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福玲专利>正文

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93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用组合式大型塑料模壳。由侧壁和顶盖组成,其相联处均用定位键—槽联接,壳体内设有斜拉支撑钢管,以提高壳体刚度,底部四周是角钢,其上开有脱模孔。由于采用的是分解的5个片型塑件,故所用的是一般通用设备,价格仅为大型注塑机的1/6;制造多种规格模壳的总投资大幅度下降,并使制造技术简化。(*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现浇施工的无梁密肋楼板用的组合式大型塑料模壳。对于大跨度、大荷载的建筑工程,采用模壳现浇砼密肋楼板,可节省大量砼、钢材,楼板结构高度降低,增加净空,且楼板造型美观,减轻了建筑物自重,基础投入为之减少。用大型模壳现浇施工,简化模板支撑,模壳本身是轻型大模板,大大加快施工速度。因此,用模壳现浇施工的无梁密肋楼板目前已成为国际流行的楼板体系。现国外应用的模壳多为玻璃钢模壳,如美国M、F、G公司、瑞典A、B、M公司等。玻璃钢模壳脱模是依靠壳内顶部的气嘴,输入压缩空气脱模。一旦气嘴损坏,堵塞时,打不进压缩气而无法脱模,人工撬下的模壳损坏率高。玻璃钢模壳为糊制法生产,成本高易破损。过高的模壳费用,使工程造价提高。为克服玻璃钢模壳的缺点,中国专利 CHN.90203552·5介绍了一种大型塑料建筑模壳。一次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内为等高、等距的密肋塑料加强筋,沿中间的两条相互垂直交叉的加强筋设有扁钢加强板,加强板上设有2~4个脱模孔。这种塑料模壳不易与砼粘接,耐一定冲击韧性,重复使用率高,因此很适合我国国情,并逐步得到推广。然而该一次整体注塑成型的模壳为大型塑料制件,应用结构发泡工艺 ,模壳整体一次成型,故生产时需投资大型注塑机和大型注塑模具,特别是每套模壳模具高达20余万元。随着该技术的发展,模壳应有多种规格尺寸,以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单一或少数规格模壳已远不能适应目前施工的需要。如要生产规格齐全的大型塑料模壳,仅模具的投资费用就很昂贵,从而使上述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一定冲击韧性,重复使用率高,规格尺寸齐全,投资少,工艺简单的大型建筑塑料模壳,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整个壳体由可分解的4片侧壁(1)(2)和1个顶盖(3)组成,此4片侧壁(1)(2)包括2片“ ”型侧壁(1)和2片“一”型侧壁。2片侧壁(1)(2)之间的联接处以及侧壁(1)(2)与顶盖(5)之间的相联处均用定位键一槽联接。由于所有的定位键一槽具有定位精度,可使组合后的壳面平整。壳体内每片“ ”型侧壁(1)、“一”型侧壁(2)与顶盖(3)之间固结有斜拉支撑钢管(4),从而可去掉壳内塑料密肋加强肋,使模壳重量不变,而且可提高模壳刚度。在壳体底部四周固结有周边角钢(5)。本技术由于由5个厚壁片型塑件组成,且无常规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如表面气丝、色斑等要求),所以这些塑件的制造为模压成型工艺。其工艺、设备特征是塑料挤出机配以存贮器、口模,挤出热片(熔融态)落入模具,用压力机冷压成型。故所用设备为一般通用设备,其价格仅为大型注塑机的1/6;由于塑件为片材和近似片材,所以模具简单,造价低。这样,制造多种规格的模壳产品所需设备和模具投资大幅度下降,也使大型模壳的制造技术简化。由于投资少,在各地区生产模壳产品成为可能,可减少运输费用,使工程受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部位A的放大示意图。此图显示出顶盖(3)与“ ”型侧壁(2)相联处的定位键一槽用螺钉(14)紧固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部位B-B放大剖视图。此图显示出“ ”型侧壁(1)与“一”型侧壁(2)相联处定位键一槽用螺钉(15)紧固的状态。图5为图2所示部位D的周边角钢(5)四角呈倒角状放大示意图。图6为“ ”型侧壁(1)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位置的E-E剖视图。图8为“ ”型侧壁(1)俯视图。从俯视看,其形状呈“ ”形。图9为图6所示位置的b-b剖视图。由此图看出“ ”型侧壁(1)联接部位的凹槽。