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码头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34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包括渡板,所述渡板的一端由基桩支撑,另一端由陆域侧渡板地基支撑,在所述陆域侧渡板地基和所述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顶接在所述渡板的下面,在所述千斤顶的下面设有均力垫板,所述均力垫板安装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设置千斤顶支撑渡板的结构,通过调节千斤顶的伸出长度来调整渡板的平整度,进而保证渡板与码头面的平整度,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因需要维修陆域侧渡板地基而造成的停产,保障码头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码头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码头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码头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码头渡板,特别是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
技术介绍
码头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水工建筑物。又称渡头,通常是一条由岸边伸往水中的长堤,多数是人造的土木工程建筑物。便于船舶停靠和机械直接开到码头前沿,以提高装卸效率。陆域侧渡板地基后方陆域与码头之间多采用渡板连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通过观测发现,后方陆域侧渡板地基的沉降位移比码头结构的沉降位移大,由此造成渡板因两端沉降不同而发生倾斜,进而导致渡板与码头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严重时,必须停产,对陆域侧渡板陆域侧渡板地基进行维修施工,以增加陆域侧渡板地基的高度。地基沉降的施工修补周期长,费用高,影响码头的正常使用,大大降低了码头生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该渡板能够实现对渡板两端沉降差的调节,保持渡板与码头面的平整度,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进而提高码头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包括渡板,所述渡板的一端由基桩支撑,另一端由陆域侧渡板地基支撑,在所述陆域侧渡板地基和所述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顶接在所述渡板的下面,在所述千斤顶的下面设有均力垫板,所述均力垫板安装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所述千斤顶为重载式千斤顶。所有所述千斤顶沿渡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均力垫板是采用5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设置千斤顶支撑渡板的结构,通过调节千斤顶的伸出长度来调整渡板的平整度,进而保证渡板与梁板的平整度,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因需要维修陆域侧渡板地基而造成的停产,保障码头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码头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码头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右视图。图中:1、梁板;2、渡板;3、桩基;4、陆域侧渡板地基;5、千斤顶;6、均力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包括渡板2,所述渡板2的一端由基桩3支撑,另一端由陆域侧渡板地基4支撑,在所述陆域侧渡板地基4和所述渡板2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的伸缩端顶接在所述渡板4的下面,在所述千斤顶5的下面设有均力垫板6,所述均力垫板6安装在陆域侧渡板地基4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5为重载式千斤顶,以减少千斤顶的数量,减少调整量。所有所述千斤顶5沿渡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以方便千斤顶的调整,便于稳定渡边。所述均力垫板6是采用5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的,以避免锈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千斤顶用于调节陆域侧渡板地基4和桩基3沉降产生的沉降差,以保持渡板2与梁板1的平整性;均力垫板6放在千斤顶5的下面,用以承载渡板5的压力,减小对陆域侧渡板地基4的压强,保障千斤顶5的调节效果。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包括渡板,所述渡板的一端由基桩支撑,另一端由陆域侧渡板地基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陆域侧渡板地基和所述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顶接在所述渡板的下面,在所述千斤顶的下面设有均力垫板,所述均力垫板安装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码头渡板,包括渡板,所述渡板的一端由基桩支撑,另一端由陆域侧渡板地基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陆域侧渡板地基和所述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顶接在所述渡板的下面,在所述千斤顶的下面设有均力垫板,所述均力垫板安装在陆域侧渡板地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郭东坤陈侠刘红彪李铁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港航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