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装置和热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92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合装置和热压机,压合装置包括导柱和连接在导柱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沿导柱压合,导柱外围设有挡罩,挡罩全包围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导柱并连接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挡罩与导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挡罩随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阻挡粉尘的进入,减少导柱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和导柱的使用寿命。

A Pressing Device and Hot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ing device and a hot press. The pressing device comprises a guide post and a first pressure plate and a second pressure plate connected to the guide pillar. The first pressure plate and a second pressure plate are pressed along the guide pillar. A shield is arranged around the guide pillar. The shield surrounds the guide pillar between the first pressure plat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plate and connects the first pressure plat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plate. A closed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hield and the guide pillar. The shield expands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ressure plat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ust from entering, reduce the wear of the guide pillar,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guide pill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合装置和热压机
本技术涉及磨料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和热压机。
技术介绍
热压机一般包括基座、压板、导柱,压板以导柱为导向实现压合。在制造加工产品时,需要使用热压机将多层产品的结合进行压合,现有的热压机在工作时,热压机的相邻两个压板之间的导柱是裸露在空气中的,因此,导柱容易被周围的粉尘覆盖包裹,转动时易被粉尘磨损,影响工作效率,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压合装置,有效阻挡粉尘的进入,使导柱受到保护。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热压机。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合装置,包括导柱和连接在所述导柱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导柱压合,所述导柱外围设有挡罩,所述挡罩全包围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导柱并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所述挡罩与所述导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挡罩随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进一步的,所述导柱与第一压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板滑动套设在所述导柱上以向所述第一压板靠拢或分离。进一步的,所述挡罩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柱外的内罩和外罩,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上方,所述内罩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内罩的上端经所述外罩的下端容置于所述外罩内,所述内罩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罩的直径,所述内罩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罩的长度,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的长度之和不小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所述导柱的最大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内罩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挡罩还包括位于外罩下端的用于阻止灰尘进入的内折边,所述导柱与所述内罩互不接触,所述内罩与所述外罩互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挡罩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柱外的内罩和外罩,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上方,所述内罩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内罩的下端经所述外罩的上端容置于所述外罩内,所述内罩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罩的直径,所述内罩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罩的长度,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的长度之和不小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所述导柱的最大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内罩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挡罩还包括位于外罩上端的用于阻止灰尘进入的内折边,所述导柱与所述内罩互不接触,所述内罩与所述外罩互不接触。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压机,所述热压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通过所述导柱固定于所述热压机的基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导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和基座,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导柱外围还设有挡罩,所述挡罩全包围第二压板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导柱并连接所述压合装置和所述基座,所述挡罩与所述导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导柱外围加装挡罩,有效阻挡粉尘的进入,减少导柱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和导柱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合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合装置固定在热压机的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罩的剖面图;图5为外罩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压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导柱;21、第一压板;22、第二压板;30、挡罩;31、内罩;32、外罩;40、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2,压合装置包括导柱10和连接在导柱10上的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导柱10与压板是垂直的关系,导柱10垂直贯穿于两条压板,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沿导柱10压合,具体地说,导柱10与第一压板21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压板22滑动套设在导柱10上以向第一压板21靠拢或分离,导柱10外围设有挡罩30,防止粉尘进入,减少导柱10的磨损,挡罩30全包围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之间的导柱10并连接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挡罩30与导柱10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挡罩30随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工作时,第二压板22沿导柱10轴向移动,挡罩30也随之移动,挡罩30与导柱10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阻止了工作过程中粉尘的进入压合装置内,从而形成保护。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挡罩30包括套设在导柱10外的内罩31和外罩32,图4为内罩31的剖面图,图5为外罩32的剖面图,第一压板21位于第二压板22上方,内罩31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压板22的上表面上,外罩32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压板21的下表面上,内罩31的上端经外罩32的下端容置于外罩32内,呈倒“凹”形,从而阻挡粉尘的进入,使导柱10受到保护,内罩31的直径小于外罩32的直径,内罩31的长度大于外罩32的长度,内罩31和外罩32的长度之和不小于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之间的导柱10的最大长度,防止粉尘的进入。挡罩30还包括位于外罩32下端的用于阻止灰尘进入的内折边,导柱10与内罩31互不接触,内罩31与外罩32互不接触,内罩31与外罩32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阻止可工作过程中粉尘的进入,从而形成保护。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参见图6,挡罩30包括套设在导柱10外的内罩31和外罩32,第一压板21位于第二压板22上方,内罩31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压板21的下表面上,外罩32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压板22的上表面上,内罩31的下端经外罩32的上端容置于外罩32内,呈“凹”形,也能减少粉尘的进入,使导柱10受到保护,内罩31的直径小于外罩32的直径,内罩31的长度大于外罩32的长度,内罩31和外罩32的长度之和不小于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之间的导柱10的最大长度,减少粉尘的进入。挡罩30还包括位于外罩32上端的用于阻止灰尘进入的内折边,导柱10与内罩31互不接触,内罩31与外罩32互不接触,内罩31与外罩32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阻止可工作过程中粉尘的进入,从而形成保护。参见图3,热压机包括上述的压合装置,压合装置通过导柱10固定于热压机的基座40上,导柱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压板21和基座40,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柱10可以分为独立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导柱10设于压合装置中以连接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实现压合,第二部分导柱10设于压合装置与基座40之间随压合装置与基座40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第一部分导柱10与第二部分导柱10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第二压板22与基座40之间的导柱10外围还设有挡罩30,挡罩30全包围第二压板22与基座40之间的导柱10并连接压合装置和基座40,挡罩30与导柱10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第二压板22与基座40之间的导柱10外围的挡罩30和第一压板21与第二压板22之间的挡罩30类型相同或不相同,以实现防止粉尘进入、使导柱10受到保护即可,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柱和连接在所述导柱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导柱压合,所述导柱外围设有挡罩,所述挡罩全包围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导柱并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所述挡罩与所述导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挡罩随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柱和连接在所述导柱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导柱压合,所述导柱外围设有挡罩,所述挡罩全包围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导柱并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所述挡罩与所述导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挡罩随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与第一压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板滑动套设在所述导柱上以向所述第一压板靠拢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柱外的内罩和外罩,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上方,所述内罩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内罩的上端经所述外罩的下端容置于所述外罩内,所述内罩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罩的直径,所述内罩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罩的长度,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的长度之和不小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所述导柱的最大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外罩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还包括位于外罩下端的用于阻止灰尘进入的内折边,所述导柱与所述内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奔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