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052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池窑排出缺陷玻璃液的装置,在作业通路入口第一台炉与分配通路之间设置放料孔,放料孔上端面与分配通路连通,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从放料孔下端面排出,避免缺陷产品的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避免缺陷玻纤的产生,提高作业通路入口炉位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A device for discharging defective glass liquid from glass tank kil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discharging defective glass liquid from a glass tank kiln. A discharging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urnac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operation path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h,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discharging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path, and the defective glass liquid from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discharging hole in a glass tank kiln is discharged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defective product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and simple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defective glass fiber produc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y of the furnace positio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operation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特别适用于大量使用铬质耐材,高熔化率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
技术介绍
由于窑炉熔化率指标不断提升,拉丝流量明显增大。通路部份致密性锆质耐材抗玻璃液侵蚀性能不能满足玻璃纤维生产的工艺要求,容易出现批量耐火材料类断头,制约作业效率,影响窑炉运行周期。致密性铬质耐材广泛使用,其优越的抗玻璃液侵蚀性能得到玻璃行业技术人员的认可。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铬质耐材长期受玻璃液浸润和冲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侵蚀,造成铬着色污染玻璃液的现象。被铬着色的玻璃液随作业流进入作业通路,导致作业通路入口1~3台炉位不同程度地出现绿玻璃现象(铬着色)。在被铬着色的情况下,生产制得的玻纤制品的颜色较常规明显偏绿,影响玻纤制品销售。同时,影响作业效率,也导致部份炉位不能生产高端产品,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从而有效避免缺陷玻璃液进入作业通路,杜绝不合格玻纤的形成。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作业通路入口第一台炉与分配通路之间设置放料孔,放料孔上端面与分配通路连通,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从放料孔下端面排出。进一步,所述放料孔中心与分配通路中心线的距离为300mm~1000mm,优选500mm~700mm。进一步,所述放料孔为放料孔砖上的一个通孔,放料孔为异形设计,放料孔砖构成的放料孔外围结构为中空方形柱状体,呈上大下小结构,放料孔砖内壁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进一步,所述放料孔砖上端面呈回字形,放料孔砖上端面外圈为边长300mm~600mm的方形,优选为边长400mm~500mm的方形;放料孔砖下端面呈回字形,放料孔砖下端面外圈为边长250mm~550mm的方形;上口壁厚50mm~75mm;放料孔砖底面圆孔(放料孔底面)直径为20mm~80mm,优选为直径为25mm~35mm的圆孔;放料孔砖高度150mm~250mm,具体根据通路底部放料孔砖厚度进行调整。放料孔砖上端面比作业通路底面低0~100mm,优选30~50mm。进一步,所述放料孔为放料孔砖上的一个通孔,放料孔砖(放料孔外围结构)为中空圆柱体,放料孔砖内壁为圆锥形。进一步,放料孔砖上端面外圈直径为300mm~600mm,优选400mm~500mm,放料孔砖下端面外圈直径250mm~550mm,上口壁厚50mm~75mm,放料孔砖底面圆孔直径为20mm~80mm,优选30mm~60mm,放料孔砖上端面比作业通路底面低0~100mm,优选低30~50mm。进一步,所述放料孔砖高度为150mm~250mm,具体可根据通路底部砖结构厚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所述放料孔底部安装有铂铑合金漏板,铂铑合金漏板为单孔或多孔设计。进一步,所述放料孔下部设置锥形接料斗,锥形接料斗底部安装气动翻板装置,锥形接料斗上部安装环形喷水装置。玻璃液经水冷却后跌落在气动翻板上,气动翻板阀开启和关闭。