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驾驶座侧的乘员和后座乘员间的适当交流的车顶搭载系统。车顶搭载系统(1)包括立体相机、显示器(15a)和控制部。立体相机设置于车辆(2),并且拍摄包括就座于车辆(2)的驾驶座(2b)的驾驶员(P1)的面部在内的图像。显示器(15a)设置在车辆(2)的顶盖(2a),并且位于设置在驾驶座(P1)的车宽方向侧的辅助座(2c)与驾驶座(2b)之间且车辆(2)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并且,显示器(15a)以能够从设置在车辆(2)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座(2d)和驾驶座(2b)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由立体相机拍摄的图像。控制部控制显示器(15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顶搭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顶搭载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将拍摄车厢内而得到的影像显示在车辆的显示器上的车辆显示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厢内部监视装置,该装置包括:相机,对后座的乘员进行拍摄;以及显示器,被设置在仪表板,并显示图像。该车厢内部监视装置通过将拍摄后座乘员而得到的影像显示在显示器,从而驾驶员能够监视后座的乘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238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以往的车辆显示系统中,希望通过将拍摄乘员而得到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从而辅助乘员之间(例如,驾驶座侧的乘员与后座乘员之间)的交流。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驾驶座侧的乘员和后座乘员进行适当交流的车顶搭载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拍摄部,设置于车辆,并且拍摄包括就座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座的驾驶员的面部在内的图像;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并且位于设置在所述驾驶座的车宽方向侧的辅助座与所述驾驶座之间且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以能够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座和所述驾驶座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由所述第一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显示部。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车顶搭载系统包括:第二拍摄部,设置在所述车辆,并且拍摄包括就座于所述后座的乘员的面部在内的图像;以及切换部,对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图像进行切换,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切换部的切换,将由所述第一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或由所述第二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中的任一个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部。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车顶搭载系统中,包括容纳所述第一拍摄部、所述图像显示部以及所述控制部的箱体。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车顶搭载系统中,所述控制部具有根据由所述第一拍摄部拍摄的图像来监视所述驾驶员的状态的监视功能,所述监视功能在所述车顶搭载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与所述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内容无关地被执行。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通过具备设置在车辆的顶盖并且位于辅助座与驾驶座之间且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并且将由第一拍摄部拍摄的包括驾驶员的面部在内的图像以能够从后座和驾驶座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的图像显示部,从而辅助驾驶座侧的乘员与后座乘员之间的适当交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上方模块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操作例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操作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的操作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顶搭载系统2:车辆2a:顶盖2b:驾驶座2c:辅助座2d:后座11:箱体12b:切换开关(切换部)14:立体相机(第一拍摄部)15a:显示器(图像显示部)16c:控制部16d:显示控制部16e:监视控制部23:后相机(第二拍摄部)P1:驾驶员P3:乘员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限制。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进而,以下记载的构成可以适当地组合。另外,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或变更。〔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搭载系统1进行说明。车顶搭载系统1具有显示器15a,该显示器15a设置在车辆2的顶盖2a,位于驾驶座2b与辅助座2c之间且车辆2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将立体相机14拍摄的包括驾驶员P1的面部在内的图像以能够从后座2d和驾驶座2b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基于该构成,车顶搭载系统1可以辅助驾驶座2b的驾驶员P1和后座2d的乘员P3之间的适当交流。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车顶搭载系统1。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车辆2直行的方向,并且是与车辆2的全长方向相同的方向。车宽方向是沿着车辆2的宽度的方向。高度方向是沿着车辆2的高度的方向,典型的是竖直方向。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高度方向彼此大致正交。如图1所示,车辆2包括:驾驶座2b,驾驶车辆2的驾驶员P1就座;辅助座2c,设置在驾驶座2b的车宽方向侧;以及多个后座2d,设置于车辆2的前后方向比驾驶座2b和辅助座2c更后侧。驾驶座2b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前侧且与车辆2的方向盘对置的位置。辅助座2c是所谓的副驾驶座椅,在驾驶座2b的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此处,各后座2d沿车宽方向设置为一排,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沿着车宽方向设置多排。如图2所示,车辆2还包括:车辆传感器2e、车辆控制装置2f和中央显示器2g(参照图1)。车辆传感器2e例如是检测车辆2的车速等的传感器。车辆传感器2e被连接到后述的通信控制部16b,并且将检测到的结果输出到该通信控制部16b。车辆控制装置2f是控制车辆2整体的装置,被构成为包含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车辆控制装置2f与通信控制部16b连接,根据从通信控制部16b输出的警告信号来控制车辆2。车辆控制装置2f例如在警告信号表示将车辆2停止的情况下,对包含其他信息在内的信息进行判断,控制车辆2安全停车。中央显示器2g例如是显示用于引导驾驶路线的导航信息等的显示装置,并且设置在车辆2的仪表板2h。车顶搭载系统1包括上方模块10和后方模块20。上方模块10是输出对车辆2的车厢内部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影像等的装置。另外,上方模块10是根据拍摄到的影像来监视驾驶员P1的瞌睡等状态并进行警告的装置。上方模块10也具备监视功能,因此,与以往单独设置具有监视功能的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元件数量。此外,上方模块10能够将该监视功能与以往的驾驶相关的输入输出装置(未示出)分离,因此,设置有该输入输出装置的仪表板2h的布局有了足够的空间。上方模块10设置在车辆2的顶盖2a的车厢侧。上方模块10位于顶盖2a中驾驶座2b与辅助座2c之间且前后方向的前侧。即,上方模块10在顶盖2a中位于车辆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且挡风玻璃侧。上方模块10包括:箱体11、开关部12、照明部13、作为第一拍摄部的立体相机14、输出部15和控制单元16。箱体11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并具有内部空间部。如图3所示,该内部空间部容纳有开关部12、照明部13、立体相机14、输出部15和控制单元16。箱体11以能够从该箱体11的外侧进行操作的方式容纳开关部12,以能够将灯光照射到该箱体11的外侧的方式容纳照明部13。此外,箱体11容纳能够对车辆2的车厢内部等进行拍摄的立体相机14,并且容纳能够对车辆2的车厢内部输出图像、声音等的输出部15。此外,箱体11以从外部保护的状态容纳控制单元16。开关部12包括由驾驶员P1和辅助座2c的乘员P2操作的多个开关。开关部12例如具有:照明开关12a、作为切换部的切换开关12b、以及设定开关12c。照明开关12a是开启和关闭照明部13的开关,并且由驾驶员P1或辅助座2c的乘员P2进行操作。照明开关12a与后述的照明控制部16a连接,并且向该照明控制部16a输出照明开启信号或照明关闭信号。切换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搭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拍摄部,设置于车辆,并且拍摄包括就座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座的驾驶员的面部在内的图像;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并且位于设置在所述驾驶座的车宽方向侧的辅助座与所述驾驶座之间且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以能够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座和所述驾驶座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由所述第一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显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8 JP 2017-1259481.一种车顶搭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拍摄部,设置于车辆,并且拍摄包括就座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座的驾驶员的面部在内的图像;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并且位于设置在所述驾驶座的车宽方向侧的辅助座与所述驾驶座之间且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以能够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座和所述驾驶座视觉识别的方式,显示由所述第一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显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搭载系统,其中,包括:第二拍摄部,设置在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正志,后藤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