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且升降底座的两侧固定有侧板,所述升降底座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与靠背相连接,所述靠背的两端安装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旋钮,所述升降底座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轴管与安装在升降底座下方的驱动气缸相连接,所述轴管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通过螺纹管与万向轮相连接,所述螺纹管的顶部安装有轴盖,轴盖的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轴孔,所述螺纹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件与万向轮的中心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调节转轴、升降底座、活塞杆、驱动气缸和万向轮,解决了目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功能单一,安装调节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座椅设备
,具体为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上的航空座椅及其应急救生设备是飞行中保障乘员生命安全及旅行舒适的关键设备,也是民机项目中最主要的机载设备之一。最早期的飞机主要用于军事和邮政业务,当时的飞机对座椅并没有太多安全和舒适度方面的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飞机开始成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民用科技的第一代航空乘客座椅也由此诞生,但当时的航空座椅还是柳条椅。由于飞机的高速性和强烈的气流颠簸,飞机上的座椅必须牢牢固定。当时的空姐们都随身携带扳手和螺丝刀,用螺丝螺帽和钢筋将椅子固定在机舱的地板上。如果航班延误或者取消了,她们还得调节滑轨,根据航班的时刻和乘客的多少来调整飞机的座椅。目前的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功能单一,安装调节过程繁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应用需求,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解决了目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功能单一,安装调节过程繁琐等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且升降底座的两侧固定有侧板,所述升降底座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与靠背相连接,所述靠背的两端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上设置有旋钮,所述升降底座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且活塞杆贯穿轴管与安装在升降底座下方的驱动气缸相连接,所述轴管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通过螺纹管与万向轮相连接,所述螺纹管的顶部安装有轴盖,且轴盖的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轴孔,所述螺纹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件与万向轮的中心处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轴管内部,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安装有活塞。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五组,所述支撑杆呈L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轴孔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转轴与旋钮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调节转轴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卡。(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调节转轴、调节转轴、旋钮、活塞杆、轴管和驱动气缸,升降底座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与靠背相连接,调节转轴与旋钮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调节转轴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卡,通过利用旋钮来控制调节转轴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对靠背的角度调节,限位卡能对转轴进行限位固定,升降底座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轴管与安装在升降底座下方的驱动气缸相连接,利用气缸带动活塞杆从而实现对升降底座的自由升降,具备调节简单便捷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支撑杆、螺纹管、万向轮、轴孔和螺栓固件,轴管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设置有五组,对座椅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杆通过螺纹管与万向轮相连接,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对万向轮进行安装,便于对其进行拆卸和维修,螺纹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件与万向轮的中心处相连接,利用螺栓固件对各个组件进行安装,方便对万向轮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靠背、2调节转轴、3海绵坐垫、4升降底座、5侧板、6挡板、7旋钮、8活塞杆、9轴管、10驱动气缸、11支撑杆、12螺纹管、13万向轮、14轴孔、15轴盖、16螺栓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底座4,升降底座4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3,且升降底座4的两侧固定有侧板5,升降底座4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2与靠背1相连接,靠背1的两端安装有挡板6,且挡板6上设置有旋钮7,升降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8,且活塞杆8贯穿轴管9与安装在升降底座4下方的驱动气缸10相连接,轴管9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通过螺纹管12与万向轮13相连接,螺纹管12的顶部安装有轴盖15,且轴盖15的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轴孔14,螺纹管1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件16与万向轮13的中心处相连接,驱动气缸10设置在轴管9内部,且驱动气缸10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支撑杆11共设置有五组,且支撑杆11呈L型结构,支撑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轴孔14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转轴2与旋钮7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且调节转轴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卡。使用时,升降底座4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3,升降底座4的两侧固定有侧板5,升降底座4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2与靠背1相连接,调节转轴2与旋钮7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调节转轴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卡,通过利用旋钮7来控制调节转轴2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对靠背1的角度调节,限位卡能对转轴2进行限位固定,升降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8,且活塞杆8贯穿轴管9与安装在升降底座4下方的驱动气缸10相连接,利用驱动气缸10带动活塞杆8从而实现对升降底座4的自由升降,具备调节简单便捷的优点,轴管9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对座椅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轴孔14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杆11通过螺纹管12与万向轮13相连接,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对万向轮13进行安装,便于对其进行拆卸和维修。综上可得,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调节转轴2、升降底座4、活塞杆8、驱动气缸10和万向轮13,解决了目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功能单一,安装调节过程繁琐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4)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3),且升降底座(4)的两侧固定有侧板(5),所述升降底座(4)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2)与靠背(1)相连接,所述靠背(1)的两端安装有挡板(6),且挡板(6)上设置有旋钮(7),所述升降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8),且活塞杆(8)贯穿轴管(9)与安装在升降底座(4)下方的驱动气缸(10)相连接,所述轴管(9)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通过螺纹管(12)与万向轮(13)相连接,所述螺纹管(12)的顶部安装有轴盖(15),且轴盖(15)的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轴孔(14),所述螺纹管(1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件(16)与万向轮(13)的中心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座椅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4)上方设置有海绵坐垫(3),且升降底座(4)的两侧固定有侧板(5),所述升降底座(4)的一侧通过调节转轴(2)与靠背(1)相连接,所述靠背(1)的两端安装有挡板(6),且挡板(6)上设置有旋钮(7),所述升降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杆(8),且活塞杆(8)贯穿轴管(9)与安装在升降底座(4)下方的驱动气缸(10)相连接,所述轴管(9)的四周均安装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通过螺纹管(12)与万向轮(13)相连接,所述螺纹管(12)的顶部安装有轴盖(15),且轴盖(15)的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轴孔(14),所述螺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如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频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