通过电磁阀配合时间继电器定时开启和关闭,实现连续放料、碎玻璃间隙性出料。进一步,锥形接料斗下部安装输料管,输料管连通至缺陷玻璃液处理装置(场地),安装方式根据现场位置确定,可以垂直向下,或任意方向倾斜向下120°~180°(垂直向上方向与输料管的夹角)安装,也可两者结合安装。进一步,输料管的出口最低处离地面1000mm~3000mm,优选1500mm~2000mm。放料孔砖底部安装铂铑合金放料漏板,放料量控制通过调节铂铑合金放料漏板温度实现,放料孔流出高温玻璃,经水淬后顺管道流向指定位置。输料管出口离地面高度控制主要考虑铂铑合金漏板连续放料,接料斗间隙性出料。离地面距离太低容易使碎玻璃堆高而堵塞输料管,导致碎玻璃滞留在管道内,影响冷却及接料斗的工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作业通路入口第一台炉前至分配通路之间设置放料孔,利用比重差异及玻璃液分层流动实际情况,确保缺陷玻璃液优先进入放料孔,有效避免缺陷玻璃液进入作业通路,进而杜绝不合格玻纤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面配置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中的放料孔外围结构(孔壁)由放料孔砖砌成。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放料孔外围结构为中空圆柱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窑炉熔化池,2、主通路,3、分配通路,4、作业通路,5、流槽砖,6、放料孔砖,7、铂铑合金漏板,8、高温玻璃液,9、环形喷水装置、10、锥形接料斗,11、玻璃渣,12、气动翻板装置,13、输料管,14、分配通路中心线,15、放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在作业通路4入口第一台炉前至分配通路3中心线距离内设置放料孔砖6,放料孔砖6上的漏孔即为放料孔15,放料孔15中心与分配通路中心线14的距离L为850mm。按照通路入口位置设计结构的不同,放料孔位置相应调整。实施例2: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中放料孔15为放料孔砖6上的一个通孔,放料孔15为异形设计,放料孔砖6上的放料孔15横截面为方形(放料孔砖6构成的放料孔外围结构为中空方形柱状体,其横截面为两个方形构成的回字形),呈大小头(上大下小)结构,放料孔15内壁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放料孔外围结构上端面呈回字形,放料孔外围结构上端面外圈L1长宽均为600mm的方形,且放料孔上端面152与作业通路4底面持平,放料孔外围结构呈回字形,放料孔外围结构下端面外圈L2长宽均为330mm的方形,上口壁厚L3为65mm,下口壁厚L4为85mm,放料孔15底面151为直径为32mm的圆孔,放料孔外围结构高度为200mm,放料孔外围结构上部外圈与放料孔外围结构下部外圈之间的距离L5为50mm。放料孔外围结构上端面与作业通路4底面持平,不影响缺陷玻璃液的排出,砖结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施工。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放料孔外围结构呈中空圆柱体设计,内壁成圆锥形结构,放料孔15横截面为圆形,放料孔外围结构(横截面为两个同心圆)上端面外圈直径500mm,上口壁厚L3为75mm,下端面外圈直径500mm。放料孔外围结构高度200mm,放料孔15底面为直径L6为50mm圆孔,放料孔15上端面152是直径L7为350mm圆孔,放料孔外围结构上端面比作业通路4底面41低50mm,更加有利于缺陷玻璃液的排出,砖结构设计相对复杂,耐材加工难度增大,施工要求进一步提高。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放料孔15下部安装有放料漏板7,材质选用铂铑合金,放料漏板7单孔设计。铂铑合金放料漏板7采用浇注料固定在框架内,框架固定在作业通路4结构上,放料漏板7紧贴在放料孔外围结构底部安装,采用顶头螺栓加固,放料漏板7孔中心线与放料孔15中心线重合。放料漏板7紧贴放料孔砖6,防止出现玻璃液渗漏,同时中心孔对应确保放料顺畅性。实施例5:本实施例放料孔15下部还设置有锥形接料斗10,锥形接料斗10底部安装气动翻板装置12,上部安装有环形喷水装置9,下部安装有碎玻璃输料管13。输送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业通路入口第一台炉与分配通路之间设置放料孔,放料孔上端面与分配通路连通,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从放料孔下端面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业通路入口第一台炉与分配通路之间设置放料孔,放料孔上端面与分配通路连通,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从放料孔下端面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孔中心与分配通路中心线的距离为300mm~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孔为放料孔砖上的一个通孔,放料孔为异形设计,放料孔砖为中空方形柱状体,呈上大下小结构,放料孔砖内壁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孔砖上端面呈回字形,放料孔砖上端面外圈为边长300mm~600mm的方形,放料孔砖下端面呈回字形,放料孔砖下端面外圈为边长250mm~550mm的方形;上口壁厚50mm~75mm;放料孔转底面圆孔直径为20mm~80mm,放料孔砖高度150mm~2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池窑缺陷玻璃液的排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永根
申请(专利权)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