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的定位装置,适用于行李箱的拉杆组,于内管底端直接以一体成型的塞杆予以固定插组,塞杆的中央设一开口槽,配合一卡合片,底端伸出一固定杆插固于塞杆一侧底端,另卡合片的Y形叉端一侧设有凸端伸出到外管的定位孔,而另一侧设成一导斜面,供由传动杆端压块压合,使卡合片一端受压块压合后可移位,另一叉端磨平面便向内收移,脱离卡合的位置,达到拉杆伸缩的调整操作。(*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的定位装置,为一种可简易组装并可供卡合操控简易确实的拉杆定位装置。以一般常见行李箱的拉杆结构设计,主要利用两管体相互插组成可伸缩调整状设计,整个结构设计的型态,大致如图5、6所示,主要由一内、外管40、30相互穿套组成一具伸缩的变换长度的拉杆组,其伸缩长度变换的调整操控,主要依设于外管30上所设等分的定位孔31,与设于内管40中底部一只由背部弹簧41推顶可做左右滑行移位的传动块42,依块体顶端较小的凸缘,可伸出到外管30的穿孔31中,卡合住孔缘,达到伸缩调整的定位控制。而整支组合拉杆的伸缩调整操控,主要由把手部分插组一传动杆32到内管40底端上方,而为防止传动杆32作动时偏移,于管内须先穿套一具中央穿孔的导环33,使整支传动杆32可垂直上下动作而不会偏摆,并依管底端所设传动块42上的导斜面设计,于传动杆32底端组装一具相对斜面设计的压块34,使可通过拉杆顶端把手的压控,连动传动杆32做下压的操作,将传动块42顺压块34斜面的相对压掣,而向一侧的弹簧41压缩移位,使传动块42顶端凸出的凸缘会随块体的内移而缩入到内管40缘,脱离卡合定位的位置,如图6所示的态样,则此时便可拉动整支内管40做上下的位移,即拉杆组合长度的伸缩调整,待调整到适当的长度位置时,即可配合预设于外管30内侧的等分定位穿孔31位置,在放松对传动杆32的压持力后,便可使传动块42藉弹簧41推顶的动力,而使传动块42的凸缘简易的推出到外管30面上相对的定位穿孔31内卡合定位。然以上述的卡合定位设计,就其整体结构的配件及组装上可明显的看出极为复杂且不易组装,首先就其构件设计上,因整支拉杆组的设计是将构件组装于较细的内管40底部,故而就其构件的形体上均极细小,而以现行的卡合传动设计上,主要由传动杆32、传动块42的相对斜面推挤而达到滑移的作用,且为传动块42自动复位的需要,于块体的后方须预先穿套一弹簧41,方能达到再卡合的操作目的,故而就整体组装上,首先传动杆32的压块34与传动块42的相对斜面的面接触设计,将形成较大的摩擦阻力,使得施力上须较大,再加上传动块42背部复位弹簧41的组装定位,亦有其组装实施上的不便,另于外管30的底端部,于所有构件组装完成后,更须以一底板35,配合一铆合机,将管底端部予以弯折铆合,方能使传动块42做定位组装,其铆合定位的位置控制上,需具较高的精密度及加工技术性,此亦正是一般拉杆组装成本极高,且不良品率偏高,成本无法有效降低的缘故,如何开发出一种具简易组装又可符合实际使用需要的拉杆定位调整结构,实为一有待积极开发的目标。鉴于一般常见行李箱拉杆于实际使用上所存在的许多缺点,乃依行李箱拉杆设计制造多年来的经验,经悉心研究改良后,终开发出本技术的一种拉杆定位装置,配合以一体成型的底端塞杆,其塞杆中央一侧插固一Y形状的弹性卡合片,使传动杆在压持另一端时,可适时的将卡合片做向内移位的操作,藉以达到简易组装及操控简易的功效,确实的改善一般常见拉杆于调整定位结构组装上的不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杆的定位装置,可单独组装内管底端塞杆,使整个卡合片具简易组装的定位功效,不仅大幅降低构件组装的技术层次及成本,更使整体组装工时大幅缩短,进而达到整体制造成本降低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拉杆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拉杆的操控把手,及设于把手两侧分由内、外管相互插组成的拉杆组,和插组于内管中连控底部定位卡合传动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于内管底端以一体成型的塞杆予以插装,而于塞杆的一侧面中段设留一偏心状的开口槽,顶部中央设一贯穿孔相连通,槽体内部则插组一Y形卡合片,其中Y形一叉端设成磨平凸端外伸出,供伸出到外管的定位穿孔卡合定位,而于另一叉端的端面上则设成一倾斜的导斜面,以方便传动杆底端压块的压挤传动。