图10为图7所示部位a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一”型侧壁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位置的F-F剖视图。图13为图11所示位置的d-d剖视图。图14为图12所示部位C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3、14看出“一”型侧壁(2)联接部位的凸键。图15为顶盖(3)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G方向的仰视图。图17为图15所示部位e的放大示意图。由此图看出顶盖(3)联接部位的凹槽。在上述的“ ”型与“一”型侧壁(1)(2)相联处的定位键一槽,以及“ ”型、“一”型侧壁(1)(2)与顶盖(3)相联处的定位键一槽均用螺钉紧固一起。在顶盖(3)内侧开有内、外方形凹槽(7)(8),而“ ”型、“一”型侧壁(1)(2)内侧分别开有凹槽(9)(10)。将塑料角型件(11)一面分别放入上述的凹槽(7)(8)(9)(10)内,但是安装在顶盖(3)凹槽(7)(8)内塑料角型件(11)伸出的一面与相邻塑料角型材(11)伸出一面用钢板护角(12)包在一起。将斜拉支撑钢管(9)一端用螺栓紧固于安装在顶盖(3)上的塑料角型件(11)的钢板护角(12)上;另一端压扁并弯成一定角度后再用螺栓紧固在“ ”型、“一”型侧壁(1)(2)上的塑料角型件(11)伸出面上。壳体底部与周边角钢(5)用螺栓紧固一起,而周边角钢(5)的每边上开有脱模孔(6)。周边角钢(5)的4个角呈倒角状,这样,在施工过程中,相邻4个模壳的角钢(5)的4个角中间就留有空隙,以便打入压紧螺钉,防止模壳在施工过程中位移。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它由2片“ㄇ”型侧壁(1)、2片“一”型侧壁(2)和顶盖(3)组成,其联接处设有定位键一槽,每片“ㄇ”型、“一”型侧壁(1)(2)与顶盖(3)之间固结有斜拉支撑钢管(4),壳体底部四周固结角钢(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型与“一”型侧壁(1)(2)相联处的定位键一槽,以及“ ”型、“一”型侧壁 (1)(2)与顶盖(3)相联处的定位键一槽用螺钉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3)内侧开有内、外方形凹槽(7)(8),“ ”型、“一”型侧壁(1)(2)内侧分别开有凹槽(9)(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将塑料角型件(11)一面分别放入所述的凹槽(7)(8)(9)(10)内,而安装于顶盖(3)凹槽(7)(8)处的塑料角型件(11)伸出的一面与相邻塑料角型件伸出的一面用钢板护角。(12)包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拉支撑钢管(4)一端用螺栓紧固在位于顶盖(3)的塑料角型件(11)的钢板护角(12)上;另一端用螺栓紧固在“ ”型、“一”型侧壁(1)(2)上的塑料角型件(11)的伸出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底部与周边角钢(5)用螺栓紧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边角钢(5)的每边开有脱模孔(6)。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组合式大型塑料模壳。由侧壁和顶盖组成,其相联处均用定位键—槽联接,壳体内设有斜拉支撑钢管,以提高壳体刚度,底部四周是角钢,其上开有脱模孔。由于采用的是分解的5个片型塑件,故所用的是一般通用设备,价格仅为大型注塑机的1/6;制造多种规格模壳的总投资大幅度下降,并使制造技术简化。文档编号E04G9/05GK2096597SQ9120453公开日1992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大型建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它由2片“*”型侧壁(1)、2片“—”型侧壁(2)和顶盖(3)组成,其联接处设有定位键一槽,每片“*”型、“—”型侧壁(1)(2)与顶盖(3)之间固结有斜拉支撑钢管(4),壳体底部四周固结角钢(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福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