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大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99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组合大模板涉及到多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结构墙体成型的施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大模板,是由定型钢模板、“__”型立柱、活动斜撑、操作平台、钢管及连接扣件等组成。根据建筑物结构大小,用定型钢模板组合成大模板,在组合大模板的背面安装有“__”型立柱,利用钩头螺栓将组合模板和立柱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大模板,能灵活装拆,能适应各种结构的建筑物施工的需要。(*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多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装置,属于混凝土结构墙体成型的一种工具式组合大模板。参见1981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大模板,是从1974年开始试点使用,经过十多年来的推广和使用,发展为建筑工业化体系的一部分——大模板体系。它的构造特点(见图1):板面(1)采用4~5毫米厚的钢板,骨架(2)用8号槽钢作大模板竖向、横向筋肋,板面与骨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在大模板背面设置钢桁架支撑,下部安装一只用以调节模板垂直的千斤顶。大模板整体重量大约1.5吨。这种大模板,由于各构件之间都是整体焊接,因此不能适应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施工要求,如果建筑结构尺寸有变动,原有的大模板就得重新改制,因而花费材料多、灵活性差,一次性投资费用高,给运输、现场管理、操作维修等都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种混凝土结构使用的工具式组合大模板。它利用现有定型组合钢模板,根据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大小任意组装成各种不同尺寸的组合模板,适应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变化,可充分发挥组合大模板在施工中的效益。这种组合大模板,由于能根据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大小任意组装,因而灵活性能好,投资费用降低60~70%,自重降低40%,本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均高于原有的大模板。本技术的内容叙述如下:组合大模板是混凝土墙体浇筑成-->型的工具式模型板。它是由定型钢模板,“”型立柱、活动斜撑、操作平台、钢管及连接扣件等组成。组合大模板板面是由定型组合钢模板组成,利用回型销连成整体(见图2)。组合大模板板面的大小根据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大小而定。骨架是保证组合大模板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构件,骨架分竖向肋和横向肋,竖肋采用2毫米薄钢板,经冲压、冷弯成“”型立柱,由两片“”型立柱焊接成一榀“”型立柱。它的高度按建筑层高分为:2.7米、3.0米、3.3米、3.6米等不同高度,用来满足不同建筑物高度的需要。在组合大模板背面,每隔750毫米安装一榀“”型立柱,立柱与板面的连接(见图3),利用定型组合钢模板背面留有的销孔,用钩头螺栓,加“U”型垫片,固定于立柱上,加强组合大模板垂直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横肋用φ48钢管,分上、中、下三道(每道二根钢管),分别从立柱窗口穿过(见图4),用“W”型扣件和垫板利用螺栓与立柱连接,增强组合大模板的水平方向上的强度和刚度。在组合大模板的上部,安装一个可供施工人员操作用的平台(见图5),采用活动铰连连接于立柱上端。斜撑是用来增加组合大模板自稳性和调节组合大模板垂直度的附件,它直接连接在立柱上,采用活动铰接连接,以方便装拆。在斜撑下端装一只可调节组合大模板垂直度的千斤顶。在立柱顶端装有一只可供起吊组合模板用的吊架,用螺栓固定于立柱的顶端(见图6)。每块组合大模板上,至少安装两只吊架,满足组合大模板起吊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组合大模板的具体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大模板示图。图中1-板面,2-骨架。图2是定型组合钢模板组装图。图中3-回型销,4-定型组合钢模板。图3是本技术组合大模板面与竖向肋“”型立柱连接示图,图中5-“”型立柱,6-钩头螺栓,7-“U”型垫片。图4是“”型立柱与横向肋连接示图。图中8-钢管,9-“W”型扣件。图5是本技术组合大模板的操作平台与“”型立柱连接示图。图中10-操作平台支架,11-连接铰链。图6是起重吊架与“”型立柱相连接示图。图中12-吊架,13-螺栓。图7是本技术的组合大模板装置图。图中14-脚手板,15-栏杆,16-活动斜撑,17-千斤顶,18-塑料套管,19-穿墙螺栓。图7是组合大模板施工装置图。如有一建筑物混凝土剪力墙,尺寸长为4.5米,高为2.7米,厚为0.2米,利用组合大模板进行施工。先选择P3015定型组合钢模板27块,按图2方式,用φ8钢筋弯成的回形销(3),把钢模板(4)连成整体。在组合钢模板背面加竖向肋“”型立柱(5),用M12钩头螺栓(6),加“U”型垫片(7),固定于“”型立柱腹部窗口的一侧(见图4)。在组合钢模板背面,每隔750毫米安装一榀“”型立柱,每榀“”型立柱上,用4~5个钩头螺栓和U型垫片与组合钢模板相连接。组合大模板横肋用φ48钢管(8),-->在立柱上分上、中、下三道(每道两根钢管),分别从立柱窗口内穿过,用“W”型扣件(9)和垫板固定立柱窗口另一侧上(见图4)。在立柱上部,装有活动操作平台支架(10)(见图5)。每隔1.5米安装一只支架。在支架上铺设脚手板(14)和栏杆(15)、整个操作平台与立柱活动铰(11)相铰接。在每块组合大模板顶端,至少要装有两只吊架(12)(见图6),用螺栓(13)把吊架与柱顶相固定。组合大模板背面,装有活动斜撑(16),在斜撑下部装有一只能调节模板垂直度的千斤顶(17),斜撑与立柱用活动铰(11)来连接。浇筑混凝土时,在两块组合大模板之间用塑料套管(18)隔开,塑料套管长为200毫米,即混凝土墙体厚度。两组合模板之间,用穿墙螺栓(19)穿过塑料套管连接起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用现有的定型钢模板组合成大模板,能适应各种建筑物及构筑物结构的变化。而不象在此以前使用的固定大模板不能变化,从而大大减少了投资,节约了成本。同时,本技术装置结构有了改进,重量减轻。这种可装拆的组合大模板给运输、维修、管理都带来方便,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涉及到多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结构墙体成型的组合大模板,是由模板、骨架、斜撑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模板是由多块定型钢模板(4)利用回型销(3)联成整块大模板,和横板相连接的骨架采用“*”型立柱(5),模板和“*”型立柱的连接用钩头螺栓(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涉及到多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结构墙体成型的组合大模板,是由模板、骨架、斜撑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模板是由多块定型钢模板(4)利用回型销(3)联成整块大模板,和模板相连接的骨架采用“”型立柱(5),模板和“”型立柱的连接用钩头螺栓(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大模板,其特征在于“”型立柱(5)是用薄钢板经冲压、弯曲成型,“”型立柱上还有上、中、下三道横肋,每道横肋用二根钢管(8)从立柱窗口穿过并用螺栓和立柱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行方吴周主黄振兴瞿宏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南通县建筑工程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