所述拉杆的定位装置,其中卡合片的一叉端设成的倾斜的导斜面,供与传动杆底端所设削斜面相互接触传动。所述的拉杆的定位装置,其中塞杆与内管底端可以紧配合方式组装定位。所述的拉杆的定位装置,其中塞杆顶端的中央贯穿孔可设成与传动杆底端压块相同形状大小的圆形或方形穿孔。所述的拉杆的定位装置,其中卡合片的底端则设留一固定杆伸出,直接固定于塞杆一侧开口槽的底端插孔,以固定卡合片。本技术的效果及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拉杆的定位装置,于组成的内管底端直接以一体成形的塞杆予以固定插组,依塞杆的中央予以设一凹落的偏心状开口槽,配合一Y形的卡合片,依底端伸出一固定杆直接插固于塞杆一侧底端固定卡合片,另卡合片的Y形叉端一侧设有磨平凸端伸出到外管对称的定位孔,行卡合定位的使用,而另一侧设成一导斜面,供由传动杆端压块压合,使卡合片一端受压块压合后可适时的向受压侧移位,另一叉端磨平的面便行向内收移,脱离卡合的位置,达到拉杆伸缩的调整操作。本技术使整个拉杆组的复位、定位构件组装简化,可大幅降低其结构组装的困难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动塞杆的立体组装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装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图5为一般常见装置组装平面图。图6为一般常见装置传动平面图。本技术的拉杆的定位装置,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整支拉杆的组合型式,大致与一般常见拉杆组设计外观相似,同样以一外管10及一内管20做相互插组后,配合外管10内侧面上所设穿孔11,作为拉杆长度伸缩调整的卡合定位孔,而以本技术的设计改良主要于内管20底端,配合以一体成型的凸字形状塞杆23,直接插组于内管20的底端,配合于管缘外侧做适当的冲压抵紧定位,使塞杆23得以确实与内管20结合成一体,而于塞杆23的一侧相对应于外管10所设定位穿孔11的一侧中段位置,设留一道偏心向杆体内部凹入的开口槽24,而于槽体的底端则设留一定位插孔25,主要供一由冲制成型的Y形状卡合片26,依片体底端预设一凸出的固定杆27,直接固插于该预留的细插孔25中,藉以定位整支卡合片26的组装,而依片体Y形端的特殊设计,其一侧外伸出的磨平凸端261,恰可伸出到外管10管面上相对称的定位穿孔11内,可抵靠孔体的上、下缘做拉杆的伸缩定位,而于Y形叉端的另一侧则设成一约45-60度左右的倾斜导斜面262,并于塞杆23的顶部中央配合设留一垂直的贯穿孔28,其大小恰与由把手12连动的传动杆21底端的压块22大小相同,供压块22得以穿置其中,如图3所示,并使压块22一侧削斜面恰抵触于卡合片26的导斜面262上。另对于组装的外管10设计上,大致与一般常见管件相似,于管面的组装内侧等分设有数个定位用穿孔11;而于内管20部分,除插组一支由把手12延伸到内管底端的传动杆21外,而于传动杆21伸出的底端,则组装一圆杆状或方形状的压块22,块体底端呈一削斜面状;其恰配合内管20底端插固的一体成型塞杆23,杆体顶端所设具相同形状大小的贯穿孔28插置导向,使其上下伸缩压掣操控时,不会产生偏摆。整个拉杆组的操控,主要由把手12压持使触动传动杆21向下压挤,如图4所示,使压块22得以向Y形叉端的导斜面262进行压抵的操作,而Y形的弹性卡合片26在受到压持后,其便会形成顺压力方向偏摆移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杆的定位装置,其包含有一拉杆的操控把手,及设于把手两侧分由内、外管相互插组成的拉杆组,和插组于内管中连控底部定位卡合传动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于内管底端以一体成型的塞杆予以插装,而于塞杆的一侧面中段设留一偏心状的开口槽,顶部中央设一贯穿孔相连通,槽体内部则插组一Y形卡合片,其中Y形一叉端设成磨平凸端外伸出到外管的定位穿孔卡合定位,而于另一叉端的端面上则设成一倾斜的导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启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