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的球铰支座,具体是指一种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该球铰支座具有很好的抗压、抗拔能力。
技术介绍
在楼房或桥梁等建筑结构中均需要设置支座,通常状况下支座受到上部建筑结构的载荷力为向下的垂直载荷力,因此要求支座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目前建筑结构中的支座都能够满足这一基本要求。但是在某些场合或情况下,支座受到上部建筑结构的载荷力为上、下震动的垂直载荷力,或者由于上部建筑结构的变形而引起支座受到的载荷力在垂直方向上会产生相对偏移,这就需要支座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抗拔能力,并且在受到交变的载荷力作用时能够进行滑移调整,能够减轻或消除上部建筑结构的变形对下部建筑结构的影响。ZL200620041016.8公开了一种抗拉球型支座,该球型支座的抗拉部件包括顶板、球冠衬板、连接螺母、球窝柱体和底座,连接螺母将球冠衬板和球窝柱体连接,球窝柱体置于底座中,通过球窝座肩部的球面和连接螺母内圈的球面构成支座的承受拉力的球面结构。上述抗拉结构中受拉件通过连接螺母相连,在受到大拔力作用下容易造成零件失效,发生危险。中国申请号为20071009 ...
【技术保护点】
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它包括底座、顶板、支座底板(6)、球铰支撑结构、传力件(3)、抗拔件(2),其中,球铰支撑结构位于底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顶板合为一个整体,构成支座壳体,所述的支座底板(6)位于支座壳体(1)的下方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的支座壳体(1)具有内腔,所述的球铰支撑结构、传力件(3)和抗拔件(2)均位于所述支座壳体(1)的内腔内,其中,所述的球铰支撑结构位于内腔底部,并承托在支座底板(6)上,其顶面支承所述的传力件(3),所述的传力件(3)由底座(31)和竖向的主体(32)形成整体的“⊥”形结构,所述的抗拔件(2)套在所述传力件的竖向主体(32)上,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它包括底座、顶板、支座底板(6)、球铰支撑结构、传力件(3)、抗拔件(2),其中,球铰支撑结构位于底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顶板合为一个整体,构成支座壳体,所述的支座底板(6)位于支座壳体(1)的下方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的支座壳体(1)具有内腔,所述的球铰支撑结构、传力件(3)和抗拔件(2)均位于所述支座壳体(1)的内腔内,其中,所述的球铰支撑结构位于内腔底部,并承托在支座底板(6)上,其顶面支承所述的传力件(3),所述的传力件(3)由底座(31)和竖向的主体(32)形成整体的“⊥”形结构,所述的抗拔件(2)套在所述传力件的竖向主体(32)上,且承托在所述传力件的底座(31)上,所述抗拔件(2)的上表面由所述支座壳体(1)顶部的内表面限位,所述传力件的竖向主体(32)从所述的抗拔件(2)和支座壳体(1)的顶面穿出,用于与其它建筑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底座(31)的外缘轮廓面和所述支座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在左右向(X向)和前后向(Z向)均留有可供传力件(3)移动的滑动间隙,即所述的传力件(3)可双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底座(31)的外缘轮廓面和所述支座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只在左右向(X向)或者前后向(Z向)留有可供传力件移动的滑动间隙,而在前后向(Z向)或者左右向(X向)只留有2~4mm的转动间隙,即所述的传力件(3)可单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抗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壳体(1)为由底座和顶板整体铸造成型的结构单元,所述的底座为柱形底座,其由中空柱体与位于柱体底面的环形底座板(14)构成,顶板位于柱形底座的柱体顶面,中空柱体环向还设置有起加强筋作用的环向抗剪组件(12)和径向抗剪组件(13),所述的顶板也就是支座壳体的壳体顶板(11),所述的壳体顶板(11)开有可供所述传力件(3)的主体(32)穿出的孔(11a),所述支座壳体(1)的壳体顶板(11)的内表面和所述抗拔件(2)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恺平,李桢章,廖旭钊,谭开伟,伍国华,何锦超,蔡晓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