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52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料道结构,其包括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液流分配区,该液流分配区包括主壳体和设置在主壳体内的分配流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耳池,该耳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液流腔,该液流腔连通分配流道,在该耳池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液流腔的漏板。在该申请中,玄武岩熔液经液流分配区分配后进入到各耳池内,液流分配区主要起到熔液分配的作用,在设置耳池的区域不再设置漏板,由此可以大幅度地缩短液流分配区的长度,减少玄武岩熔液在液流分配区温度变化,由于是同步进入到耳池中,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耳池中玄武岩熔液的均匀性,保证所生产玄武岩纤维的质量均匀性。

A Material Channe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terial channe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extending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comprises a main shell and a distribution channel arranged in the main shell.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is provided with an ear pool, which comprises a pond body and a liquid flow chamber arranged in the pool body. The liquid flow chamber connects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ar pool. A leak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flow chamb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basalt molten liquid is distributed into each ear pool through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mainly plays the role of the molten liquid distribution. There is no leakage plate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 pool is set. Thus, the length of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can be greatly shortened and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basalt molten liquid in the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area can be reduced. Improve the homogeneity of basalt melt in each ear poo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homogeneity of basalt fibers pro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玄武岩纤维的生产设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玄武岩是一种难熔材料,熔体黑度高,透热性差,易析晶等特点,现有玄武岩连续纤维的生产设备一般是设置有直线状的熔体料道,沿熔体料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漏板,随着熔体的流动,熔体从漏板中喷出形成纤维。在熔体的流动过程中,随着熔体从漏板中喷出,沿熔体的流动方向,熔体的流量不断减少,其温度也不断降低,导致熔体料道内的熔体的温度不均匀,影响纤维的品质和成品率。同时,当其中的一个漏板出现问题后,由于无法对该漏板进行单独检修,只能停产进行进修,影响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至少减少熔体料道内的不同区域的熔体的温度差异,提高熔体温度的均匀性,以保证纤维的品质并提高成品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料道结构,其包括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液流分配区,该液流分配区包括主壳体和设置在主壳体内的分配流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耳池,该耳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液流腔,该液流腔连通分配流道,在该耳池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液流腔的漏板。在本申请中,设置了液流分配区,在液流分配区的至少一侧设置耳池,玄武岩熔液经液流分配区分配后进入到各耳池内,液流分配区主要起到熔液分配的作用,在设置耳池的区域不再设置漏板,由此可以大幅度地缩短液流分配区的长度,减少玄武岩熔液在液流分配区温度变化,由于是同步进入到耳池中,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各耳池中玄武岩熔液的均匀性,保证所生产玄武岩纤维的质量均匀性。采用耳池设计后,当其中一个耳池出现问题后,可以在该耳池的液流腔中临时设置一个阻隔件,以阻碍玄武岩熔液继续进入到液流腔中,停止该耳池的纤维纺制,待完成检修后,再将该阻隔件取走,继续进行生产,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则待到停产时进行检修,单个耳池的问题不会导致整个设备停止生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耳池时,沿第一方向,位于液流分配区宽度方向两侧的耳池交错布置。交错布置后,玄武岩熔液在沿分配流道流动时,会依次进入到各耳池中,有利于保证熔液流动的均匀性,同时,可以便于在同侧相邻的两个耳池之间安装加热装置,来为玄武岩熔液加温以保持其温度,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液流分配区的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耳池之间设置有加热器,该加热器穿过主壳体的侧壁后进入到分配流道内,用于对分配流道内的熔液进行加热。加热器能够对液流分配区内的熔液进行加热,避免熔液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热量挥发使其流动性降低,或导致低于设定温度,影响正常生产。进一步,在液流分配区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熔化池,该熔化池具有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熔化腔,该熔化腔连通分配流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熔化池后,从熔化池流出的玄武岩熔液沿大致直线方向进入到分配流道中,减少了流道方向上的弯道,从而减少了流道阻力,有利于玄武岩熔液在分配流道中的平稳流道。