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转拖船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8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的上平台,桅杆体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消防管路竖直固定在桅杆体内,扩大了桅杆的适用范围,并可将消防炮设置在桅杆体顶端的上平台上,达到消防炮的360°全射界的要求,大大改善了消防炮的喷射灭火效果,扩大了消防炮的射程,增大了全回转拖船与危险火源的距离,有效地保护了全回转拖船的,从而提高了全回转拖船的稳性,改善其操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回转拖船桅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信息源的支撑体,尤其涉及一种全回转拖船的桅杆装置,属于船舶工程

技术介绍
现代船舶的桅杆是在用来悬挂旗帜、安装信号灯、装设通讯天线和雷达、支撑观测台等信息收集、交换和其他作用的柱体,通常从船舶甲板中部向上垂直竖起,也可以支撑吊货杆,用于吊运货物。全回转拖船用于港区或近海拖曳作业,特别是具有外消防功能的全回转拖船在驾驶室顶部安装了消防炮。但是,这种安装位置的消防炮的射界角度不能达到360°的全射界,只能略大于180°,只有在全回转拖船180°转向后才能达到360°全射界的要求,费事费力,反应慢,不能满足消防炮360°全射界消防和快速反应的要求。另外,安装在驾驶室顶部的消防炮由于高度较低,无法达到消防炮“站得更高、射得更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其顶部安装消防炮,桅杆内设置向消防炮供水的消防管路,扩大桅杆的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上平台,数层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平台分别固定在桅杆体的横向两侧面和朝向船艏的前侧面上;上平台的面积大于其余平台,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桅杆体为上小下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通过数个管夹竖直间隔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所述下消防管通向离心水泵。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进一步的,沿着船体的纵向,桅杆体朝向船艏方向的轮廓线为垂直线,朝向船艉方向的轮廓线为弧线。进一步的,所述桅杆体上部和中部的横截面为一端半圆形另一端为矩形的组合空腔体,且半圆形一端朝向船艏,所述矩形的长度从桅杆体上部至桅杆体下部递增,桅杆体下部的横截面亦为从上至下长度递增的矩形;组合空腔体内间隔设有多道横置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采用数块板件围合而成,加强筋板的外缘形状与对应位置的组合空腔体的内腔边缘的形状匹配,上消防管路穿过加强筋板围合的空腔。进一步的,桅杆体朝向船艏方向的一侧下部内凹出互相垂直的角尺面,所述角尺面与罗经甲板及驾驶室后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消防炮的输入管中心线、上消防管路中心线和桅杆体中心线三线同轴。本专利技术的桅杆体为上小下大的空腔体,便于将上消防管路竖直固定在桅杆体内,充分利用了桅杆体内的空间,扩大了桅杆的适用范围且避免占用船舶其他空间。并可将消防炮设置在桅杆体顶端的上平台上,达到消防炮的360°全射界的要求,大大改善了消防炮的喷射灭火效果。由于消防炮位于全船的最高点,扩大了消防炮的射程,增大了全回转拖船与危险火源的距离,有效地保护了全回转拖船。本专利技术的消防炮的输入水管中心线、消防管路中心线和桅杆中心线三线同轴,在消防炮作业时,可以减少向消防管路输水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从而提高了全回转拖船的稳性,改善其操纵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桅杆体1、六层平台2和上平台3,四层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平台2分别焊接固定在桅杆体1的横向两侧面,自上而下分别为三层信号灯座21和夹在两层信号灯座21之间的天线座22。在桅杆体1朝向船艏的前侧面上分别设置了六层平台2,自上而下分别为三层前桅灯座23和夹在第一、第二层前桅灯座之间的雷达座24,还有第四层的高音扬声器座25和第五层的雾笛座26。上平台3的形状为长圆形,其面积大于其余平台,焊接固定在桅杆体1顶端上,便于人员站在上平台3上操控消防炮10,上平台3外缘还设置了安全护栏31。自桅杆体1底部至六层平台2和上平台3之间还设置了便于人员攀爬的多级攀爬直梯8。桅杆体1为上小下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其下部设有检修孔11,维修人员可以进入桅杆体1内部进行检修。上消防管路4通过数个管夹5竖直间隔固定在桅杆体1的空腔内,消防炮10设置在上平台3上,且与上消防管路4上端通过上法兰41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4下端通过伸出桅杆体1下端的直角弯头5和下法兰42与驾驶甲板20底下的下消防管路7连接,下消防管7通向离心水泵。沿着船体的纵向,桅杆体1朝向船艏方向的轮廓线为垂直线,朝向船艉方向的轮廓线为弧线,外形美观,其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稳定性好。如图4所示,桅杆体1上部和中部的横截面为一端半圆形另一端为矩形的组合空腔体,且半圆形一端朝向船艏,半圆形一端为迎风面,近似流线型,可以减小全回转拖船航行时的空气阻力。矩形另一端方便固定管夹5,使得上消防管路4能支撑在桅杆体1的内壁平面上。矩形的长度从桅杆体1上部至桅杆下部递增,桅杆体下部的横截面亦为从上至下长度递增的矩形;组合空腔体内间隔设有多道横置的加强筋板6。所述加强筋板6采用4块板件围合而成,加强筋板6的外缘形状与对应位置的组合空腔体的内腔边缘的形状匹配,上消防管路4穿过加强筋板6围合的空腔。如图1和图2所示,桅杆体1朝向船艏方向的一侧下部内凹出互相垂直的角尺面12,角尺面12与罗经甲板30及驾驶室后壁41组成的直角支撑面焊接固定。这样的结构延长了桅杆体1底部的焊接长度,与现有的桅杆底部与甲板的较短的焊接长度相比,本专利技术除了桅杆底部与甲板的焊缝外,另外增加了桅杆体1的角尺面41与罗经甲板30及驾驶室后壁41组成的直角支撑面的焊缝,使桅杆体1与罗经甲板30及驾驶室后壁41焊连成一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底部的支撑强度。消防炮10的输入管101中心线、上消防管路4中心线和桅杆体1中心线三线同轴。可以减少离心水泵输出的高压水经过上消防管路4输入到消防炮10的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提高了全回转拖船的稳性,避免产生对全回转拖船操纵性产生的负面影响。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上平台,数层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平台分别固定在桅杆体的横向两侧面和朝向船艏的前侧面上;上平台的面积大于其余平台,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其特征在于:桅杆体为上小下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通过数个管夹竖直间隔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所述下消防管通向离心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回转拖船桅杆,包括桅杆体、数层平台和上平台,数层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平台分别固定在桅杆体的横向两侧面和朝向船艏的前侧面上;上平台的面积大于其余平台,固定在桅杆体顶端上;其特征在于:桅杆体为上小下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空腔体,桅杆体底部固定在驾驶甲板和驾驶室后端上;上消防管路通过数个管夹竖直间隔固定在桅杆体的空腔内,消防炮设置在上平台上,且与上消防管路上端固定连接;上消防管路下端通过直角弯头与驾驶甲板底下的下消防管路连接,所述下消防管通向离心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回转拖船桅杆,其特征在于:沿着船体的纵向,桅杆体朝向船艏方向的轮廓线为垂直线,朝向船艉方向的轮廓线为弧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回转拖船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彭威威张舟丁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