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工件的自动输送精度、夹持定位精度,对于整个加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在输送过程中,机械手夹持精度不准确,则会影响上料时的定位精度,影响到下一步的加工定位精度,伺服电机盖类加工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工序,孔位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有极严格要求,智能化输送上料机构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以前,电机盖加工一直用人工装夹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效率低,定位精度差,不能适应电机盖自动生产线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电动机盖双向输送机构,并且提高电动机盖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夹持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包括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内沿其输送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转移加工机构,所述输送线包括有上输送线、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正下方的下输送线,所述上输送线与所述下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上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包括有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内沿其输送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转移加工机构,所述输送线包括有上输送线(1)、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正下方的下输送线(2),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上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上游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第一升降机构(3),所述转移加工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一侧的机械手(4)、连接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第二升降机构(5)、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旁侧的定位机构(6)、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6)一侧的加工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包括有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内沿其输送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转移加工机构,所述输送线包括有上输送线(1)、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正下方的下输送线(2),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上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上游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第一升降机构(3),所述转移加工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一侧的机械手(4)、连接所述上输送线(1)与所述下输送线(2)的第二升降机构(5)、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旁侧的定位机构(6)、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6)一侧的加工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输送线(1)包括有上输送架、设置于所述上输送架两侧的上输送履带(7)、沿所述上输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上输送架内的若干个第一输送板(8),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送板(8)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下输送线(2)包括有下输送架、设置于所述下输送架两侧的下输送履带、沿所述下输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输送架内的若干个第二输送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输送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包括有设置于所述上输送线(1)输送方向上游一端的第一升降架、通过第一升降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架一侧的第一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两侧的第一输送履带,所述第一托板在所述第一输送板(8)到第二输送板的方向上来回运动,所述第一输送履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上输送履带(7)的输送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机盖双向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平,刘海岷,王现立,李烨,向红斌,徐伟,董明海,文益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佛山登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