;这类结构的发电装置产生稳定的发电需要一定大小的磁体来保持均匀的磁场,导致磁感应式发电装置尺寸大;不适合给上述智能终端设备和植入医疗设备供电。相反的,人们生活中很多持续的活动存在有非常大的能量耗散没有被采集和利用,而传统的发电装置转化效率低,无法将这些微小活动有效转化为电能,例如手指在触摸屏幕上滑动的动能,人的肢体运动的动能,心脏跳动的动能,以及一些微小物体或有着微小运动的物体的移动动能。这样,需要设计出能够通过采集和捕获这些持续性活动的动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供电装置,为上述智能终端设备和植入医疗设备提供方便、可靠且持续的电能。目前,纳米发电装置是一种能够将微小运动能量捕获并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设备,其通过不同物体之间相对摩擦来产生电荷,使得其中绝缘体表面带有电荷,再通过滑动时复式电容结构的改变来驱动电荷发生转移,产生电流;这种捕获微小动能的发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种纳米发电装置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的技术困惑:1、纳米发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电容结构,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三导电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导电层;其中第一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第二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第三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以及所述第四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结构中的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层可以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二电容结构的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电容结构,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三导电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导电层;其中第一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第二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第三电容结构包含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以及所述第四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结构中的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层可以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二电容结构的电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金属材料、导电碳材料、导电复合氧化物、导电陶瓷、导电聚合物或其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石墨、金、银、铜、铁、铝或合金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真空、气体、液体和/或固体材料。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真空、空气、氮气、稀有气体、矿物油、合成油、介电陶瓷、类金刚石材料。7.如权利要求6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空气、类金刚石材料。8.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5nm-50μm。9.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5nm-100n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层在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在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上均形成保护层。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复合电容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之上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从而得到所述第一电容结构;提供所述第四导电层,在所述第四导电层之上形成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三导电层,从而得到所述第三电容结构;提供所述第二绝缘层;将所述第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电容结构复合得到复合电容结构。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层在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在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上均形成保护层。15.一种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复合电容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层在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上设置超润滑材料层,从而形成超润滑的表面。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润滑材料包括二维材料。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润滑材料包括石墨、石墨烯、六方氮化硼、二硫化钼、二硒化钼、氟化石墨烯、二硫化钨、二硒化钨、铋、钼或云母。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润滑材料为单层石墨烯。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固体材料。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介电陶瓷、绝缘聚合物材料或绝缘涂料。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特氟龙。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类金刚石材料。23.如权利要求15-22任一项所述超润滑复合电容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之上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任选地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形成第一超润滑材料层,从而得到所述第一电容结构;提供所述第三导电层,在所述第三导电层之上形成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四导电层,从而得到所述第三电容结构;提供所述第二绝缘层;将所述第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电容结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