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77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包;第一缓冲排气道,其顶端与所述缓冲包的底端相固接;第二缓冲排气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相固接;以及与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另一端相固接的锯齿排气道;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与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呈T型结构,两者的截面积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铝液入料速度高达60~75m/s时,都不会产生飞边,铝液基本无飞溅的散料,有效解决了因入料速度过高导致飞边和铝料飞散的有益效果。

A buffer structure for vacuum exhaus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acuum exhaust buffer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buffer package; a first buffer exhaust port, whose top end is fix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buffer package; a second buffer exhaust port, whose one end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buffer exhaust port; and a sawtooth exhaust port fix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buffer exhaust port; wherein the first buffer exhaust port and the second buffer exhaust port are fixed; The cushion exhaust duct is T-shaped,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two ducts is the sam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when the feeding speed of liquid aluminium reaches 60-75m/s, no flying edge will occur, and the liquid aluminium basically has no spattering scattered material, an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flying edge and aluminium material scattered due to the high feeding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圧鋳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压铸造中,排气板飞边和铝料飞散是非常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铸件内部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带抽真空排气板的铝合金压铸模中,排气板飞边如果清理不及时,会导致模具无法完全贴合,使模具气密性降低,抽真空无法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有效抽出,直接影响铸件内部质量,导致产品报废;铝料飞散形成的铝渣铝屑会堵塞真空阀,导致抽真空性能降低,且需经常停机维护真空阀,影响生产效率。为了解决排气板飞边,一般是增加排气板封铝面和降低铝液入料速度,有的模具受空间结构限制,无法直接加宽排气板,而降低铝液速度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内部质量;以往铝渣铝屑堵塞真空阀只能通过高频次的维护清理真空阀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生产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新的排气缓冲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其在铝液入料速度高达60~75m/s时,都不会产生飞边,铝液基本无飞溅的散料,有效解决了因入料速度过高导致飞边和铝料飞散的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包;第一缓冲排气道,其顶端与所述缓冲包的底端相固接;第二缓冲排气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相固接;以及与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另一端相固接的锯齿排气道;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与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呈T型结构,两者的截面积一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缓冲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道的厚度。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与所述锯齿排气道之间设有缓冲槽。优选的是,所述锯齿排气道的截面为规则的锯齿状。优选的是,所述锯齿排气道的末端固接有排气口。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包的前端固接有入料口。优选的是,所述入料口的上端与所述缓冲包相切。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在铝液入料速度高达60~75m/s时,都不会产生飞边,铝液基本无飞溅的散料,有效解决了因入料速度过高导致飞边和铝料飞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包12;第一缓冲排气道13,其顶端与所述缓冲包12的底端相固接;第二缓冲排气道1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13相固接;以及与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14另一端相固接的锯齿排气道16;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13与第二缓冲排气道14呈T型结构,两者的截面积一致。所述第一缓冲道1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道14的厚度。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14与所述锯齿排气道16之间设有缓冲槽15。所述锯齿排气道16的截面为规则的锯齿状。所述锯齿排气道16的末端固接有排气口17;所述缓冲包12的前端固接有入料口11;所述入料口11的上端与缓冲包12相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铝液由所述入料口11沿所述缓冲包12切线方向进入,在所述缓冲包12中形成回旋,速度显著降低后;进入所述第一缓冲排气道13,再进入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14,由于第一缓冲排气道与第二缓冲排气道呈T形结构,截面积一致,但两段厚度不同,对铝液进行二次减速,且T形结构可以效避免铝液直接冲击所述第二缓冲排气道14形成飞溅的铝渣铝屑;最后铝液进入所述锯齿排气道16中,并在靠近末端的位置凝结,气体从所述排气口17排出。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专利技术的说明的。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包(12);第一缓冲排气道(13),其顶端与缓冲包(12)的底端相固接;第二缓冲排气道(14),其一端与第一缓冲排气道(13)相固接;以及与第二缓冲排气道(14)另一端相固接的锯齿排气道(16);其中,第一缓冲排气道(13)与第二缓冲排气道(14)呈T型结构,两者的截面积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包(12);第一缓冲排气道(13),其顶端与缓冲包(12)的底端相固接;第二缓冲排气道(14),其一端与第一缓冲排气道(13)相固接;以及与第二缓冲排气道(14)另一端相固接的锯齿排气道(16);其中,第一缓冲排气道(13)与第二缓冲排气道(14)呈T型结构,两者的截面积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道(13)的厚度大于第二缓冲道(14)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缓冲结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兴刘桂平奚道伟居加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