进一步,沿第一方向,液流分配流道远离熔化池的一端的侧壁向外不超过距离熔化池最远的耳池的液流腔的远离熔化池的内壁。上述设计可以使液流分配流道距离熔化池最远的一端不会形成一个流道死角。如果使液流分配流道距离熔化池最远的一端向外超过距离熔化池最远的耳池的液流腔的内壁,则会形成一个流道盲区,在该盲区内,熔液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在一段时间后,在该盲区内的玄武岩熔液会有部分凝固,而且在熔液的冲刷下,部分凝固颗粒会进入到最后一个耳池中,并对漏板的纺丝孔造成堵塞,影响纤维质量。进一步,在液流分配区内不设置漏板。在液流分配区取消漏板的设置后,可以避免对液流分配区的漏板检修而导致部分耳池无法生产的问题,由于取消液流分配区的漏板而减少的产能可以由增加一定数量的耳池来弥补。为使两个相邻的耳池之间留有足量的空间来布置其它设备,尤其是加热设备的布置,耳池内的液流腔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在耳池的两侧形成比较均匀的设备安装空间。根据不同的拉丝要求,漏板的长度方向沿所在的耳池的液流腔的延伸方向延伸,该设计可减少原丝的阻力,适合大漏板拉丝,提高产量;同时此布置可以获取耳池中心熔体,由于中心温度相对均匀,可提高拉丝成品率;或漏板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所在耳池的液流腔的延伸方向延伸,该设计可以减短耳池的长度,从而减少炉体热量损失。根据不同的具体要求,可以进行具体的选择。进一步,至少有一个耳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漏板。根据不同的产能要求,可以在任意一个耳池或多个耳池内设置至少两个漏板,以提高单个耳池的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简图。图2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简图。图3为第三个实施例的简图。图4为第四个实施例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1,一种料道结构,其包括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100延伸的液流分配区2,该液流分配区2包括主壳体21和设置在主壳体21内的分配流道22;在液流分配区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池3,耳池3包括池体31和设置在池体31内的液流腔32,该液流腔32连通分配流道22,在该耳池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液流腔32的漏板4。沿第一方向,位于液流分配区宽度方向两侧的耳池3交错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六个耳池,在液流分配区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两个,沿第一方向,将六个耳池分别称为第一耳池301、第二耳池302、第三耳池303、第四耳池304、第五耳池305和第六耳池306,请参阅图1,在第一方向100上,第一耳池301、第二耳池302、第三耳池303、第四耳池304、第五耳池305和第六耳池306交替布置,形成交错布置状,且两个相邻的耳池之间具有距离。在液流分配区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熔化池1,该熔化池1具有池体11和设置在池体内的熔化腔12,在池体11朝向液流分配区2的一侧设置有贯穿池体内外的液流孔13。经过该液流孔13,熔化腔内的玄武岩熔液进入到液流分配区2的分配流道22内。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100,液流分配流道22远离熔化池1的一端的侧壁221向外不超过距离熔化池1最远的耳池3的液流腔32的远离熔化池1的内壁。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距离熔化池1最远的耳池为第六耳池306,即液流分配流道22远离熔化池1的一端的侧壁221向外不超过第六耳池306的远离熔化池1的内壁310。在液流分配区的主壳体的两侧壁上安装有若干加热器50,这些加热器穿过侧壁后进入到分配流道22内,用于对分配流道22内的熔液进行加热。加热器50的布置位置具体包括位于液流分配区的同一侧的两个耳池之间的区域、第二耳池302到融化池1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五耳池305到液流分配区的端部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液流分配区2内不设置漏板。在本实施例中,在液流分配区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池,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在液流分配区的一侧设置耳池。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液流分配区的每侧还可以设置其它数量个耳池,例如两个、五个或八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耳池内仅设置有一个漏板。耳池的液流腔32相对于第一方向100垂直设置。漏板的长度方向均沿垂直于所在的耳池的液流腔的延伸方向延伸,即漏板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100的延伸方向延伸。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耳池数量的不同,请参阅图2,在该实施例中,在液流分配区41的两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液流分配区,该液流分配区包括主壳体和设置在主壳体内的分配流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均设置有耳池,该耳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液流腔,该液流腔连通分配流道,在该耳池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液流腔的漏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液流分配区,该液流分配区包括主壳体和设置在主壳体内的分配流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均设置有耳池,该耳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液流腔,该液流腔连通分配流道,在该耳池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液流腔的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在液流分配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池时,沿第一方向,位于液流分配区宽度方向两侧的耳池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液流分配区的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耳池之间设置有加热器,该加热器穿过主壳体的侧壁后进入到分配流道内,用于对分配流道内的熔液进行加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守富李卫军谭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